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水运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2010-08-15金小平

水道港口 2010年4期
关键词:浙江省浙江海洋

金小平

(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06)

浙江省拥有海岸线6 646 km,居全国第一位,沿岸港口众多;浙江省内河网密布,内河通航里程达9 667 km,居全国第5位。宽广的海域、漫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深水港口、众多绵长适航的内河航道资源和地处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T”型交汇点,是浙江省最突出的港航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经济发展所需的大宗物资运输和外贸运输需求强劲,浙江经济的发展需要港航的支撑。本文从浙江经济和港航的相互影响角度定性分析了浙江港航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1 港航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1.1 港航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资料表明,1997~2002年浙江省港航水运建设投资额保持平稳,自2002年开始急剧增长,至2008年水运建设投资额达110亿元[1-4]。港航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港航建设投资本身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二是港航基础设施建成后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据测算,浙江省港口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直接总产出将达1 565.28亿元,共提供就业岗位50万个。而航道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将吸引铁路和公路部分运量转移,将分别节省能耗60%(铁路)和88%(公路);与建设同样运输能力的铁路或公路相比,分别节省投资67%和86%。万吨级泊位的建设会减轻港口负荷,提高装卸效率,确保内外贸运输的稳定。

1.2 港航发展推动了浙江海洋产业的大发展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新方略。作为海洋大省的浙江,顺应时势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决策。

首先,海洋经济是海陆一体化的经济。浙江目前在陆域经济强于海域经济的情况下,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浙江经济一直是“轻、小、民、加”,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低。而海洋经济是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高,这对增强浙江经济综合实力大有裨益。第三,只有10万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的浙江,在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影响下,已经不堪重负。而宽广的海洋为浙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展空间。

因此,浙江下一阶段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海洋经济,海洋经济的突破口是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由此可见,港航发展是推动浙江海洋产业大发展的关键所在。

1.3 港航发展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发展港航、建设水运强省有力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根据《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浙江省省级物流枢纽共有4个,即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其中3个布置在沿海和沿杭州湾,杭州、宁波和温州3个物流枢纽均依托港口和航运业,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其中宁波同上海、苏州,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三大物流试点城市。同时,发展浙江港航还将加速舟山自由港的建立,推动石化、冶金、造船等临港工业的发展,为浙江现代物流的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

1.4 港航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港航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世界上已有的产业带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或航行条件好的大河沿岸。就浙江而言,城镇空间规划中最强势的2种类型(大都市区和城镇连绵区),都是沿江、沿海,依托港口与航运构筑的:杭州、宁波、温州3大都市区分别位于沿海和沿钱塘江;“V”型和“I”型2个城镇连绵区分别沿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岸线布置。2002~2008年浙江港航投资增加,发展迅速。而2008年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7.6%,比2007年提高4‰,比2002年提高5.7%,几乎是同步增长。由此可见,浙江港航的发展改善了沿海、沿江和沿河地区的区位条件,优化了投资创业环境,加快了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港航的发展也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据统计,近5年全省完成陆岛交通码头投资8.1亿元,建成各类泊位58个,完成建桥(路)撤渡项目121个,改造渡埠219处,更新渡船72艘,万人以上岛屿建有车渡码头,千人以上岛屿建有交通码头,全省陆岛交通的条件显著改善,海岛居民出门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加快了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 经济发展对港航的影响

2.1 经济发展为港航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浙江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长江三角洲,位居沿海经济带和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前沿地带,同时又处在“亚太经济圈”和“环太平洋经济带”的战略区域。本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充裕的客货运量和江苏、安徽、江西、湖南、上海等四省一市经济腹地给浙江港航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增长,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浙江港航建设的大发展。

2.2 经济发展是港航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工业化进程中,要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必须大力开拓国内国外2个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和浙江经济规模的继续膨胀,国际贸易增长幅度必将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国际外贸货运需求也将日益增长。1990~2008年浙江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904.69亿元增加到21 486.92亿元,按可比价计,增长23.75倍,同时段的水路货运量从8 904万t增加到51 614万t,增长了5.8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集装箱水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提供机遇。浙江集装箱运输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伴随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全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发展十分迅速。十多年来,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连续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长率。2008年,浙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 147.87万标箱,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 093.36万标准箱,迈入世界级大港行列。2009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7亿t,位居全球海港吞吐量第一。

为适应和满足浙江国民经济发展的这一需求,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浙江必须大力发展港航,实施“港航强省”战略。

2.3 经济发展为港航指明了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外贸运输需求的增加为浙江下一阶段的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首先,依据“凸现海港和内陆高速交通的重要地位”,浙江交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突出港航的建设和发展;其次,依据“运输货物种类将继续发生结构性变化”的需要,浙江应该把港航建设的重点放在大型专业化集装箱泊位、提高泊位等级和加强航道建设上。只有这样,才能缓解长三角水路运输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促进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减少区际交流阻力;填补上海港业务方面的空白,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完善;促使上海和江苏加强各自的水运交通建设,推动区域内各港口在功能上的错位发展,形成长三角港口群,从而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4 经济发展为港航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港航建设是资金密集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只有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才有可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港航建设。浙江的港航在全国沿海9省中从2001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二位,这与浙江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是分不开的。浙江的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27.45亿元、332元和165元猛增到2008年的3 730.06亿元、22 727元和9 258元,分别提高了135.89倍、68.46倍和56.11倍。正是这种雄厚的物质基础引领了浙江交通和港航的巨大发展。

没有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富裕,就无法为港航的高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区域内生产力的合理分布,有利于高新技术应用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提高对本区域港航发展的技术支持度。技术难关的突破将对港航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如湖州市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内河船舶超载自动监测系统、新型湖面搜救艇等科研项目,对湖州港航发展有很大推进作用。

3 结语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港航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港航业快速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推动了海洋产业的大发展,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进而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为港航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港航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港航发展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总之,港航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互促共进的作用。

[1]裴长洪,黄速建.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丁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4):3-8.

[4]李明.水运对我国国民经济贡献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

猜你喜欢

浙江省浙江海洋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