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探讨
2010-08-19郭正模
张 雨 郭正模
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探讨
张 雨 郭正模
第二代农民工在职业选择、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的问题,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规范也反映出许多风险和危机,其中,个人普遍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拟从劳动力市场供给视角来探讨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路径选择。
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性状因素;路径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我国跨区域劳动力转移的农民工主体已经发生了代际交替,即新生代(第二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民工荒”现象使社会各界清楚意识到,农民工,尤其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第二代农民工,在就业上已开始具备自主选择意识,就业出路也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但是第二代农民工在职业选择、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的问题。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规范也反映出许多风险和危机,其中,个人普遍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拟从劳动力市场供给视角来探讨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路径选择。
一、“民工荒”折射出第二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给性状因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一)对第二代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但离开土地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劳动者。王春光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概念,认为农村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代际间的变化,他们不仅在流动动机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许多社会特征上也很不相同,从而对他们的社会认同与城市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刘传江等从农民工成长的时代背景和其个体的人格特征出发,区分他们生活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其自身的文化、观念及行为上的差异。既有社会学特征,又有经济学特征,提出了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
所谓第二代农民工,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从农业和农村中流出并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具体指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本文选择运用“第二代农民工”来描述农民工群体中年龄较小的亚群体。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视为同一群体的不同称谓。
(二)第二代农民工劳动力供给性状因素发生了本质变化
从劳动力供给视角来看,由于第二代农民工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其效用曲线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更加凹向原点,闲暇对工作的替代效应增大,珠三角用工单位低廉的工资率导致了农民工,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的大批减少,导致了“民工荒”的出现。
“民工荒”折射出第二代农民工劳动供给性状因素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年龄结构来看,第一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8.4岁,而第二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0.8岁,比第一代年轻了将近18岁;从婚姻状况来看,与上述年龄结构相对应,第一代农民工已婚率将近91%,而将近有90%的第二代农民工未婚;从文化程度来看,第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而第二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部分人完成了高中阶段的教育;从工资要求来看,第二代农民工对工资的要求较之第一代农民工高出400元;从工作经验来看,务工时间长短与农民工所处的年龄组呈显著正相关,第一代农民工务工时间相对较长,他们中大部分务工时间在5年以上,而第二代农民工务工时间较短,绝大多数在5年(包括)之内;从择业愿望来看,由于第二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赚钱外,他们较重视安全、维权等这些关乎生活质量的因素,人文环境、文化娱乐、工作氛围等都影响着第二代农民工的选择,从而决定了他们希望从事轻松而待遇较好、能够开眼界的职业。
郭正模调查了103个个体样本资料,通过对上述8项性状因素进行“一对一”相关性检验,结合有关理论假设和逻辑分析思路,提出:文化程度水平高低是影响职业技能水平和择业愿望 (对工资报酬、工作环境条件的期望值)的关键;悦中山等研究发现代际变量是决定农民工发展意愿的重要预测变量,新生代农民工较第一代农民工在非农职业转换上具有更强烈的愿望,非农就业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最主要的选择。
第二代农民工非农化就业是一个可以肯定的趋势。但是非农就业不同于传统的农业耕种,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较高的人力资本素质,第二代农民工具有巨大的人力资源潜力,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难以“成器”。并且,目前农民工非农就业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成为制约我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如何实现农民工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其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是本文的关注重点。
二、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社会分工理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展了这一理论。社会分工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劳动力的重要性,为职业教育与职业辅导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以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采用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职业规划方法,帮助第二代农民工做出职业决策。
(一)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结合农民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笔者认为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农民工和自身环境相结合,在对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是谁 (审视自我,角色定位),我在哪儿 (外部环境分析,寻求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我能做什么 (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素质,进行职业前景分析,)等问题,并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第二代农民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有助于农民工角色定位,实现第二代农民工竞争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第二代农民工在成为农民工之前,大部分是接受初中及以上教育,从学生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再向城市居民的角色转化,每一种角色都有不同的角色集,表现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他们往返于城乡之间,各种角色集互相交织,影响到了他们的角色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寻找一个符合自身的角色定位,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的是如何使那些已经从农村和农业中流出而又不自愿回流的那份人实现合理有序的职业转换,从而进一步实现生存空间和社会身份的转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第二代农民工应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摒弃“小富即安”的心理预期,有针对性的提升工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
2.关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由于没有多少农业生产技能,更没有多少回到农村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既融入不了城市,又退不回农村,进而引起了一些社会治安问题。基于广东三大监狱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农民工犯罪九成26岁以下。暴力化倾向日趋严重,这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兴教化,助人伦”,关注第二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及其重要。
3.延续“人口红利”有效的途径
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将近1亿 (2010),其本身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始寻求非农就业的职业化发展。因此,第二代农民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更有利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延续人口红利,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4.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
第二代农民工更易市民化,实现其市民化是我国农民市民化的第一步。更因其数量巨大,因此对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探讨,有利于我们深入、系统地探讨实现中国特色的乡城人口转移和城镇化发展的途径。
(三)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首先,第二代农民工具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条件。第二代农民工普遍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大多数未婚,没有太多来自于家庭的牵绊,他们有个很形象的称法:“城市游侠”。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相对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具备进行职业规划的的条件。
其次,第二代农民工努力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一项“新生代民工对道德观点的认同率”调查显示,进取型道德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61%的人选择“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和竞争”。表明农村青年人不愿再重复第一代农民工那种到城市卖苦力的艰辛生活,甚至不会以挣钱为就业目标,他们不仅注重钱途,更注重前途。
最后,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两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案不断,国务院一号文件也首次提到“新生代农民工”,并且强调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广东省业已承诺要拿出7亿资金进行农民工职业培训。并且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将农民工培训制度化。社会各界,包括一些培训机构和专家学者也都以实际行动呼吁要关注农民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都为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创造了可贵的舆论氛围,加大了社会的监督力度。
三、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影响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生发展的指向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大学生和企业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关于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上不足的,实践上是缺失的。
(一)榜样力量的缺失
从整体上看,第二代农民工集中在20—30岁这个年龄段,甚至小于20岁,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极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他们在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年龄就远离父母亲朋,背弃故土远走他乡,生活在价值观复杂的群体当中,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没有同龄成功者的榜样力量,他们很难形成自律行为习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着没有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千篇一律的生活。
(二)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程度低
第二代农民工对自我 (包括对自身的性格和兴趣、能力和技能等方面)认知越清晰,其职业生涯规划越明晰,同样,对社会 (包括政策环境、务工环境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认知程度越高,职业生涯规划也越明晰。[12]第二代农民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影响因素的认知是模糊的。因此他们也就缺乏对自身性格、兴趣和能力、技能等的认知和培养意识,缺乏感知社会有利环境因素的敏感度。
(三)国家政策和社区政策对农民工的保护和支持不足
首先,在国家政策方面,关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政策 (如工资政策、权益保护、职业培训)、关于自身和未来家庭的政策 (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就学、失业保险、住房政策)、关于农村的政策 (如土地政策、惠农政策),都影响到他们对未来城市生活的预期,如果国家政策能够解决其在城市生活的后顾之忧,那么他们关于自身的远景设计会更加明朗。
其次,在社区政策方面,农民工所在的务工社区对于其职业生涯发展来说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职业培训机构缺位、信息资源匮乏等。或者是培训机构太远、培训费用比较高、缺乏较长的闲暇时间来进行培训活动,工厂没有专门的职业发展指导人员。
(四)双重劳动力市场的体制障碍
农民工从事建筑、农业、采矿、普通服务业等工资低、没有社会保障的岗位,被排除在“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之外。第二代农民工劳动力供给性状因素已发生了改变,社会应给予充分的信任,他们有能力进入主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群体想要彻底获得非农职业化发展,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心理依赖和惯性思维,打破这个社会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平等的待遇。
四、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一)强化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第二代农民工群体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原因,除了缺乏榜样力量的激励,和对自身和社会认知模糊不清之外,农民工还存在着“年年都一样,没必要规划”,“计划没有变化快,规划了也没用”,“农民工职业发展条件差,规划了也实施不了”的意识,还没有认知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自身的意义,因此在帮助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可结合农民工身边的成功案例让他们摒弃对职业规划错误的认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认识自我、关注社会的意识,逐渐形成关于自身发展的远景设计。
(二)国家政策和制度设计应给予第二代农民工稳定的预期
首先,国家应完善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政策,以制度化的形式确保农民工享有发展的权利。其次,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逐步消除由于政治、文化等因素强加在农民工身上的不平等待遇,稳定农民工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期,消除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障碍。最后,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同时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四头”并进,减轻“养儿防老”的压力,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人力资本投资和职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培养他们在城市落户定居的信心。
(三)社区培训不仅要注重个性化,更要注重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
农民工职业教育学校的缺位,使得务工社区对于第二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作用尤为重要。社区培训机构应通过不同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以减轻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成本,如与企业联办、政府财政拨付等。社区培训机构应引进专业人员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分析和生涯规划,并且要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同时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漫长的工程,应注重该项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农民工培训工作和职业规划工作的的有效衔接。
五、结语
第二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始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因其社会诉求已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重于政府工作之中,因其数量之大,影响之广,是我国实现农民市民化和统筹城乡发展关键问题;从个人角度考虑,职业生涯规划是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途径,体现政府“以人为本”思想,值得全社会来关注和研究。
[1] 王维,朱强.关于农民工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98-2799.
[2]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3] 刘传江,徐建玲.“民工潮”与“民工荒”——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05.
[4] 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 [J].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人口研究,2008,5.
[5] 郭正模.劳动力市场经济学原理与分析[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06-107.
[6] 悦中山,李树茁等.徘徊在“三岔路口”:两代农民工发展意愿的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6.
[7] 李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J].高教高职研究,2008-06.
[8] 饶舒,刘睿.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J].科技信息,2009,15.
[9] 广东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九成在26岁以下[Z].人民网,2009-11.http://gd.people.com.cn/GB/123937/123963/10340795.html.
[10]新生代农民工概况简析[Z].浏览网,2010-3-2.http://www. gotoread. com/mag/6523/contribution141926.html.
[11]新生代农民工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两会热点:80后农村青年创业就业需要新模式,2010-03-16.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0-03-23/67926.html.
[12]郑木溪,郝柱等.广州市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与小组工作介入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年11月.
张雨 (1983-),女,河南南阳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资源经济学。郭正模 (1952-),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资源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