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赢无为

2010-08-19王运宝

决策 2010年5期
关键词:益海无为县嘉里

王运宝

在风起潮涌的承接产业转移中,青梅煮酒谁是真英雄?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浪潮正激荡着2430平方公里的无为县域,为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在这股向上的力量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芜马巢产业承接集中区的起步区。以此起步区为核心增长极向外扩展,是500平方公里的“金三角”,这是无为县的一盘棋。

在这盘棋的谋篇与布局中,不仅有华谊化工园和“新高沟经济板块”等产业链发展的示范,更有组团式滨江新城的崛起,两者共同演绎着无为承接产业转移这台大戏。在这个戏台上,企业转移创造新的盈利,同时承接地实现经济提升,双方互利互惠。

因此,携手共赢,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更高境界。

在争先进位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无为亮剑,谁与争锋?未来5年,将是无为发挥主场主角之优势,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就走进无为,一方面是探究无为敢于提出“承接转移看皖江,皖江示范看无为”的深厚底蕴,同时,更要倾听来自无为县的强劲声音——承接转移、共赢无为。

承接产业转移的

无为样板

“产业承接看皖江,皖江示范看巢湖,示范带动看无为”,无为县凭借什么样的底气,喊出这句气势非凡的口号?

最近3个月,无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格外忙碌。

忙碌源自外来的关注。4月7日,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来视察;4月16日,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来视察;4月22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来到无为经济开发区视察。在短短两周之内,省政府领导对一个县域如此密集的考察,实不多见。是什么原因让无为经济开发区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

在省领导视察的同时,省直各厅局、巢湖市与无为县领导、外来投资客商、新闻媒体与区域专家,也都把目光聚焦在这块90平方公里的滨江区域。如今,在“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集中区”大幅宣传牌的两边,开发区大建设正如火如荼,就如同这初夏的温度一样,每天都在升高。

作为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集中区起步区的所在地,无为县称得上是“皖江示范区中的示范区”,那么在其背后,又蕴含着哪些产业转移的深层次样本意义?

“皖江城市带的苏州”

无为大地上正在升腾起一股生机与活力。

3月22日,美国普莱克斯空分、美国麦王水处理、益海嘉里三期等首批8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5亿元。4月29日,汽车变速箱、四星级大酒店等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近14亿元。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有15个项目近30亿资金投向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根本是项目,无为县为什么会受到投资商的格外关注与青睐呢?

“无为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集中区优势突出,适宜承接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主要表现在七大方面: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便捷、岸线资源丰富、超前进行规划、征地拆迁成本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在4月22日的省政府领导视察中,无为县委书记林绪文对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做了精炼概括。

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区位优势。在区域经济竞争格局中,区位是一种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而且区位往往与交通体系紧密相联,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东部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新加坡工业园落户苏州,区位优势就发挥了关键作用。无城镇党委副书记李春华曾驻点江苏招商3年,他告诉《决策》:“到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考察时,工业园管委会相关人员介绍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中国考察了很多地方,为什么最终选择苏州?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沿海沿江两条轴线,沿海是纵的,沿江是横的,苏州是纵横的交汇点。”

摊开皖江城市带地图,无为县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交集地带”。同时,从马鞍山到安庆的沿江经济发展轴是横轴,从合肥到芜湖再到宣城的经济发展轴是纵轴,两轴的江北交点正好落在无为县,无为县招商局局长伍小平形容道:“无为是两条轴线的‘十字路口。”

因此,在整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无为的战略地位,就如同是“皖江城市带的苏州”,是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首选之地。

但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区位上的战略优势仅仅是一个方面。对产业转移项目来说,区位优势虽是关键因素,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华谊化工落户无为的背后,还蕴含着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中更多的深层次因素。尤其是从华谊化工产业园扩散出来的大项目效应,为承接产业转移增添了更多精彩。

大项目效应

4月16日,上海华谊集团总裁刘训峰又一次来到无为经济开发区,现场调度化工园建设。作为皖沪合作的最大项目,华谊化工通常都被称为无为县“一号工程”。按照规划,华谊化工总投资350亿元。站在芜湖长江大桥上,可清晰地看到化工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8年前,上海华谊集团为了能够找到最适宜的项目选址,曾考察过江苏、安徽两省的多个地方,其中也包括无为县对岸的芜湖市。为什么最终选择落户无为的二坝镇?“承接产业转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有企业愿意来,二是企业来了之后要有地方落下,就是一定要有承载空间。”林绪文在接受《决策》采访时分析说。相对于皖江城市带南岸的芜湖、铜陵,北岸的无为县在承载空间上潜力巨大,一方面是可供项目落户的土地空间大,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长江岸线资源。

在800里皖江中,无为县有113公里,占1/4,在所有沿江县市区中是岸线最长的。无为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祖武告诉《决策》:“无为的岸线资源基础条件好,纵深空间大,适宜建设港口和临港产业园,最适合落户大进大出型的产业项目。”因此,上海华谊化工产业园选择落户无为的二坝镇,就是“区位+空间”综合优势的一个佐证。

但华谊化工只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写照。如果以华谊化工园项目为中心向外扩散,沿长江向南北两岸展开,就能更加清晰地感触到无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的跃动之势。

从华谊化工园配套码头向南走,就是船舶工业园。船舶制造商更看重无为的岸线资源,2007年6月,无为县在浙江台州专门举办过一次船舶产业招商推介会,参会的都是当地造船协会的会长。在交流中,一位台州船舶产业协会的会长说:“我们要去就是组团去,无为县应该把船舶制造作为一个产业集群来发展,而不是单独来发展一个企业。”

目前,已有近20家造船企业落户无为,其中不乏远洋、五洲等大型船舶企业的身影。从二坝到汤沟、白峁、刘渡等沿江乡镇,大型船舶制造企业的龙门吊在江岸上一字排开,气势恢宏。“全国最大的内河船舶产业制造基地”宣传牌,耸立在无为长江大堤上。

从华谊化工园向北走,就是益海嘉里粮油加工产业项目及配套码头的所在地。在农副产品加工业上,世界500强企业益海嘉里落户是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骄傲。益海嘉里安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益海嘉里能够落户,首先是无为的岸线优势,有港口码头可以直接利用,还有铁路专用线;其次,无为是农业大县,农产品原料丰富。”到2011年,益海嘉里三期建成达产后,将实现50亿元的销售收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做到50亿,在整个安徽省都是屈指可数的。在产业上借力世界500强,无为县成功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

由此可见,从华谊化工一个大项目到产业集群的三足鼎立,无为正在成为承接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的缩影。

但是,大项目的扩散效应不会单纯地体现在一个方面。由单一的煤化工项目,升级到建设一个化工产业园,最后扩大为一座滨江化工新城的“三级跳”,是无为县之所以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样板县”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无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进中认为:“华谊化工不仅是无为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工程,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工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无为做了一道特殊的方程式。

猜你喜欢

益海无为县嘉里
让每一位员工安全回家——益海(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安全工作纪实
最不值得维护的东西
作品赏析(8)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作品赏析(9)
益海嘉里进军福利礼品市场
magmode名堂杭州嘉里中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