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旬阳县改河造田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0-08-15

陕西水利 2010年2期
关键词:旬阳县基本农田水田

高 璐

(旬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 旬阳 725700)

1 项目区概况

1.1 自然状况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长江水系汉江流域,总面积3554km2。境内沟壑纵横,坡陡地碎,山高沟深。干旱、洪涝、冰雹是旬阳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2 土地利用现状

旬阳县属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旱作农业县。近年来,全县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使工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据年报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底,项目区内有耕地面积116.2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95万亩(水田3.1万亩,水坪梯地2.85万亩)。水田主要分布在汉江和旬河、坝河、蜀河、仙河等江河两岸,水平梯地主要分布在中低山的坡面上。其中,农田的利用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2008年种植面积为76.44万亩。县区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黄姜等。

1.3 改河造田工程的成效及发展潜力

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的多年实践证明,分布在江河沿岸的水田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其特点是投入少、土质好、产量高,而且旱涝保收。全县现有水田3万余亩,亩产能达到600kg~800kg,极大的满足了项目区群众的粮食自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设水田对发挥景观作用,促进旬阳旅游业发展也有较大作用。旬阳县甘溪的“十里荷塘”建设就是典型。

利用旬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对有条件的河道采取截弯取直,发展水田建设,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全县选择了一些条件适宜的河沟,开展了改河造田工程,新修了较多的水田,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比如蜀河三关的象鼻子改河工程、庙坪的花门楼改河工程、双河的金河口改河造田工程等。但截止目前,尚未对全县具备工程建设条件的河沟进行系统的规划。经过查阅地图并实地勘测,境内具备改河造田条件的河流有麻坪河、仙河、蜀河、达仁河、小河、冷水河、腰庄河、铜钱河、大神河等。这些区域光照充足、水量充沛、气候温合,适宜种植粮油作物。

2 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旬阳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仅就基本农田而言,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基本农田总量不足,人均数量偏少,且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改造的贫瘠坡耕地;二是质量标准普遍偏低,与“保土、保水、保肥”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三是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由于近年来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梯地石坎垮塌比较多;四是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不高,有一部分基本农田无任何浇灌设施,通过集蓄雨水来保证用水供给的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在干旱季节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十分必要。

3 开展改河造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社会条件良好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小型农田建设的投资力度,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大力开展使得农民在满足了粮食自给的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得农民开展农田建设的积极性高涨。实践经验证明,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水田建设是项目区群众积极支持并乐于参于的工程。

3.2 项目区施工环境良好

旬阳县地处中西结合部,是陕西对外的窗口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流通渠道畅通。襄渝铁路、西康铁路、汉江水道及316、210国道等构成了其外接内联的流通网络,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改河工程项目区为通讯、电力覆盖区域。工程所需砂石资源可就地取材,项目区施工环境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3.3 技术条件成熟

旬阳县水利系统的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绝大多数同志常年工作在水利建设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同时,全县还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农民施工队伍和水利工程管理人才。

3.4 经济条件可行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坚持“群众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资政策。随着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地方财力和农民收入的逐步增长,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地方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完全可以足额落实。

4 项目设计概述

4.1 区域水系状况

旬阳县内溪涧纵横,沟河密布,以汉江及其支流旬河、坝河、蜀河、仙河为骨架,构成全县水系网络,河网密度为1.06km/km2。县内流域面积在2km2以上的河沟共487条。要在全县开展改河造田工程,需在自然条件适宜区域选择河道弯度较大,河谷开阔,造田工程可利用面积大,相对截弯工程量较小的河沟。据实地调查勘测,旬阳境内麻坪河、仙河、蜀河、达仁河、小河、冷水河、腰庄河、铜钱河、大神河等中小河流都具备施工条件。

4.2 设计洪水计算

实施旬阳县改河造田工程,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首先要保证区域防汛安全。因此,进行设计洪水计算是一项重要步骤。

旬阳县境内现有向家坪水文站(旬河)、桂花水文站(坝河)和蜀河水文站(蜀河)。设计流域内无水文、气象站点,附近的水文站有向家坪、桂花、蜀河三个水文站。确定蜀河水文站为本次设计洪水计算的参证站。

防护堤洪水计算依据《安康地区实用水文手册》和蜀河水文站洪水资料,采用洪峰面积相关法、水文比拟法计算洪峰流量。

通过实地踏勘,调查历史洪水,并考虑安全因素,各工程地设计洪水均选用较大洪水计算成果。

4.3 工程规划设计等级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防护堤工程为四等工程,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根据多方案比较,并考虑安全、便于施工等因素,麻坪河、西岔河、小河、冷水河、腰庄河、铜钱河、大神河改河工程坝型均采用浆砌石重力坝,仙河、蜀河、晏家庄、达仁河改河工程坝型均采用碾压砂砾料斜墙坝。

4.4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旬阳县改河造田工程主要有14个工程点,工程位置分别在甘溪镇袁湾村四组、麻坪镇钱河梁村、甘溪镇张家河村二组、双河镇谢家老庄村、仙河乡观庄村、双河镇鲤鱼村、蜀河镇晏家庄村、仁河乡仁河口村、小河镇膀子村二组、甘溪镇刘家院村、公馆乡炉子坡村、铜钱乡铜钱关村、石门乡秧田坝村。经过勘测和初步计算,改河总长15.2km,可形成农田面积9800亩。

5 工程效益

旬阳县改河造田工程主要有防洪堤工程、回填工程、排洪渠工程三个部分。依据《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2000)进行投资估算,工程估算总投资16322.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4132.12万元,建筑工程费用1497.85万元,临时工程706.61万元,预备费1483.87万元。

5.1 社会效益

本规划实施后,其社会效益非常明显。一是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促进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改善;二是通过本项目实施,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了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有利于社会稳定;三是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可带动其它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5.2 生态效益

规划项目建成后,有效地利用了河流、土地资源,形成的水田旱涝保收,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可发挥其景观作用,有利于局部气候改善。同时,缓解了部分坡地种植压力,减缓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区域生态的发展。

5.3 经济效益

据调查,1亩水田年产量为800kg以上,新修9800亩水田每年可给区域带来1568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每公斤粮食以2元计)。同时,改河工程所产生的景观作用,也大大增加了项目区旅游经济效益。

5.4 国民经济评价

旬阳县改河造田工程总投资16322.6万元。工程建成后,可形成水田9800亩,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568万元以上(每公斤粮食以2元计)。根据国民经济评价各项指标计算结果来看,经济内部收益率7.3%>7%,经济净现值489.14万元>0,效费比1.037>1,均满足规范规定的标准要求,说明了该项目在国民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6 结论

通过分析论证,开展旬阳县改河造田工程充分具备了人力、物力、技术等施工条件。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展改河造田工程,能够给旬阳县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实施该工程意义深远。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旬阳县基本农田水田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山东省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587万亩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
缠访者入县志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我国基本农田立法的四大软肋及其对策
凤头猪肚豹尾说“白传”——读《白水田传》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陕西省旬阳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