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010-08-15陈充
陈 充
1 建筑心理学
1.1 概念
建筑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围绕心理学研究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领域不仅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而且与建筑学、园艺学、环境学等学科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建筑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映及选择、改善、创造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心理要求的建筑环境。这个全过程是人们把现实的环境作为刺激条件来认知,继而对它作出反应,然后对它确定行为,最后对经过行为之后的建筑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形成心理的资料,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建筑心理学的研究在当前的建筑创作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1.2 影响因素
1)建筑的形式、形态。2)建筑空间尺度、导向(平面布局)、定位,人际距离的设置。3)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光线。4)建筑色彩。
1.3 心理学基础
当代心理学主流派别之一格式塔心理学对建筑的影响比较大。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意识经验中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它所具有的性质不是决定于其中的部分,而是决定于作为一个整体的情境。
2 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1 建筑的形式、形态(造型)
在建筑心理学中,建筑环境心理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的视觉对新颖、特殊、变化、对比的形状等的刺激容易引起注视,并产生心理反应,形成视觉心理。建筑形式包括图形和背景、建筑物的体量、轮廓、线条、形状、表面状态、工艺质量等,这些对人们的视觉都是刺激条件,成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当然要影响视觉环境,而形成一些规律。仅就其中的形状而论,这样的规律就有形状的构成因素、简洁定律、错视、恒常性、立体感以及对称、类似、对比、秩序等。当熟悉视觉环境心理的理论以后,就可以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形式的设计,充分发挥出它的美观功能,在周围环境的陪衬下引人注目,满足人们的环境心理要求。
建筑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简单的几何形体,还是复杂的建筑群落组合,其实在人们心里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美学原则,例如,一排柱廊所形成的光影效果,这是一种客观的形式美。譬如:帕提农神庙那一排排粗壮的柱子,使人觉得一种美的效果。建筑的错视觉,即一般的错觉,在建筑中仍有作用。很好的例子就是雅典卫城上的帕提农神庙,其柱式就是使用了这个原理。
2.2 建筑空间尺度、导向(平面布局)、定位,人际距离的设置
下面以建筑的空间尺度为例作出分析。人们在多种不同的环境空间中进行着多种社会生活,也在多种不同空间中占据着适合于自己心理需要的、一定的空间位置。对如此空间定位问题,心理学家进行了以下两项观测实验:第一,在日本某火车站的候车厅内,心理学家从多次不同位置的观察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候车旅客倾向于站在厅内柱子的附近,同时又离开人们行走路线的地方。第二,在某国一个餐馆的营业厅内,心理学家从观察中发现,绝大多数就餐顾客在选择用餐座位空间时,都不约而同地喜欢选择在靠边墙的餐桌,而不去选用那些在中间的桌子。
从上述两个实例中不难看出人们利用外界环境的方式并非是随意的和漫不经心的。对建筑空间的使用者来说,存在着一种共性的心理反应模式,而这一模式也正是建筑设计师们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人们应用周围环境时基于行为心理的需要,以使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满意的空间位置。2)人们选择自己的空间位置,不仅简单地与周围环境有关,而更重要的是与其他人的活动行为有关。3)人们在使用建筑空间时,总是设法使自己处在一个视野开阔,但又不引人注目的空间位置,以取得自己行为心理上的平衡。4)心理上的安全感是人们在选定空间位置时的另一重要考虑因素。
2.3 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光线
在一个空间场景中,光线对空间知觉的影响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利用光源作为空间感知的调节器来研究它的空间特性,从而深入理解空间、开口和光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重点讨论放在空间内部而不是外部,在不同的光源环境下,在不同的空间开口中,内部空间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自然光可以从建筑的任何一个部位进入建筑内部,我们对一个空间的感受会随着光线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将以建筑室内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面和屋面顶棚等构件围合成的,墙面和顶棚之间形成的空隙,或者墙面及顶棚上的开口将光线引入室内,因此,开口的方式、构成室内各个面的具体材料和色彩,以及光线照射的角度和光线的颜色,这三个基本元素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各种不同的空间体验。除此之外,上述三个基本元素其排列和设计方式基本遵从空间知觉理论中相关原则。
下面以一个教堂的例子说明,安藤忠雄的光的教堂是很典型的例子。深色清冷的混凝土墙面包裹着这个场所,整个建筑中只开了一些边缘的缝隙来采光。狭长的礼拜堂有着封闭的墙壁,与外界渗透的只有位于讲坛后墙上十字形的开口,强烈的光线从这个镂空的十字架射入,与周围的背景形成极强的对比。此时,不论是四壁还是崇拜者的椅凳都变得朦胧而晦涩。一进入讲堂的人会马上被眼前这个“会发光”的十字架所吸引,而这样的环境同时给人一种压抑感,强迫你摒弃所有杂念。除了人和场所,其他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
2.4 建筑色彩
色彩心理就是色彩对人的心理状态和人的情绪的影响。一般的,人们把红色象征火焰、象征鲜血,从而获得了热情奔放及革命的属性;把蓝色象征平静的湖水,从而获得了理智、平静和严肃的属性。人的视觉倾向往往把相似的东西连接在一起并把它们联系起来观看。色彩对人的抽象联想是人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的综合反映,同时它与自然万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3 社会历史文化的心理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与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或人们的生活是十分相关的。无论是建筑的立意,还是建筑的形态特征或者空间的尺度安排、平面布局,都会受到建筑心理学的影响。
下面举两个例子:1)芝柏文化中心。建筑师皮阿诺被岛国的海天景观、生态系统、当地文化以及迷人的神话所打动,因此他建立起一套岛屿文化模式的人类学框架。这无疑是设计构思的切入点,文化中心成为表达地方精神的精髓和联系历史与现代、地方与世界的桥梁。皮阿诺受到当地棚屋的启发,提炼出内在的精华——木肋结构,木肋向上高挑而又轻挑的收分,显示出与原始民居颇有异曲同工的造型特色。2)苏州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另如建筑风水,它其实就是建筑心理学的相关学科。各国有各国的文化,这是一个具有差异性的客观真理。
4 结语
在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中,要十分重视建筑设计中的心理学效应,多关注与建筑视觉、知觉相关的心理学的一些效应,才能使我们设计的建筑真实有人情味。
[1] 刘 梅.建筑造型与视知觉[J].建筑科学,2006(12):45-46.
[2] 顾大庆.设计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王清水.浅谈现代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24):74-75.
[5] 王建华.建筑光环境视觉组构初论[J].新建筑,200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