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生态建筑的典范

2010-08-15武占功

山西建筑 2010年7期
关键词:建筑师图书馆空间

武占功

柏林自由大学语言学系图书馆,不仅从功能上供阅读、思考及搜索数据等犹如大脑的运作,在外观上,尤其是从空中鸟瞰,就像人体的头盖骨,所以被学生昵称为“大脑”。最重要的,这是一座利用科技改善建筑物能源运用效率的生态建筑,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筑,它是佛斯特建筑师事务所(Foster and Partners)多年来投入生态建筑研究与试验的心血结晶,于2005年9月14日正式启用。

自由大学校园规划始于1963年,由Candilis,Josic,Woods和Schiedhelm等人设计,于1971年启用。这个在当时被公认为“理想城市”的校园,是由一连串的格状庭院和围绕其四周的廊道及建筑所组合而成的,像拼板一样可应大学的需求而加以重组。佛斯特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语言学系图书馆,是自由大学校园更新计划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项工程。她实现着诺曼·福斯特的建筑观:“我认为建筑应该给人一种强调的感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给人带来宁静。机场是一个旅行的场所,它必须有助于将航空旅行从一个烦恼的过程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如果你到施坦斯德机场,你肯定会享受到自然光的趣味,会看到清晰的屋顶结构形式,你就像回到了过去那种挡雨采光的老式机场。许多东西都是仿照这种形式,它重新评价了建筑的自然性,凌乱的管道、线路和照明装置以及悬挂天花板的问题,都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结构形式的清晰和天然光的趣味。屋顶实际上是一个照明屏,同时使室内免受外界天气的影响。同时这体现一种精神。”

建筑作为一个基本的人造物,必须先满足建筑的功能,其次要保证满足实用功能的建筑实体,还有就是必然要寻求建筑的精神追求——审美意识。鉴于此,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整体建筑充满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但其建筑的实用性、美观性以及人文性无不体现在其设计的每个细节中。

1 图书馆建筑高效融合了其建筑的生态思想

整个建筑表皮采用双层外壳结构:外层用不透明铝板和透明玻璃面板交替覆盖,并透过铝板的开合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品质;内层半透明的玻璃纤维膜层如同扩散板,可以使光线能够均匀扩散开来。此外,双层外壳之间的支撑结构均被漆成耀眼的黄色,增加建筑在色彩上的表现力。在轻型玻璃钢结构穹顶下,建筑师设计了一套厚重的混凝土构造系统,除了作为结构支撑,还具备热储存功能。柏林气候多变,建筑可以通过流动于其内部管线的水流来加热或冷却,以及配合双层外壳的面板开合调节室内温度。因此,在一年中近6成的时间里,图书馆可以完全实现自然通风,加之良好的天然光采光,使其比同类型建筑节省了近35%的能源消耗。

2 图书馆建筑充分体现了其建筑的实用功能

如同任何一个好的图书馆设计,柏林自由大学语言系图书馆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力求功能的完整体现。作为一所大学的信息知识中心,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有着很强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强大的藏书功能,能容纳七十万本藏书量;便捷的藏、阅、借管理及服务系统;当然还有幽静的环境和浓厚的阅读氛围,这些都是在图书馆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与传统图书馆建筑不同,现代图书馆更加要求其空间设计的灵活性。柏林自由大学语言学系图书馆采用的超模数建筑结构,大开间立体建筑空间中书架排列、座位排放、读者流线及业务流程等方面都要求达到最经济、高效和合理。

通过精心设计,高效地利用空间,并努力尝试用新的技术手段营造一个绿色可持续性的工作与阅读环境,以现代造型与灵活空间,打破了传统建筑严肃和冰冷的形象,提高了建筑在未来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功能适应性,便于建筑的再利用。

3 图书馆建筑完美展现了其建筑的审美功能

在一个四周皆有建筑环绕的稠密空间中,要插入一座能容纳七十万本藏书量的图书馆,除了需维持原有的校园纹理和既有的廊道及庭院相结合外,还要配合四周低矮的建筑尺度,这样的基地条件对建筑师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究竟什么样的空间造型较为紧实,佛斯特建筑师事务所非常巧妙的选择了一个水滴状造型,既可兼顾总楼地板面积和空间质量的需求,又能缓和与周围环境的紧张关系。

在新图书馆,四周都自然通风,泡沫样的围栏,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铝板结合起来构成阅览室的座位。室内半透明的玻璃灯光起到了聚居灯光的作用,然而离散分布的开阔设计可以让眼睛疲惫的读者透过头顶的天窗看到外面的自然光线和天空。书架设置在每层的中心,读书位围绕四周摆设。从上面往下看,整个内部结构弯弯曲曲,形态上很符合人们给它的呢称——柏林之脑。

4 图书馆建筑处处渗透着其建筑的人文思想

图书馆总共有五层,为了降低对邻近建筑的冲击,两端仅凸出于地面两层楼高,而中间最高处也不过19公尺。每层楼的开放式书架均靠中间摆,以远离自然光线;阅览空间则分布在外围,让读者更贴近户外。每层楼的楼板外缘均呈花瓣状,或凹或凸,上下楼层交错,使部分阅览空间可以挑高,增添阅读的舒适与趣味性。建筑师将大部分功能分区集中在中央四层的开放式混凝土结构中。书架排列在中央位置,以避开来自四周过多阳光的照射。以读者的需求、阅读习惯和舒适度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建筑师强调,如何为学生和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他们考虑的一大重点。无疑,天然光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师将座位排布在每层空间的外围(总共约600个座位),使读者充分享受在自然光环境下阅读的乐趣。层层悬挑的空间保证了各层都能接受到更多的天然光,同时消除了传统图书馆空间容易带来的压抑感。

尽管看上去有些像油轮上的甲板,但如此的开敞式退台空间结构另一个好处是能让读者对馆内空间分区一目了然。现代图书馆建筑的便捷性首当体现在如何帮助读者最省时、省力地获得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一目了然的空间结构使读者能迅速建立起对图书馆的整体空间感知,以及对各个功能分区的直观认识。进入图书馆后,使其能自由、便捷地到达任何他所想去的地方,以及轻松获得其所想要的信息资源。

而且,从细节上充分展现其人文自由的思想,入门大厅的地毯上绣着“真理、平等、自由”校训,进入大门后进入眼帘的是圆弧形咨询台,图书馆咨询管理员日常的接待让你有如沐春风般的感受。整个图书馆主体建筑既没有角落,也没有房间,全是圆弧结构,完全开放、自由,故有“没有角落没有房间的图书馆”之称。玻璃天花上的智能遮阳板可根据日光的变化进行调节。馆内设备绝对一流,阅览桌固定有电脑与网络信息点,自习处设有单个照明灯与红色围椅,学生可以这样自由地阅读本身就是人文和自由精神的体现。

猜你喜欢

建筑师图书馆空间
胖胖的“建筑师”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去图书馆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