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垃圾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2010-08-15张秋月贲东生

山西建筑 2010年11期
关键词:垃圾利用建筑

张秋月 贲东生

1 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公众对环保意识的增强,人类对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在现代都市朝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置和利用建筑垃圾,使其变废为宝、变污为洁、变害为利,净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美化我们的可爱家园,保护宝贵的土地资源,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贯彻实行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等待解决的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重要课题。

2 建筑垃圾的来源[1,2]

2.1 旧城改造和危房拆除

现代城市的发展伴随的是旧城改造和危房拆除,在此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碎砖石、混凝土块、散落的砂浆、废钢筋、废旧木料、废弃塑料、石膏等各种废弃物,而且数量巨大。据统计,通常拆除每平方米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达0.5 m3~1 m3,甚至更多。

2.2 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为生产各种建材产品所产生的废料、废渣,预制构件工厂加工生产各种构配件以及构配件成品在搬运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块、碎片等。

2.3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场地开挖、管线铺筑产生的外运土石方、施工现场产生的各种废弃钢筋铁丝,各种废弃配件,脚手架、金属管线废料、木屑、刨花,施工和现场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散落的砂浆、混凝土以及砂石碎砖等各种剩余废弃建材。

2.4 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纸、包装箱、包装袋,家庭或单位在装修装饰过程中产生的废金属、废木材、木屑、刨花、散落及剩余废弃的石膏、砖石、砂浆和其他各种建材的边角余料等。

3 国外对建筑垃圾处理的先进方法

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管理较我国早20年~30年,德国、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借鉴[3-5]。

1)德国。世界上首次大量利用建筑垃圾的国家是前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的重建期间,循环利用建筑垃圾不仅降低了现场清理费用,而且大大缓解了供需矛盾。1955年末,循环再生了约1 150万m3废砖集料,并用这些再生集料建造了17.5万套住房。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现有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在循环再生建筑垃圾,有效地解决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美国。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并提出“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的“资源保护屋”,美国CYCLEAN公司以建筑垃圾废弃物回收的再生材料为主建造的绿色办公大楼等都为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做出了示范作用。

3)日本。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设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早在1970年,日本政府就制订了《有关废弃物处理和清扫的法律》,对废弃物的处理在法律中给予明确规定,1991年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1997年10月制定出“建设资源再利用推进计划”和《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2000年6月制定公布“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作用下,日本在建设副产品的再生利用方面成绩斐然,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2000年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率已经高达80%。

4 建筑垃圾的综合治理措施

受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处理应建立在“3R”的原则之上[5],即对资源的“减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具体应按下面措施完善。

4.1 减量化措施

建筑工程各环节可采用的减量化措施有很多,例如:在方案设计上和建材使用上应保证建筑物质量,从而使建筑物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从材料管理使用上把关,如使用过程中精打细算,减少对材料的浪费;确保施工质量,减少因建筑施工质量返工引起的建筑垃圾,建筑物质量越好,在以后必须拆除时也可得到质量较好的再生材料;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教育和环保意识,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多余的黄砂、石子,洒落的砂浆、混凝土、落地灰等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

4.2 资源化技术

1)可用资源的循环再利用[2,6]。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块、废砖石、砂浆、渣土经科学的处理可制成再生骨料、再生添加剂等;发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环保科技公司研制开发利用建筑垃圾制造各种砖和建筑砌块的技术;对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按种类送往相关工厂重新回炉后,可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从建筑物拆卸下来的废旧木材,一部分较粗的如立柱、椽、托梁等构件可以直接当木材重新利用。对于建筑垃圾中的废塑料,可采用减压法提炼成油。回收的碎玻璃,可以加工成再生玻璃或某些装饰型材。

2)加固地基或作为筑路材料[6,7]。建筑废渣具有相当好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冲击韧性、抗冻性、耐水性等,有相当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其性能优于黏土、粉土,甚至优于砂土和石灰土。可作为填料用来加固软土地基或作为优质的筑路材料。如平房改造下来的碎砖烂瓦、矿渣砖、碎石子等废弃物材料作为填料填入夯击坑再进行夯实,这样建筑垃圾即在地基内形成一个坚实的短柱,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了地基的压缩性。另外建筑废渣透水性好,遇水不冻胀,不收缩,是理想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筑路材料。

3)可用建材重复再利用。我国自建国以来建造了数百万座3层~6层的国家公用和民用建筑,这些旧建筑不仅低矮而且抗震能力较弱,建筑的质量很低,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需要,因而拆除它们是最优选择。在旧房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砖石材料,虽然不能再在新房建筑中委以重任,但是可砌筑一些不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如花坛、仓库、建筑工地外墙等。据统计,瓦片的重复利用率在60%左右。

4)发电。“垃圾发电”在国际上已开始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建筑垃圾中有较高比例的可燃物,其发热值甚高,每吨垃圾的发热值相当于半吨煤炭,可见有很高的开发价值。近年来国内也开始重视建筑垃圾的燃烧发电技术,目前,北京的朝阳区和昌平县、广东省的深圳市和黑龙江省的大庆市等地,自行研制或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引进的垃圾处理厂或垃圾发电厂已陆续投入建设。

5 展望

建设部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一向十分重视,2005年3月1日通过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对促进建筑垃圾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更把建筑垃圾治理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这些法律法规都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建筑垃圾的专业管理。从前面的论述可见,综合治理和利用建筑垃圾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当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这项工作。只有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各施工企业乃至每个人都全力以赴,我们才能打好这场对建筑垃圾的反击战。

[1]王秋玲,马保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4,25(6):4-5.

[2]吴彩斌,王全金,唐朝春,等.建筑垃圾综合回收利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4,31(7):106-107.

[3]杜 婷,张 勇,昌永红.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1(2):35-36.

[4]王武祥.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J].中国建材,2005(8):23-27.

[5]周笑绿.循环经济与中国建筑垃圾管理[J].建筑经济,2005(272):14-16.

[6]杨子江.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3(3):26-28.

[7]谷显明.建筑垃圾——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J].中国环保产业,2003(8):18-20.

[8]王群英.城市垃圾填埋技术及发展动向[J].山西建筑,2008,34(6):353-354.

猜你喜欢

垃圾利用建筑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垃圾去哪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建筑的“芯”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