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运行探讨

2010-08-15陈永辉

山西建筑 2010年27期
关键词:承包商工期业主

陈永辉

1 EPC模式简介

EPC模式是指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即工程的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起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服务等工作,与此同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的一种工程管理模式。EPC是一种典型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虽然由于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市场主体等各方面都不是十分完善,EPC在全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EPC模式代表了我国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方向[1]。

2 EPC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是在化工、石化等领域进行的试点,以中国石化建设公司为例,该公司从1984年开始算起的十几年里先后实施了燕山石化公司苯乙烯等20余个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但是由于体制以及行业保护等种种束缚,EPC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比较缓慢。2003年,《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颁布后,政府部门开始对EPC总承包模式进行了大力的推广。

此后EPC总承包模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EPC总承包模式也从原来的化工、石化领域逐步扩展到电力、机械、市政、地铁等领域。EPC总承包模式在部分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的建筑企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例如: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的EPC总承包业务已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主业,2005年公司完成建筑业产值386亿元,其中EPC工程总承包业务占80%。中建总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总承包的“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主体工程,合同额达39亿元。同时我国境外工程总承包营业额也大幅增长,200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达到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工程总承包项目[2]。

3 对于EPC总承包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运行分析

3.1 EPC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优势

1)集中招标,降低成本。对于项目业主来说,实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只需要一次集中招标,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的多次招标,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另外,设计、采购、施工均由一家承包商实施,在承包商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业主总的建筑成本,实现共赢。

2)业主管理简单,责任明确。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需要同时管理采购方、监理方、施工方,各方关系的协调对于不太专业的业主来说是一个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延误工程进度。而在EPC模式下,这种现象是可以被避免的,EPC模式中承包商是向业主负责的唯一责任方,在这种情况下,业主的管理沟通工作就比较简单、明确,减少了不必要的扯皮和争端[3]。

3)有利于设计的优化。在EPC模式中,对项目进行设计的阶段,不仅有设计人员的参与,还有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参与,而且还有工程施工人员的参与。因此,工程在设计的阶段不仅会考虑建筑、工艺流程等是否可行,同时还会从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的成本以及功能的优劣等多方面进行衡量,这样的方案既满足了业主的要求又有利于施工,同时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功能也不受影响。采用总承包模式后,总承包单位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设计人员,同时要对设计进行优化,提高设计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中途变更设计方案所带来的工期延误以及成本的增加等情况的发生。

4)多方面的工期保证。在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各个阶段是相互搭接的,这样一来就减少了传统模式下三个阶段之间的时间空档,大大缩短了施工的工期。同时由于设计、采购、施工是由一家承包商独立完成,企业内部协调沟通效率较高,对于项目的工期可以有更合理的安排,从而可以保证项目在规定的工期内顺利完成。据统计,EPC总承包模式要比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方式节省两到三成的工期。

5)有利于转移项目业主风险。一般认为,在传统模式下,业主与承包商的风险分担大致是对等的。而在EPC模式条件下,由于承包商的承包范围包括设计,因而很自然地要承担设计风险。此外,在其他模式中均由业主承担的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不可预见且无法合理防范的自然力作用的风险,在EPC模式中也由承包商承担,这是一类较为常见的风险,一旦发生一般都会引起费用增加和工期延误,在其他模式中承包商对此所享有的索赔权在EPC模式中不复存在。这样项目业主的风险就被大大降低了。

6)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EPC总承包模式下由于承包商介入项目较早,工期具有更大程度的确定性,设计与施工顺利地配合使工程在质量和投资上达到很好的协调,另外,设计和采购之间经常性地交流避免了采购中一些不必要的损失。EPC模式融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减少了项目各阶段的中间环节,使整个项目在统一的框架下展开运作,从而使目标一致、行动一致,能够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4]。

3.2 EPC总承包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不足

1)风险、费用承担过于集中。在EPC模式下,承包商承担的各类风险要远远多于其他模式下的,这样一来虽然有效降低了业主方所应该承担的风险,但是总承包商由于承担的风险过多,既加大了承包商的管理难度,也给业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为如果承包商违约,面对巨额的赔偿金自身无法赔付,也没有任何负连带责任的单位。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项目很可能会无法完工。同时承包商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很可能提高报价,使业主节约成本的愿望落空[5]。2)无法准确确定合同总价。在招标前,工程的图纸还没有完成,因此对于总承包商来说难以估计出合理的价格。况且合同是固定总价合同,极少允许延长工期以及补偿相关的费用,对于承包商来说索赔的难度比较大。3)对总承包的要求比较苛刻。EPC模式要求总承包商在全过程或者其中的若干个阶段,能有自己的施工、设计能力,同时保证有丰富的供应采购能力[6]。4)法律不够完善。为了促进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建设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这些意见办法成为实施总承包制度的政策基础。尽管这些法律和意见的出台对推动总承包制度存在着积极作用,但这些政策、规定的不完备性和可操作性的不足对全面推广总承包方式力度还不充分。

同时实际应用和法规间仍存在含糊和交叉。虽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对总承包方式实施和操作就十分明确,但尚未实施。综上所述,对于EPC总承包方式的指导性法律并不完善[8]。

4 EPC模式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

实行EPC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对建设工程全过程投资的控制,同时能够很好的协调质量、工期、安全等目标,更能够提升招标层次,促进合同的全面履行以及项目的质量和工期[8]。EPC总承包模式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是优势更为明显,同时代表了市场专业化分工的趋势和业主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已经逐渐的得到了社会和业主的认可。此外,推进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各个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EPC模式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1] 李月华.对EPC模式的探讨分析及在我国推行的建议[J].建设监理,2008(6):48-49.

[2] 韩国良.EPC模式特点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6):25-26.

[3] 张学利.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 齐宝库,郭亮亮,白 庶.EPC模式及其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应用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4):37-38.

[5] 黄绍良.我国工程总承包(EPC)的项目管理挑战[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8(10):8-10.

[6] 李明明.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 董来军.新疆EPC总承包模式在项目中的运用及效果[J].山西建筑,2009,35(5):189-190.

[8] 刘刚宁.我国实施总承包(EPC模式)的法律问题[J].经营与管理,2007(8):62-63.

[9] 黄 卫.推行工程总承包势在必行[J].施工企业管理,2008(7):59-60.

猜你喜欢

承包商工期业主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工期优化
工期
基于最小工期的施工分包商选择方法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
业主社区的兴起及其自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