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越国宫苑遗址散水构造技术初探

2010-08-15周晓璐

山西建筑 2010年18期
关键词:散水南越国西汉

周晓璐

十多年来考古界多次在地处岭南的广州市发现西汉时期南越国等各时期的重要遗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越国宫苑遗址发掘的给排水设施,这些遗址很多在岭南地区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发现。所以笔者选择南越国宫苑遗址中水工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散水构造技术进行比较分析讨论。《说文解字》云:“屋檐滴水为,其地谓之瘤”。由此可见,在古代瘤为建筑台基四周的散水。在台基周围设置散水的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外墙面附近的地面积水能够迅速排走,并且防止屋檐的滴水冲刷外墙四周地面的土壤,保护墙身和基础,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1 西汉之前散水构造技术

早在远古时期,散水这种构造做法就已经出现,在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文化遗址发掘过程中,就在墙根外围四周普遍发现散水[1]。当时散水的使用避免了墙基积水,减少受潮。那时的人们由于物质和技术的限制,只能通过与墙体泥抹面相连或夯实土面层的方法,使之硬化,达到防潮、排水的目的。

至商代早期,散水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在湖北盘龙城商代早期宫殿遗址一号宫殿和二号宫殿中发现了陶片散水。盘龙城宫殿台基四边也有坡状散水,用黄灰色土层层夯筑而成,表面铺陶片,即为二号宫殿檐外的散水设施[2]。做法基本还是由夯土筑成,但是表面已经采用一些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如陶片覆盖以防止对夯土散水的破坏。

在战国时期的上林苑南部宫殿区的西部边缘进行试掘时,发现了残存的瓦片散水遗迹[4]。考古材料表明瓦片散水在当时也已经出现并用于宫殿防潮排水,表明当时的制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秦之前大部分散水是用卵石构成,卵石是一种非常坚硬的天然材料,用卵石砌筑散水在当时较普遍,但由于卵石大小不均,形状不一,又不带棱角,而当时没有好的胶结料,很容易被水冲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把泥坯烧制成砖的技术。当砖这种建筑材料出现以后,很快就用它与卵石合砌散水,克服了全用卵石砌筑散水的缺点。秦咸阳宫建筑遗址的散水铺砌,就是一个典型的卵石和方砖结合的散水例子[5]。

2 西汉初宫殿散水构造技术

汉高祖时期定都长安,大兴土木。在这个时期物质供应与工艺互相推动,散水构造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散水的构造做法有两种类型:1)根据散水所采用建筑材料来区分;2)根据散水与台基的连接构筑方式来区分。由于散水与台基的构筑方式在考古发掘资料中缺少描述,所以这部分证据不足,遂采用建筑材料不同来区分散水类型。

根据一系列考古发掘报告分析得出西汉初宫殿的散水构造做法大致为:类型A:构造做法:散水由卵石铺砌而成。散水尺度:从遗址中总结分析得出的散水宽度大概在0.84 m~1.2 m之间。建筑材料:卵石,为椭圆形,灰白色。类型 B:构造做法:散水用卵石铺砌而成,边缘铺线砖侧立其边。散水尺度:从遗址中总结分析得出的散水宽度大概在0.7 m~1.2 m。建筑材料:卵石、线砖。类型C:构造做法:散水边铺有线砖,散水内铺装瓦片。散水尺度:从遗址中总结分析得出的散水尺度大概在0.54 m~1.2 m。建筑材料:板瓦片、线砖。类型D:构造做法:散水系用两排方砖铺砌而成,边缘铺线砖。散水尺度:从遗址中总结分析得出的散水尺度大概在0.64 m。建筑材料:方砖、线砖。

3 南越国宫苑散水构造技术

南越国宫苑存在时代约为秦末西汉初[6],从南越国宫苑遗址[7]发掘出来的散水种类丰富,形式多样。

南越国宫苑散水构造分类也采用与西汉宫殿相同的散水分类标准来区分。

由一系列考古发掘报告总结分析得出南越国宫苑遗址散水的构造做法有下列四种类型:

类型一:构造做法:最外侧由带榫的长条砖侧立栏边,栏边内铺砌卵石。卵石面以内靠近台基的部分铺大型印花砖,砖两边分别与台基包砖和卵石相接,略向外呈斜坡状。散水宽度:从遗址中总结分析得出的散水尺度大概为1.48 m~1.5 m。建筑材料:长条砖、卵石、印花砖。

类型二:构造做法:最外侧由带榫的长条砖侧立栏边,由内、外两块印花砖铺砌而成,略向外呈斜坡状。散水宽度:从遗址中总结分析得出的散水宽度大概为1.5 m。建筑材料:长条砖、印花砖。

类型三:构造做法:用一纵列印花方砖铺砌而成,铺砖面由内向外略呈斜坡状。此段散水的南端向西成直角转折并延伸,转角处有一地漏。散水宽度:从遗址中总结分析得出的散水宽度为0.7 m。建筑材料:印花砖。

类型四:构造做法:内侧铺长方形印花砖,外侧铺卵石,略向外倾斜,东侧散水也呈北高南低状,南端与一排水明渠连接。散水宽度:从遗址中总结分析得出的散水宽度为0.95 m。建筑材料:印花砖、卵石。

4 南越国宫苑与西汉前宫殿散水构造做法比较分析

从建筑材料上来分析,主要采用了卵石、印花砖、长条线砖三种建筑材料,基本上沿用了之前的材料,新的突破主要是将长条砖作为散水栏边的建筑材料。与之前的构筑方式相比,只采用卵石一种材料铺砌的散水方式已经淘汰了,由于卵石散水容易被冲散。卵石和印花砖相结合的方式和完全采用印花砖铺砌成为主要的构造方式,完全采用印花砖一种材料铺砌散水也是西汉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构造方式。同时还采用长条砖侧立而不是平铺的方式来固定散水,这种方式在力学上更加科学,增加了散水的稳定性,而且散水的尺寸比较好控制,同时也节省材料。

5 南越国宫苑与西汉初宫殿散水构造做法比较分析

散水的宽度主要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来分析。从土壤性质上来说,两者对地基的处理都较为复杂。而从气候条件上来分析,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而南越国地处岭南,岭南地区气候特性为高温季节长、多降雨、冬夏季温差小、多台风和暴雨。由气候条件可以看出,南越国降雨量大于汉长安,一般来讲,雨量的大小决定了排水量大小,为了迅速将积水排掉,排水设施的尺寸就要相应加大。雨量大比较容易沾湿墙面,所以将散水宽度加大使滴水线远离墙面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从建筑物的高度上来分析,南越国只是当时的一个地方诸侯国,南越国单体建筑高度极有可能不大于西汉宫殿的高度。由于它们的屋面排水方式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在散水的宽度上主要是取决于气候条件,而考古证据表明南越国宫苑的散水宽度略大于西汉宫殿的散水宽度。说明了南越国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降雨量来设计散水宽度的。

从材料类型上来说,卵石、印花砖、长条砖是两个地区共同的散水材料。南越国出土的建筑砖瓦在制作、纹饰等方面体现出与中原文化的传承性和一致性,但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的特殊因素,材料更注重防水性能和耐磨损度。

总结南越国宫苑遗址和西汉宫殿的散水遗址构筑方式来看,相同的地方有:都采用长条砖竖立镶砌散水的两边。同时两者都存在完全用印花砖铺砌的散水构造方式。

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南越国宫苑散水和西汉宫殿散水遗址构造做法还是存在差异:南越王宫存在卵石和印花砖结合的构筑做法,西汉宫殿散水却不存在这样的做法。西汉宫殿常用瓦片散水这种构造方式,而南越国宫苑散水比较稀少。西汉宫殿还存在完全采用卵石单一材料来构筑散水,由于卵石散水不能满足南越国宫苑对于防潮、排水的功能需求,所以南越国宫苑淘汰了这种做法。

通过对南越国与西汉及西汉前宫殿散水构造做法进行纵横向比较,可以推知南越国在散水构筑技术上和西汉王朝水平相当。南越国还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淘汰了一些落后的散水构造技术,设计出比较合适的散水构造。

[1]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文化遗址[J].考古,1980(3):2-3.

[2]杜金鹏.盘龙城商代宫殿基址讨论[J].考古学报,2005(2):12-13.

[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扶风云塘、齐镇建筑基址2002年度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7(5):19-20.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阿房宫考古工作队.西安市上林苑1号~2号建筑发掘简报[J].考古,2006(2):5-6.

[5]傅熹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汉]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广州市考古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广州市南越国宫苑遗址2003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7(3):9-10.

猜你喜欢

散水南越国西汉
在香港,人们离职要送散水饼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冬夜遐思
南越国出土漆器初探
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吃货改变历史
骆越国与南越国关系探析
混凝土散水开裂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