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105例临床分析

2010-08-18张文龙

中外医疗 2010年29期
关键词:脑心蛛网膜下腔

张文龙

(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500)

脑心综合征是各种颅脑疾病引起的心脏继发性损害,表现为心脏功能紊乱及心电活动改变,因其发生率高,影响患者的预后而引起临床的关注。本文对分析收住ICU的急性脑血管病105例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观察其动态变化,来探讨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可能的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5例均系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住我院ICU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37例,脑出血(CH)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8例,合并意识障碍者66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其中,男65例,女40例,平均年龄(67±16.78)岁;APACHEII评分:(18.34±6.71)分。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于入院当天、第3、5、7天抽静脉血5mL检测心肌酶谱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2MB)、肌钙蛋白I,并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APACHEII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定量指标以百分数表示,相互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脑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改变:10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心综合征86例,发生率为81.9%。86例脑心综合征患者有心电图改变77例(89.53%),其中心律失常47例(54.65%),包括窦性心动过速1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室性早搏13例,房性早搏15例,阵发性房颤5例,Ⅱ°房室传导阻滞4例,QT间期延长15例;心肌缺血改变58例(67.44%),表现为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或倒置;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5例(5.81%),表现为病理性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33例合并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改变。52例心电图改变在2周内基本恢复。心肌酶谱升高72例(83.72%),45例在2周内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仅7例升高。(2)脑心综合征与脑血管病病因的关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率最高,达94.4%,其次为脑出血,为88.8%,脑梗死为35%。三者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异常率详见表1。脑梗死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比较,而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脑心综合征与预后的关系:10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27例,其中脑心综合征86例中死亡26例,死亡率达30.23%,未合并脑心综合征19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5.26%,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3.86,P<0.05)。

表1 不同病因的脑血管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例(%)]

3 讨论

自1954年Burch报道了一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以后相继报道很多,其发生率为62%~90%[1],本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1.9%。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有很大的关系,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心综合征发生率最高,这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颅底积血刺激血管壁上的自主神经纤维,发生交感神经过度紧张,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的痉挛有关[2];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明显,严重时可引起脑组织移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直接影响脑干的心血管运动调节中枢,也易引起脑心综合征[3]。脑心综合征的防治尚无理想的方法,积极治疗原发性脑部的疾病是根本的措施,同时应严密监测心脏情况,特别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及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更应加强心电监测及心肌酶谱检查,并可试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ACEI类药物来改善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张力,降低心脏对儿茶酚胺毒性损害的敏感性,改善预后。

[1]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700问[M].第2版.北京: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555.

[2]曾莲意,李爱东.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急性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3):279~280.

[3]陈华强,齐桂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河北医学,2008,14(10):1227~1229.

猜你喜欢

脑心蛛网膜下腔
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全程管理的效果观察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脑心清片中6种黄酮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