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综述

2010-08-15倪伟新胡亚林刘汉宇郝春明

水利信息化 2010年2期
关键词:水情旱情直辖市

倪伟新,胡亚林,刘汉宇,郝春明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北京 100098)

作为“金水工程”的龙头项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的建设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对我国防汛抗旱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的单项工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在各级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1 工程概况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于 1992 年开始分析和论证,1995 年水利部提出了《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议书》,1996年6 月,国家计委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估,1998年9 月,水利部编制上报了《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12 月,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提出了《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整个工程项目由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和天气雷达应用等 5 个系统组成,国家发改委评估后的总投资为 16.32 亿元。计划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覆盖 7 大江河重点防洪地区的先进、实用、高效、可靠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各级防汛指挥部提供准确、及时的防汛信息和洪水预报,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发改委评估可研报告后,提出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分期建设的意见。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又于 2002年11 月编制了《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简要报告》,再次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2003 年6 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5 月,国家发改委核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规模为 8.02 亿元,其中中央投资 5.71 亿元,占总投资的 71 %;地方配套投资 2.31 亿元,占总投资的 29 %。

根据初步设计,工程建设目标是:通过实时水雨情、工情和旱情采集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采集时效,增强信息采集能力,丰富信息源;通过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形成水利信息网络的基本骨架,满足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业务的需要,并为其它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持;通过数据汇集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数据库系统建设,初步形成水利数据中心框架,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实现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通过水情、防洪调度、抗旱管理和天气雷达等应用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能力与水平,达到全面提升国家防汛抗旱指挥能力的目的。

2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2.1 信息采集系统

包括水情、工情和旱情等信息采集。

在 5 个流域机构(长江委、黄委、松辽委、珠委和海委)和 15 个重点防洪省建设 125 个水情分中心,完成 1884 个中央报汛站水文测验和报汛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

在黄委河南局、湖南岳阳和常德及黑龙江哈尔滨建设 4 个工情分中心及所辖工情信息采集点;

在黑龙江、吉林、河北、安徽和重庆等 5 省(市)建设 28 个旱情试验站(分中心),203 个旱情信息站和 480 个墒情采集点。

2.2 通信系统

完成海河流域永定河洪泛区和小清河分洪区 2 条微波干线改造;建设和完善国家防总调度的6 个蓄滞洪区(永定河洪泛区、小清河分洪区、文安洼、贾口洼、东淀、恩县洼)的预警反馈系统。

2.3 计算机网络系统

依托公网资源和已建的防汛通信专网,组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中央网络中心与 7 个流域机构、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汛抗旱部门之间的互联网络;建设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所辖的 125 个水情分中心、4 个工情分中心、28 个旱情试验站(分中心)和 4 个重点工程管理局之间的互联网络;建设同城异地办公的同级水文、防汛抗旱部门及网络中心之间的互联网络;建设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情和工情中心及 4 个重点工程局的局域网;建设中央、7 个流域机构、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网络中心;建设一期工程网络管理、服务及安全系统。

2.4 决策支持系统

包括水情应用、防洪调度应用、抗旱管理等系统和数据汇集与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开发满足大江大河防洪调度决策需要及预报精度要求的洪水预报系统;开发适合中央、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情分析需要的水情会商系统;完善开发气象产品应用和热带气旋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满足中央、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指挥部门使用的,覆盖重点地区重要防洪河段防洪调度系统、防汛信息服务系统、防汛业务管理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

在中央建立旱情分析系统,实现基本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及维护、干旱指数计算、旱情预测、统计分析、信息服务和业务管理等功能;通过 5 省(直辖市)旱情采集试点建设,规范旱情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提高现代化水平;基于旱情数据库建设开发旱情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旱情信息的统计、分析和查询等功能。

建设中央、流域机构、省(区、市)互联互通的应用支撑平台,形成防汛抗旱业务开发与运行支撑环境;开发数据汇集平台,实现分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和中央的水雨情、工情、旱情和灾情的汇集及分布管理;完善实时水雨情数据库,新建历史大洪水、热带气旋、旱情、防洪工程、社会经济、图形库和历史洪灾数据库等 8 大公共数据库。

2.5 天气雷达应用系统

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建设天气雷达业务应用系统。

3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水利部于 2003 年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部长担任组长,部内 9 个相关司局和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国家防办是该工程项目的主管单位。

2003年5 月,水利部批准成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部项目办),作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按照水利部要求分别成立了各自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受水利部项目办的委托承担部分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水利部项目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流域机构和省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处理各自承建项目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部项目办负责按照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组织制定项目建设年度计划,下达各流域机构、省项目办中央建设资金;根据初步设计将一期工程分解细化成单项工程,按照单项工程属地明确各流域机构、省项目办承建项目,明确管理职能,审核批复单项工程的实施方案(施工设计);协调各流域机构、省项目办按工程计划组织项目建设;协调组织工程验收和资产移交。水利部项目办负责组织关系全局的单项工程建设,并负责组织部署在水利部机关的项目建设。

流域机构和省项目办组织各自承建项目的施工设计、招标投标、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竣工验收、资产移交等建设管理工作。单项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流域机构和省项目办按照业务分类,分别将资产移交防汛抗旱管理部门和水文部门。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部项目办制定了一系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其中《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办法》2003年9 月获得水利部批准并印发执行。各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办也制定和修订了建设管理具体办法。各级项目办严格遵循这些办法进行项目管理工作。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保证项目建设的先进性,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在实施项目招标之前,部项目办还组织单项工程施工前的单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进行项目建设。对于软件开发,严格按照需求确认、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编制、测试、上线联调等软件工程规定的程序进行。

按照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工程建设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各级项目办建立了项目费用报销制度和工程款申请、审核、批准和工程(设备)款验收结算制度,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各级项目办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规定要求,认真开展工作,具体如下:

(1)公开招标。280 个单项工程中,绝大部分采用了公开招标方式选取承建单位,直接委托的项目也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审批。

部项目办先后组织网络设备采购、信道建设、计算机网管、视频会议系统、应用支撑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等项目由部项目办统一招标建设,其余项目由流域机构和省项目办招标建设,通过招投标既节省了项目投资,又保证了项目质量和进度,事实证明很成功。

(2)项目监理。各级项目办通过公开招标选取项目监理单位,对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3)监察部门监督。部项目办在拟定招标文件和实施招标过程中主动向建管司和驻部监察局汇报。有关文件及时送驻部监察局备案,在开标时邀请 2 个单位监督,开标后和实施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 2 个单位请示汇报。

(4)技术培训。运行维护和管理对于信息化工程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能否正常运行。为此,部项目办非常重视人员培训,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分期分批组织各项目办和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项目管理”、“基建财务”、“网络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人员 1000 多人次,为项目建设和管理储备了技术力量。

4 主要建设成果

主要建设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 5 个流域机构、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了 125 个水情分中心,完成了 1884 个中央报汛站的自动化改造,实现了这些报汛站的实时信息 30 min 上报到国家防总、水利部的目标。

(2)建立了连接水利部至 7 个流域机构、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务)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以下简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防汛信息骨干网络。

(3)基于防汛信息骨干网络,建立了连接国家防总、水利部与 7 个流域机构、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防汛抗旱指挥异地会商视频系统。

(4)建立了中央、流域机构、省、水情分中心 4 级实时雨水情数据库;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1:250000 比例尺和覆盖东部重点洪涝易发区的1:50000 比例尺图形库;实施了历史大洪水、历史洪灾、社会经济和热带气旋等数据库建设;在水利部、7 个流域机构、31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初步建立了部分防洪工程数据库。

(5)基于一期工程建设的防汛骨干网络,建立了覆盖水利部机关、流域机构、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 个水情分中心数据汇集平台。

(6)在水利部、7 个流域机构、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应用支撑平台。

(7)在水利部和 7 个流域机构建立了水情、防洪调度和抗旱管理等应用系统,并推广定制到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8)在河北、安徽、重庆、吉林、黑龙江 5 个省(直辖市)的重点易旱地区进行了旱情信息采集试点建设,初步实施了抗旱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了旱情信息管理、统计、查询的一般功能。

5 工程效益

一期工程按照边建设、边发挥效益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目前 280 个单项工程项目已经全部建设完成,通过了验收并投入运行,在近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产生很好的工程效益。

(1)应急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建立,为国家防总应急平台建设提供经验。一期工程先后开发的水情会商、气象会商、洪水预报、汛情监视等系统已成为国家防办和水利信息中心日常工作中密不可分的工具,成为国家防总防汛抗旱会商必不可少的支撑手段。

(2)信息报送时间缩短,提高了可靠程度。一期工程建设的 125 个水情、28 个旱情、4 个工情等分中心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较大提高了水雨情信息采集及应用自动化水平,提高了水文信息测报效率,测报时间由改造前的 2 h 左右缩短到 20 min。旱情分中心在指导当地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2007年6 月上旬,江西省赣州市持续普降大到暴雨,引发了瑞金、于都、石城、赣县等部分县市严重洪涝灾害。相关县(市)政府和防汛指挥部根据赣州水情信息网络提供的暴雨洪水信息,科学指挥,果断采取紧急措施,迅速安全转移群众 5.4 万多人,最大限度地减免洪灾带来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近 2 年的数次洪旱灾害中,因为水情分中心建设发挥的作用,共为赣州市减免各类损失 3.9 亿元,转移人口 25.4 万人。各级政府和受灾群众都对该系统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07年7 月河南省连续出现 4 次大的暴雨洪水,致使淮河王家坝水文站出现 1968 年以来的最高水位,王家坝分洪闸开启向蒙洼滞洪区分洪;洪汝河班台水文站出现历史第 3 大流量;南湾水库出现历史最高水位,石山口水库出现历史最大入库流量;淇河西坪水文站、老灌河米坪水文站发生了建站以来的最大洪水。河南水情分中心各系统不但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依靠其时效快、数据多等特点,为战胜这几场大的洪水过程做出了贡献,效益显著。

2007 年河南省防洪减灾效益达 96 亿元,按国际通用方法计算水文情报预报的减灾效益应达 9.6 亿元,本系统减灾效益应达 3.8 亿元。

2008年6月6~17日湖南湘江流域 2 次强降水过程中,长沙水情分中心及时主动地做出准确预报,深得开发建设工程方的好评,为该工程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达 4500 多万元。

(3)数据库建设迅速直观展现了各类防洪、水利工程现状、历史信息,为决策提供了支撑。一期工程统一建设了 8 个综合数据库及各类专用数据库,通过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可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4)连通国家防总、水利部、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信息骨干网络及网络中心投入使用,已经成为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水利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5)实现了重大调度决策异地视频会商。一期工程建设了连通国家防总、水利部和流域机构、省的骨干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投资建设的防汛抗旱指挥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重大调度决策异地视频会商。

自 2004 年汛前投入使用以来,在 2004 年防汛演习,2005、2006 年国家防总组织召开的多次会议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7 年成功地举办了“2007 年军地(永定河)联合防汛演习”、“淮河防洪调度会商”等 20 多次异地视频会议,全国有近 7000 多人次参会。

2008 年,共召开全国性异地视频会议 29 次,1 万多人次参加,2009 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全国近 9 万人次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时收看了开幕式。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效益显著。

(6)高素质应急管理人员的培养。一期工程实施以来累计组织了 1000 多人次的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开发维护的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

(7)一期工程的建设带动了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项目的建设,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满足国家级建设任务的同时,加大了省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投入,特别是增加了省级报汛站的建设内容,推动了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8)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8年5.12 地震发生后,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后方指挥中心多次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观察实时信息,与前方指挥中心进行工作会商,指挥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抗震期间通过唐家山堰塞湖宽带无线视频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骨干网,可使远程联网用户实时收看唐家山堰塞湖坝前、坝后、坝上等现场视频,还可以收看北川水文站等其他实时视频信息,为及时了解灾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水情分中心建设的三峡站,通过北斗卫星每小时将 12 个水位和雨量数据及时报送到成都水情分中心和省水情中心及各级防汛指挥部门。

一期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二期工程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积蓄了力量。

6 二期工程建设目标

二期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完成覆盖全国 2800 多个中央报汛站自动化改造,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工情、旱情信息采集体系;扩展深化应用系统功能,继续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强化旱情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异地会商能力。

主要目标如下:

(1)进一步实施中央报汛站的更新改造,实现全部中央报汛站的实时水情信息在 30 min 内上报到国家防办;

(2)实施重点防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加强移动险情信息采集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工情信息采集体系;

(3)重点实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的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初步建成旱情信息采集体系;

(4)扩充国家防总、水利部与 7 个流域机构的网络带宽,并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连接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的防汛信息网络;

(5)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综合数据库建设,扩大数据汇集平台应用范围,扩展应用支撑平台功能,强化应用支撑平台的作用;

(6)补充完善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增强系统功能,扩大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水情旱情直辖市
人工增雨解旱情
来稿统计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收入完成预算情况
甜水情
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2011年辽宁省汛期水情分析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
千载空灵岸 悠悠湘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