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晋中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2010-08-15

山西建筑 2010年23期
关键词:晋中太原工业化

武 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增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晋中市,主动研究城镇化发展的特征、机制及政策措施,已成为重要课题。

1 晋中市城镇化发展的成效

1)立足市情,突出城镇化战略的前瞻性。在推进特色城镇化的战略上,晋中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和着眼未来的前瞻意识,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晋中的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2.3%,上升到2009年的43.48%,城镇化率提升11.1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24个百分点,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4 628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 193.8元。

2)规划引导,突出区域协调的主动性。晋中作为太原经济圈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把太原经济圈发展作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发挥在区位、交通、资源、环境、人文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晋中太原同城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融入到太原经济圈的构建,着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上,在资源和产业上,在城市形象共塑上与太原对接,积极进行太晋同城化的规划研究。同时,着力破解交通瓶颈,从2008年,我市开始进行太晋道路对接的规划工作,并完成5条东西向道路对接建设。为适应太晋同城化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以北部新城开发为契机,错位发展与抢位发展并重,与太原南部新城共筑太原经济圈的发展龙头”,同时规划启动了对接太原的城市新区——北部新城。在规划引导下,太晋同城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晋中城市的产业职能表现出经济圈专门化特点。

3)挖掘内涵,突出城镇化的特色性。a.晋商文化与现代化城市交相辉映的发展模式(市城区、太谷);b.工业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介休市、寿阳、灵石);c.旅游城市与当地文化结合的发展模式(平遥、祁县、昔阳);d.以左权县为代表的山水森林模式。同时,我市从小城镇实际出发,形成了以介休市义安镇、太谷县胡村镇为代表的工业主导型,以灵石县静升镇、昔阳县大寨镇为代表的旅游发展型,以榆次东阳镇、介休张兰镇为代表的农贸促进型,以祁县东观镇为代表商贸发展型和平遥洪善镇为代表的区位优势型五大类小城镇发展模式。为提升城市品位,彰显个性魅力,从2008年起,我市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的“四城联创”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成为城镇化推进的亮丽名片。

2 晋中城镇化发展特征与问题

1)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太原经济圈、介孝汾等城镇组群之间,由于缺乏合理的职能分工和有机协作,竞争多于合作,工业区、开发区空间相邻,结构趋同问题十分突出;大型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各自为政,造成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甚至导致城镇之间相互污染。2)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从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分析,2009年,晋中市工业化率达52.48%,城镇化率仅为43.48%,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仅为0.82左右。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范围是1.4~2.5,而我市的城镇化率远远小于这个合理比例值,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严重阻碍着经济结构与城乡结构调整的步伐。3)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不合理,小型化与分散化特征明显。城镇体系缺少人口疏解、分流和产业分工互补的中等城市,作为城镇化基础的小城镇规模又过小。一极是晋中市区首位度高,与其他城区的人口规模差距较大。另一极是小城镇遍地开花,量多、规模小,59个建制镇中,5 000人以下占到49.1%,很难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4)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城中村”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秩序。城市建设存在用地指标与用地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矛盾,城镇发展用地供求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引起的缺水问题日益突出;随着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城乡污染问题严重,环境压力日趋加大。

3 晋中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剖析

1)客观上讲,一方面是晋中的工业化水平基础较差,特别是工业重型化模式造成城镇化与工业化严重分离,致使工业化作为城镇化发动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煤炭、焦炭、冶金等传统的重型化产业仍然不断扩张,在整个工业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支撑了整个晋中的工业经济命脉;相比之下,机械制造、纺织、金属制品等传统的、结构偏轻的产业进一步萎缩。另一方面,晋中的生态环境、绿地条件等资源环境约束,在很大程序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全市每年二氧化硫的减排量70%都要被新增量冲消;化学需氧量已全部超出容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已接近环境容量,减排压力成为发展的主要瓶颈。第三个客观原因是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市刚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二产业发展不足以及在空间上第二产业集聚不足、装备产业缺乏是导致第二产业就业扩张不足的结构性根源。

2)从主观方面讲:a.对城镇化的内涵、发展模式、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本地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城镇化发展缺乏理论上的指导。b.城镇化推进目标缺少指导意义。从量上看,根据预测,全国城镇化目标2010年为50%,2020年为62%~64%,2030年可能达到70%~75%,晋中城镇化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5个~8个百分点。同时,重视强调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对质的要求研究不到位。

4 晋中城镇化发展思路与规划建议

1)正确认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形成相互促进机制。晋中要着眼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重点实施三大产业发展战略:通过外溢关联战略,实现“太原都市区中承担物流集散、教育、旅游服务职能的副中心;以汽车、能源化工、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接东部产业和先进技术转移的优势平台;文化与生态交融的宜居城区”产业转型发展目标;通过产业集群战略,引导产业从集聚化走向集群化,重点发展基础制造业集群、高技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主导企业、重点产业(群)和主要产业园区的有机发展体系;通过品质立区战略,提升环境品质,将晋中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与生态交融的现代化城区。

2)正确处理大、中、小的关系,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a.充分发挥晋中在太原经济圈中的中心作用。要积极推动晋中太原同城化进程;积极落实双方已达成的交通道路对接、旅游一体开发等合作项目。b.做好10个县的城镇规划,提高规模与档次。介休市要力争发挥介孝汾的中心城市作用,优化产业、培训源头、提升地位。其他县市要全力提升县域城市功能,在成熟的条件下,力争使平遥、太谷、祁县、灵石等县城实现撤县设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镇集群化和城市群。c.加快中心镇发展。加强静升、张壁、义安、洪善、东观、胡村、修文、东阳、大寨、麻田等重点集镇建设和工业小区建设,促进乡镇企业的集聚和升级,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3)正确处理“有形城镇化”与“无形城镇化”的关系,改革规划、土地、户籍等相关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包括了在城乡开放交流中,缩小城乡差别和对立,促进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多样化发展等社会内容,即要把“有形的城镇化”与“无形的城镇化”结合起来,实现一元化的先进生产方式、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和集约化的自然资源利用“三位一体”、和谐统一。为此,要加大规划、土地、户籍制度改革工作。a.健全强化城镇规划制度,明确规定今后5年、10年以至更长时期内的城镇化任务、目标、布局、规模和具体要求。b.创新土地制度,完善农地“三权”分离机制,促使土地有偿转让。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户籍制度,以经济手段来调控城乡的人口流动,从而为城乡劳动者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工作和生活发展氛围。

[1]王克忠,周泽红,孙仲彝.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晋中市统计局.晋中市统计资料提要[Z].2009.

[3]陈思思.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8):38-39.

猜你喜欢

晋中太原工业化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除夜太原寒甚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