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经济途径

2010-08-15张万玲

山西建筑 2010年8期
关键词:村镇历史经济

张万玲

1 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中城市化总伴以资源的过度耗费、环境的过分刺激,使人类生存空间急剧缩小、持续发展受到挑战。特别是经济进程不断加快加深,城市化使原本紧张的人地关系随之升级,尤其是使历史文化村镇面临新的人为的不可逆的拆、迁、废、弃。而众所周知的另一方面却是历史文化村落、城镇必须受到保护,因为它是区域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物化档案,记录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传承文明的宝贵遗产、构筑城市的重要资源、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村镇,既能保证经济发展造福人民,又能切实而不是纸上谈兵地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已是世界性热点难点问题,学界关注数十年且研究成效卓著,但综合运用经济学系统进行研究却为少见。

而我们面临的现实是:经济高速发展→催生快速城市化→使历史文化村镇面临拆、迁、废、弃,尝试直面经济,顺应经济形势,挖掘探索性前瞻性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经济途径,不失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领域一项较前沿课题。

2 研究的内容

2.1 对保护做时间维度上的脉络梳理

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与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相关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脉络,以及同时代的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工作进行梳理,可以考虑简述上溯至近代历史的一些相关概况的扫描性略述,其中以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和保护工作为重点,然后转入近几年最新的进展。

2.2 保护的深邃价值及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富藏了海量的文化珍宝。尤其是对于蕴涵灿烂文明历史和光辉文化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区、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具有深邃的意义和时代的价值。在电影界以及文艺界有句名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追求西化、模仿洋味的作品最终不能在地球村拥有一席之地。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的长河淹没多少民族,就是因为它们没有了自己的标志和传统,被同化在茫茫人海。我认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是文化血脉的延续。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随着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化雨后春笋般迅速推进,全国各地推土机轰鸣震天,经济开发如火如荼,经济杀伤力的副产品随之而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开展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3 分析保护的经济契机

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中国下一阶段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工作优势、契机和重点接踵而来。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发展不应当成为历史文化村镇破坏的助推器,而应当成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助推器。随着经济进步的深入和文化层次的攀升,人们愈来愈重视文化传统的价值,特别是历史文化村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无价之宝。在这个星球上,现在没有,经济发展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东西可以挽回毁灭的文物古迹、失去的传统价值。在经济起飞年代里,保护好历史文化村镇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课题。经济发展了,人们的认识提高了,时代改变了,人们更加追寻那些恒久不变的精髓,那些让人怀旧的情结。物质充裕了,人们更有能力、更会舍得保护传统价值。

2.4 提出保护的主要经济途径

2.4.1 宏观经济谋略

跨入新世纪,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全国、各地方经济规划的编制更加投入和注重,力图使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综合型提升。全国经济功能的布局策划,天津滨海新区、长三角、珠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规划的出台。那么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同样要进行经济发展的区域功能划分——经济开发区、商业区、金融区、住宅区、生态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村镇,其中以历史文化村镇最为典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历史文化区和生态自然区不再进行该区域政府官员的经济指标的政绩考核。与之相对应的是,对各级官员及相关责任者的保护绩效的考核、综合素质的考核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职能考核。

2.4.2 微观经济手段

在一个区域或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有全局观和系统性,城市规划中要有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同时涉及文化古迹、遗产、传统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的保护。在历史文化保护的经济手段中,包括具体的财政扶持,税收政策,资金支持,其中包括慈善个人、团体、组织机构的支持。在经济管理中的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与运用等等。

2.4.3 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的运用

在理论和学术上,现代与传统相交织与博弈,在经济实践和经济管理中,发展和保护相交织与博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现代化不等于去古化全新化,城市化不等于钢筋化水泥化。我们要充分运用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协调和处理发展与保护、城市扩张与历史文化村镇永续的关系。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也可以创造价值,英语为美、英、加、澳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埃及的金字塔、德国的啤酒节创造了多少商业价值……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不仅能够启动和促进旅游业,助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而且从长远来看它的品牌形象和人文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充分运用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更好的保护、利用乃至开发。当然并不是一刀切地要开发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需要把握经济规律、经济学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自然原则,协调经济发展与传统保护。保护历史文化村镇,经济杠杆不仅要撬动经济,还要撬动宣传舆论、教育培训、组织人事、行政管理、司法执行、法制体系,以至于撬动整个社会行动起来,使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者受益,得到奖励;破坏者受损,得到惩罚。

3 结语

研究拟借助多元分析法,设定多维视角为自变量,设定经济因子为因变量,建立递归分析模型,尽量将历史文化村镇置入更大更广的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背景,分析和揭示复杂发展与简单保护、整体发展与部分保护、有序保护与无序破坏之间的新形态,拟通过经济途径实现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相得益彰。

[1]金 萍.千年古镇的保护和发展[J].山西建筑,2008,34(17):61-62.

猜你喜欢

村镇历史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