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2010-08-17李绍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2期
关键词:达拉高压氧缺血性

李绍发 梁 柯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 百色 533000

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在我国位居前列,其中80%~90%为缺血性卒中,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及时早期治疗是提高脑卒中治愈率、减少致残率的关键。本组研究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01~2010-05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起病后6~72 h内入院,临床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排除近期外伤、感染,严重心、肺、肝、肾等损害;无严重精神疾病及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无使用依达拉奉和进行高压氧疗的过敏体质或禁忌证。将入选的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治疗组 60例,男 35例,女25例,年龄47~80岁,平均(63±7.10)岁;其中腔隙性脑梗死18例,小面积脑梗死28例,大面积脑梗死28例;NIHSS评分(13.10±4.22)分。常规治疗组 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8~78岁,平均(62±7.21)岁;其中腔隙性脑梗死17例,小面积脑梗死30例,大面积脑梗死13例;NIHSS评分(12.89±4.36)分。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脑梗死灶面积及NIHS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常规治疗组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商品名:必存,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一次30 mg,临用前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2次/d,连用14 d,在发病72 h内开始使用。高压氧疗1次/d,110 min/次,10 d为一疗程,在发病24 h内进行。

1.3 疗效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分别对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进行评定。疗效评价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进行评定。神经功能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疗效判定标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6)死亡。ACI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7、14、28 d分别进行NIHSS评分及治疗后28 d进行疗效评定,治疗60 d后进行Barthel指数(BI)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各阶段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依达拉奉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 7、14、28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14、28 d较治疗有好转(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 7、14、28 d NIH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 2组治疗28 d后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2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 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60 d后,依达拉奉组BI指数 87.11±11.5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 67.34±12.72,t=8.9167,P<0.01。

2.4 安全性分析 依达拉奉组2例肌酐轻度升高<140 μmol/L,治疗结束后自行回复正常,3例出现一过性听力下降,其余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

表2 2组各阶段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比较 (±s)

表2 2组各阶段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比较 (±s)

注:依达拉奉组治疗后7、14、28 d 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t值分别为2.959、4.280、8.853,*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t值分别为3.553、2.496、2.819,P均<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7 d 14 d 28 d依达拉奉治疗组 60 13.10±6.22 10.23±4.23* 9.12±3.58* 5.46±3.45*常规治疗组 60 12.89±5.36 11.90±3.21 10.65±3.12 7.78±5.36

表3 2组治疗28 d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分子量小,具有亲脂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达60%,可在脑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化,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产生,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从而减少缺血半暗带发展成脑梗死,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改善神经功能障碍[1-4]。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有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提高组织氧贮备,提高组织内毛细血管氧的弥散能力,从而迅速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2)提高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脑血流量下降。液体从血管内的外渗情况也随之减少,纠正缺氧状态,使乳酸生成减少,脑组织能量代谢恢复,脑神经细胞的肿胀减轻。(3)使血细胞容积减少,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使红细胞通过狭窄毛细血管的能力增加,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减轻血小板的聚集,促进血栓的溶解吸收,改善了微循环状态,有利于缺氧脑区血液循环的恢复。(4)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使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得以恢复。新的研究进展还发现,高压氧疗能显著提高脑组织脑组织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Gls)含量,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 hase,NOS)的活性,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强机体抗自由基的能力,减少再灌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5]。凌云等[6]和蒋玲等[7]研究均发现对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联合高压氧疗,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组治疗 7、14、28 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8 d后疗效比较,依达拉奉治疗组总有效率85%,显效率73.3%,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说明在疾病早期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疗能明显改善ACI的近期神经功能,提高有效率。治疗60 d后,依达拉奉组BI指数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说明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可以ACI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ACI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提高有效率,而且提高远期疗效,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1]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edaravone(MCI-186),on acute brain infarction.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 ouble-blind study at multicenters[J].Cerebrovance Dis,2003,15(3):222-229.

[2]张明,徐丽君,邓丽影.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2):105-108.

[3]王蔚,印卫兵,柏建岭,等.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1):486-489.

[4]杨建强,刘喜灿.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37-38.

[5]陈晓明,张志强.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66-768.

[6]凌云,朱新臣,石军峰,等.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1):422.

[7]蒋玲,帅杰.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67例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1):43-45.

猜你喜欢

达拉高压氧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