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

2010-08-15

山西建筑 2010年8期
关键词:正房四合院窑洞

李 凯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的、历史悠久的、规模最大的县城,是中华名族文明和智慧的象征。它代表了我华夏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平遥古城,各界学者对其有足够的评价。一方面平遥古县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平遥古县城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它完整的保存了城墙、街道、店铺、民居,国内罕见,独具特色。而且文物古迹布局严谨,完全继承了封建的“礼教”和“习俗”,充分展现了儒家、佛家、道家文化,这是平遥古县城的优势和历史价值。

四合院是平遥古城较为显著的一个特色。古城内就有400多处保存非常完好的,能够体现传统的民居,民宅有很多,3797处民居具有保护价值,在建筑艺术价值上这些民居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特点,对于古建筑的研究是很好的,它同时具备了历史文化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

从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来看,风貌特色主要表现如下:

1)严谨的中国北方汉民族四合院形式,有明确的轴线,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多为二进院以上的四合院形式。中间多以矮墙,垂花门分隔,平面呈“日”字形二进院,“目”字形三进院。规模更大的院落,还包括左中右三路纵院并列(有的在左侧还包括车马院)。这些高门深宅房舍内向,外观封闭,四周均筑成高直挺拔的石脚砖体的高出屋脊很多的围墙,如同城墙一般。这种强烈的封闭安全感,是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和观念的一个体现。

2)平遥的四合院房屋大体有三种基本建筑形式:一种是木质结构的砖瓦房;再就是以砖窑洞加木廊外檐;还有一种是下层砖窑洞,上层木屋合成结构的二层楼。以上这些,其中正房、厢房、前房清一色筑成窑洞形式或是通通采用木构砖瓦形式均很少,而是多以两种建筑形式混合并存在一个院子里的例子为多。窑洞建筑形象古朴,内涵醇厚,冬暖夏凉,带有我国北方明显的特性。这既象征黄河沿岸的历史文明,而且又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外在城市大量修建砖窑洞形式的建筑也是这个城市致富的象征。平遥的窑洞民居院落全部是砖砌的,而且有不少是磨砖对缝的,相当讲究。当时为了争比宝贵,往往不惜锦上添花,砖砌窑洞外面还要加筑一道木廊瓦檐,饰以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柱础等)及彩画等,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窑洞民居的门窗一如“拱”的形状和大小。门窗通常做成木棂花格,窗户纸上喜欢贴上剪纸窗花,窗花虽微不足道,却等于给房子和院子加了一点点缀,使民间风情美更加有地方特色的味道。豪华之家的窗户,在清末民初还用上了氟化山水花鸟画和书法的玻璃。黄河中游人民过去习惯住火炕,平遥窑洞民居因此多在靠窗户的一边砌炕,白天炕上日照采光最好。

3)平遥院落大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四合院。四合院房间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厢房之间的距离小于正房的面宽,正房的两端被厢房挡住一部分。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个别为“七间七檀”。这种窄长的院落空间紧凑,有利于减少风沙侵袭,也有说象征“聚”。平遥四合院的木构砖瓦式房屋与汉族文化地区尤其北方的同式房屋大同小异,基本上同属一个体系,仅仅在屋面坡度较大,屋脊处理喜欢五脊六兽及屋内屋外讲究木饰装修、雕刻、彩绘等部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

4)北方建筑独特的风水墙、风水楼、风水影壁——这些都是平遥四合院的传统,尤其是高档、中档民居几乎是家家都有的建筑附加物,大多数建在屋顶上。目的是为了风水好,祈求发家致富,财源广进,子孙兴旺。因此这种建筑附加物的位置必须取中和高高在上。其形式又可分为多种,例如:一种是加高正房正脊,做成高高的砖格,体现“高高在上”的寓意。其次是沿窑洞的后墙高筑女儿墙,再取中拔高做成更高的砖影壁式风水墙,做成一座独立的或三座分列的。另外也有在窑洞的明间屋顶上做成小庙式风水楼的。风水墙,风水楼,为了它的目的,所以都要超过邻居正房的高度,否则就属风水不吉。不少宅院另外还建有门神龛,土地龛和门前的影壁(即照壁)以及上马石,拴马桩,石狮等,很有我国北方建筑的突出特点。

5)平遥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除形成大院落和街巷的群体布局外,还在城内东北角留有三座堡子式的街坊。壁景堡由东、中、西并列的三座“堡子”组成。东堡称安乐街,中堡称德清堡,西堡称新盛街。各堡外筑砖围墙,内有一条南北巷子,巷子左右排列两串四合院民居,标准不高,共有60多个院落。和其他汉族文化地区一样,平遥民居建筑都是以“礼”为本的建筑。

根据历史上记载: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平遥县志》载:“旧城狭小,东西两面俱低,周宣王时尹吉甫(大将)北伐猃狁驻兵于此。”城垣原为夯土筑,抵御能力不高,后来,金兵入侵,杀戮平遥百姓5000多人。鉴于这一历史教训,周长12里8分4厘(6.2 km),高3.2丈,护城河深、宽各一丈,建城门六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后又建堞台窝铺40座,基本为现存平遥古城格局奠定了基础。

平遥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由于平遥票号兴盛,民居富庶,因而民居建造精良。众多的民居建筑既有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又有使用价值,至今还居住着城市居民。再加上多年来的严格保护,较少翻建、改建,因此,基本上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晋中民居风貌。平遥以如此众多的传统民居为基础,再加上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古街、古巷、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从而使古城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在中国汉族地区堪称极为珍贵的孤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伦理观念根深蒂固的原因决定的。清代提倡嘉奖大家庭,大宅院更多。平遥的清代传统四合院大宅,正是基于当时这种提倡及经济与社会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以票号为后盾而产生的。它们在今天都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的建筑文化遗产。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山西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平遥古城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猜你喜欢

正房四合院窑洞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京西地区青砖类传统民居热工性能现状评价与外墙优化设计研究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四合院下的宝藏
王家烈故居
陕北窑洞民居
记 述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