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建设项目中环保管理浅析

2010-08-15何福祥

山西建筑 2010年11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路基环境保护

何福祥

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公路交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公路基础设施迅猛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加明显。如何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整个公路建设周期内,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规的规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搞好水土保持,并实行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并举,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即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使用。

1 项目勘测、设计阶段

1.1 明确勘测原则,做好环境相关的调查工作

在勘测期间,设计单位亲临现场,在地方各级政府、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配合下,对沿线地貌、地物、水文、航道等进行了仔细调查,详细了解当地规划,以求主体同设计尽量完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 明确设计原则,保护自然环境

为保护沿线自然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工程项目始终要坚持保护沿线自然环境,减少占用耕地,减少对排洪河、沟流量的影响,增加必要的防护构造物,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必需的排水设施和防护设施。

1.3 通行便利性设计

为解决公路路线长、穿越村庄多等因素带来的两侧居民通行不便问题,设置多处交叉设施,很好地解决了与现有的公路、铁路、河流、乡村道路、田间机耕道路等的交叉问题,使公路对两侧居民的正常来往和田间耕作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限度,针对部分通道积水问题,设置高低两条道路,解决车辆通行和行人雨天通行的问题。

1.4 工程环保统筹考虑,采取绿化措施

公路绿化作为水土、环保、美化环境的一种生态措施,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沿线、路基边坡、反压护道、挖方段山体边坡、服务区、管理处、收费站等进行有效绿化,基本无裸露黄土,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美化高速公路景观,实现公路与自然景观相协调,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美化环境。

1.5 排污设计

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处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污水排放要求,污水均通过国家标准化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排入小型沟渠,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1.6 路基、路面、桥面排水设计

为确保路基稳定,防止路基被冲刷和水毁,并保护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防止水土流失,道路全线对路基、路面排水进行了综合设计。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是:1)公路修筑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农田灌溉系统,确保农业和养殖业的正常生产。2)在排水沟外侧设置挡水埂,使路基排水自成体系,防止农田水进入路基排水沟。3)路面排水按重现期5年、路基排水按1/15(15年一遇)洪水频率进行设计。

1.7 水利环保设计

为减小公路建设对农田灌溉区的影响,公路建设在考虑节约投资的同时,尽量减少对主要河流、沟渠的水流方向进行改变,尽可能设置过水结构物,力保原有排灌系统的整体性;在无法避免对排灌系统影响时,设计线外增设水利设施,尽量弥补影响。在设计时尽量减少对当地水系的破坏,增设涵洞;为防止盐碱化,根据当地要求将涵洞底标高比沟渠底标高降低40 cm;对仍无法消除对地方水系破坏的地方,补充设计了人工灌渠。

1.8 废料利用

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当地废料作填筑材料,有条件的尽量利用如粉煤灰和采石厂废弃的石粉。在公路设计中,底基层、基层设计中力求做到变废为宝。既可节约投资,又可就地取材。

1.9 应急设计

为保证运营安全,突发事件急救,全线每隔几千米设置一紧急求助电话;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电子监控设备。

1.10 声屏障设计

对于公路穿过人员集中居住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实施声屏障,以降低噪声对两侧居民的影响。

2 施工阶段

2.1 声环境

1)对于有噪声的机械作业,加强施工操作人员的自身保护;定期加强机械、设备的保修,减少或降低作业噪声。2)居民区集中的开发区,根据居民休息时间分阶段施工,以减少对居民休息、生活的影响。3)各施工单位拌合站选址应尽量远离居民区,以减少对居民区的噪声污染和其他污染。

2.2 大气环境

1)对粉末状材料(如水泥)在现场或库存区加盖篷布,防止风吹起尘;作业时尽量轻拿轻放轻装轻卸,防止因作业扬尘;操作人员采取自身保护措施,避免吸尘;对排出的粉尘采取相应的回收措施,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运输道路常洒水养护,防止行车扬尘。3)运输粉性材料(如水泥、石灰、细砂、土等)时,车辆严格要求加盖篷布,防止风吹起尘,防止运输材料的抛撒。4)加强化学药品管理,防止遗洒、泄漏。

2.3 水资源环境

1)施工废弃物,如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拌合料等,严禁随意倾倒,尤其是河道部位;采用集中处理、尽量利用等措施。2)生产、生活废水不直接排入河,沉淀处理后排放。3)禁止在饮用水处(如饮水河边、饮用水井等处)冲洗车辆、施工机械和化学药品器皿等。4)施工水上钻孔灌注桩时,钻孔中产生的废泥运到岸边指定地点堆放。5)对建材堆场加强管理,禁止紧靠河道,必要时进行覆盖以防止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河流而影响水质;并在建材堆放场周围挖明沟、挡墙和沉砂池,对预制件产生的废水集中沉淀池处理。

2.4 生态环境

1)在路基、粉煤灰底基层施工时,采取如临时性急流槽等措施,防止雨季雨水冲刷边坡,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源,损害良田的耕种,防止排洪河道淤积。2)工程弃土尽量利用,禁止任意倾倒。3)尽量少占耕地,临时用地和取土坑均优先考虑占用荒地,临时用地及时复耕,避免不必要或长时间侵占耕地和破坏河道;取土坑使用时,尽量与能二次复耕或地方水产养殖等开发利用相结合。4)为少占耕地,各施工单位拌合站及其他临建设施选址大多数设立于闲置的仓库、厂房等地方或占用荒地。5)对于堆料场、消解石灰等,做好临时排水设施,设置沉淀池、蒸发池。

2.5 其他方面

1)严格按设计做好坡面防护及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2)对收费站、管理中心、服务区等,严格按设计和环保要求、环保标准采购、施工排污设施。3)认真遵守国家环境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及管理方面的相关标准,加强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4)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机制,明确责任,制定奖惩制度。5)上跨地方主要道路桥梁施工中,在施工高峰期,车道由于施工而紧缩,为此施工单位与地方交管部门定期发布了施工公告,并向过往车辆通知桥梁施工进度、交通管制措施时间等,并派专人现场进行指挥、疏导。6)施工单位及时疏通沟渠,保持地方排、灌水的畅通。7)当地环保部门对施工营地的环境状况及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不定期检查。8)交工验收阶段,严格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好弃土场及临时用地的恢复、对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理,疏通沟渠,保持排水系统的畅通。9)在施工前,对该工序或分项工程的环保问题进行交底,使职工心中有数。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路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