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例疑似鸡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病引发的思考
2010-08-15李春蕾田召芳时述考吕晓艳彭芸芸烟台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64003
李春蕾 田召芳 时述考 吕晓艳 彭芸芸 (烟台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64003)
几例疑似鸡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病引发的思考
李春蕾 田召芳 时述考 吕晓艳 彭芸芸 (烟台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64003)
2009年下半年,本中心陆续接到几个养鸡场(户)委托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样品,通过了解情况得知,其各场病鸡临床症状非常相似:整个鸡群7~8d出现鸡冠发红肿大的现象,17~18d小鸡出现打鸣,性征明显,采食量逐渐下降,肉鸡长势明显不足,35d体重均重不足1.5kg,30d鸡群异常兴奋,打架,有的鸡冠甚至变成紫红色,网上养殖的死亡率不高,地面养殖的后期发病率较高。前期养殖场(户)以为是球虫病和呼吸道疾病,分别投药后均无效,换料后,增料明显, 鸡群兴奋度变弱,鸡冠逐步恢复正常;17~18d换料的可以缓解症状,35d后换料无效。现在还没有找到具体的原因,很多养殖服务专家怀疑是玉米赤霉烯酮中毒。通过几个疑似病例,应引起养殖场(户)对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现象的重视。
1 对玉米赤霉烯酮的认识
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又称为F-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其强度为雌激素的10%,可造成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
玉米赤霉烯酮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同时对雄性动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急性中毒的条件下,对神经系统、心脏、肾脏、肝和肺都会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主要的机理是它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亢奋,造成脏器很多出血点,使动物突然死亡。
2 应加强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采取液相和气相色谱法进行的测定结果最准确,但是检测方法较为复杂,要求技术较高。也可以用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析,目前市面上有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试剂盒。
有人还探索出一套可供实验室简易测定的方法:称取10g样品,先用10ml lmol/L的盐酸酸化,然后用100ml氯仿萃取30min(可放在振荡器上振荡),静置后过滤。取氯仿液20ml,用lmol/L氢氧化钠50ml进行反提取2次。将提取液浓缩至20ml左右,再用氯仿液50ml萃取2次。浓缩至2ml左右使用硅胶60层析板,用氯仿:丙酮(2:98或4:96)作为展开剂,在紫外灯下观察亮点。如出现蓝色荧光,即含有玉米赤霉烯酮。
3 动物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后的治疗
目前,对动物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尚无特效药治疗,生产中应立即停止饲喂可疑饲料,并对饲料加以检测,确定饲料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对于已经中毒的家畜,为了减少损失也应给予一定的治疗。对于急性中毒的动物,可采取静脉放血和补液强心的方法。具体的疗法是使用Na2SO4300~500g配成的10%浓度1次内服,并根据动物的种类和大小不同从静脉放血200~1000ml。同时,用10%葡萄糖500~1000ml、5%葡萄糖500~1000ml、40%乌洛托品60ml、右旋糖酐500~1000ml、三磷酸酚酥11万IU静脉补液,再使用VK,10ml一次性肌注。对于急性中毒的动物,要投入一定量有利于解毒和保护肠胃的药物。对于慢性中毒的动物首先要停喂霉变的饲料,然后灌服绿豆苦参煎剂,静脉注射葡萄糖和樟脑磺酸钠,同时再肌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黄体酮。对外阴部的治疗可用0.l%高锰酸钾洗涤肿胀阴户,对于破伤处可用3%碘酒擦拭。一般慢性中毒动物在治疗3~12个月后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但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雄性激素和保胎素的方法效果不明显。
4 加强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预防
玉米赤霉烯酮在体内有一定的残留和蓄积,一般毒素代谢出体外的时间为半年,造成的损失大、时间长。所以,做好必要的防毒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保证饲料的质量。一般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直接原因是饲料中有霉变的特别是由赤霉污染的玉米、小麦、大豆等。所以,在使用这些原料为主的饲料时就应当注意检测,一旦发现就不应再使用。(2)注意饲料的储藏。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并采取一些人为的方法防止赤霉的污染。(3)对于已发霉的饲料一般不再使用,如果实际条件还需要使用,可将饲料放入10%石灰水中浸泡一昼夜,再用清水反复清洗,用开水冲调后饲喂。同时注意用量不应该超过40%。
S828.31
B
1007-1733(2010)06-0047-01
201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