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0-08-15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巡视员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庞进武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巡视员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庞进武
(2010年5月28日)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首先,我谨代表矫勇副部长,代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本次培训是继水利普查试点综合培训和专业培训之后,举办的又一个重要培训班,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学习普查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全面掌握普查对象名录底册编制和普查工作底图使用方法,熟练应用普查软件系统操作等,为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及时、高质完成做好准备。下面,我想结合这次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1 充分认识数据处理在水利普查工作中的重要性
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国务院为全面摸清水利发展状况,夯实水利管理基础,谋划水利长远发展,增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系统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对于开展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陈雷部长和矫勇副部长在水利普查试点启动会议上均做了充分的论述。数据处理工作作为整个水利普查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项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普查的最终质量和成果,决定着普查的成败。
1)数据处理是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普查本质上是由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2大核心工作构成。数据处理工作承担着基础资料收集与处理、普查对象名录底册和普查工作底图编制、普查软件开发,软硬件环境准备以及普查数据的录入、编辑、审核、汇总、上报、验收、整理、建库等工作。在普查4大阶段26个工作环节中均存在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可以说,数据处理贯穿于水利普查全过程,是水利普查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据处理是形成普查成果的重要手段。数据采集获得的是原始数据,需要经过数据处理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才能形成权威可靠的普查成果。普查普查数据库的建设、主要指标的汇总、统计图表的制作、普查图件的生成、成果公报的编撰等均与数据处理工作密不可分。
3)数据处理是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方面。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是普查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数据处理工作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普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普查数据处理流程是否规范、合理可行、普查对象名录底册编制是否准确全面,工作底图制作是否清晰可辨,普查数据录入、编辑、审核、汇总和上报等工作是否扎实可靠,数据处理软件是否功能齐全、运行稳定,都将决定着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
4)数据处理工作是体现普查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水利普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科技工程。在水利普查工作中,最能体现水利普查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的就是数据处理工作。本次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中,充分应用了遥感分析、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海量信息管理等先进技术手段,不仅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普查工作的科技含量。
5)数据处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建设的关键工作。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是国务院在《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明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们毫不含糊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数据处理工作,搭建水信息软硬件运行环境,建设水信息数据库、开发水信息支撑应用系统,从而建立完善的国家水信息平台。
因此,各级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人员一定要站在整个普查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对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做好水利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
2 充分认识数据处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扎实做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1)数据处理的内容多、对象多,相互关系复杂。水利普查是一项多目标、多任务普查,包括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设施、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经济社会用水、水土保持、行业能力等6个方面的内容,涉及河流、湖泊、水利工程、水利单位等40多个对象,50余张普查表、346项普查指标,其涉及范围之广,涵盖内容之全面,是以往水利专项调查统计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各内容之间、各类对象之间、各类指标之间关联程度高,平衡关系复杂,极大地增加了数据处理工作的复杂程度。
2)数据处理的环节多、层次多,协调难度大。数据处理工作作为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普查的26个工作环节中均有体现,同时数据处理工作涉及国家、流域、省、地、县等各个层次,多个部门,每个环节、层次之间的数据处理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都需要协调好,任何一个环节和层次出现问题,都将会对数据处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普查工作全局。
3)数据处理的时间短、数据量大,工作任务重。普查作为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全口径的统计调查,普查对象不仅包含规模以上各类对象,对规模以下的普查对象也要进行普查,例如,全口径的地下水井估计就有400多万,普查数据量之大,可以想象。根据国务院通知,本次普查仅 3年的时间,数据处理工作的时间还将更短。数据处理量之庞大,数据处理周期之短,对数据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技术水平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数据处理的方法多样、专业性强,技术性和操作性要求高。本次水利普查数据来源多样,既有全面调查数据,也有抽样调查数据;既有内业分析数据,也有外业调查数据;既有发表调查数据,也有现场勘测数据等。数据粗细程度不一,可靠性差异较大,涉及多学科、多专业,要求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由于这些方法手段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大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对各级普查数据处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数据处理工作难度。
5)数据处理的经验积累少、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水利普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专业人才缺乏,显著增加了普查的数据处理的难度。 为此,广大水利普查工作人员必要要有清醒的认识。
3 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水利普数据处理的准备和试点工作
由于普查数据处理任务艰巨复杂,前无经验可鉴,只有通过全过程全方位试点,让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尤其是让难点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目前我们设计的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各项组织工作是否严密,各项数据处理技术规范是否完善、科学和实用,水利普查信息系统功能是否科学、可行,能否满足各类复杂的数据处理要求,都需要通过这次试点实战进行检验和探索。
按照总体方案的设计,在全国全面开展普查之前,仅有1次试点机会,这次试点担负着发现问题、探求方法和总结完善的重任,试点的成败关乎到全面普查能否顺利进行,关系整个水利普查的质量和成效。目前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实战阶段,各级数据处理人员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对待,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按照数据处理的有关要求进行试点。
水利普查的数据处理必须按照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工作。这些要求和标准就体现在数据处理实施细则、普查专用软件部署及相关技术要求中,而这次试点的主要目的就是检验这些方案和各项实施细则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这次试点,一定要严格按照数据处理实施细则、普查专用软件部署及相关技术要求,不得随意改动,这是对这次试点的基本要求。否则,对试点出现的问题,将无法判断其形成原因,也就难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难以达到可行性的检验的目的。
2)认真做好数据处理方案细则、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试点工作。
3)积极研究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及时汇报,用以完善数据处理的相关方案和技术手段,指导全局。
数据处理实施细则、软件系统部署及相关技术要求是从全国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的,试点地区还会有许多新情况、特殊情况,这些情况对全国其他地区也会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一定要认真研究、认真分析,切不可随意放过。把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特殊情况、特殊问题分析清楚了,研究出解决办法,就可以找到解决全国共性问题的答案,数据处理实施细则、软件系统部署及相关技术要求才能到进一步完善。
要详细总结试点各环节的数据处理工作过程,真实反映试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为完善水利普查数据处理相关技术规范和普查专用软件、积累组织实施的经验提供准确的依据。
4 认真抓好数据处理试点培训工作
本次试点是完全按照水利普查的全部工作流程,进行的一次真枪实弹的演练。这次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是一次对普查数据处理业务和工作要求的全面讲解和培训,既要讲解相关技术细则,又要讲解底图、普查软件的实际操作等,内容多,要求高。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均是各级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主力军,特别是县级的同志,回去后还要担当县级以下数据处理试点培训的老师,因此你们肩负重要的任务。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学有所成,熟练掌握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技术要求。
此次培训班的召开,预示着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实战阶段。各级普查机构和工作人员要鼓足干劲,提振精神,全力以赴,打好水利普查试点的攻坚战,为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