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的探索*

2010-08-15袁朝晖李晓枝何佰锁张希明

陕西林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长青栖息地大熊猫

袁朝晖,李晓枝,何佰锁,张希明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洋县 723300)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是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工作,同时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起的一个管理热点问题。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如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建设,巡护监测方法、标准等的统一,人员技能培训,自然资源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应对突发事件方面都做了一些研究[1-8],但是,随着保护管理对象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基层巡护员退休、年龄老化,科技进步、社会对保护区提出的新要求,保护区自身发展的要求,这些方面都要求保护管理提高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进行一些探索。

1 长青自然保护区概况

长青保护区,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洋县境内,面积约3万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1 000 hm2,缓冲区面积3 409 hm2,实验区面积15 497 hm2。区内最高处兴隆岭,海拔3 071 m,最低处茅坪保护站海拔800 m,相对高差2 071 m。由于秦岭山系的屏障作用和东南季风的影响,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属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交错与过渡地区,形成较为完整的从低山到亚高山的不同生境类型,为多种动植物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孕育了种类独特、丰富、多样的天然“生物资源库”。

2 保护科研化、科研保护化、保护科研一体化

2007年以来,长青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保护科研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改变过去保护科、科研科单独设置的管理架构,两者合并成立新的科研与保护管理科,增设信息与项目办、华阳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理顺了保护管理体制,和原有的公众宣传与教育科一起,形成了科研、保护、保护站、信息、项目、宣传教育、社区联合参与式保护多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保护管理工作。

2.1 科研保护化

长青自然保护区积极加强与国家林业局,陕西WWF办事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动物园等单位的沟通交流,开展科学研究,在联合研究的过程中,兼顾保护工作。同时,研究人员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填写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记录表、人为干扰活动登记表,及时制止威胁野生动植物安全的行为,收集野外保护管理信息,在联合研究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科学研究成果,为保护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2.2 保护科研化

长青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保存科学研究数据资料。长青自然保护区在日常的边界、支岔沟、防火、防汛、清山、社区访查、打击盗猎活动中,要求巡护员填写巡护记录表,及时收集基础科研数据资料,使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持续不断地积累科学研究数据资料,为项目申报、科研合作、对外交流、科学考察、生态旅游和宣传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监测、调查、研究积累了基础的数据资料。同时,为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确保自然资源安全

3.1 管住人为干扰活动

长青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后,加强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盗伐林木、猎杀大熊猫等重大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案件杜绝了。但是,违法进入保护区割竹、搬笋、挖药、损坏界桩、盗猎野生动物的事件还时有发生,如何管住人为干扰活动,确保自然资源安全,成为保护区保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长青保护区保护站采用在各个大沟的入区口设置巡护哨所的方法,加强对出入区人员的登记检查、宣传教育工作;科研与保护管理科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人为干扰活动的特点定期组织开展清山、打击挖药、盗猎等专项活动;公众宣传与教育科不定期到社区开展保护自然资源的宣传教育活动,和社区开展联合参与式保护项目。这些工作,管住了人为干扰活动,有效地保护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安全。

3.2 保护管理方法、措施、制度管理

2006年以来,长青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根据保护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以前保护、科研管理的基础上,制订了“长青自然保护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保护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和“长青自然保护区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两个文件,以后又补充制定了“长青自然保护区网站管理试行办法”,最近,正准备制定“长青自然保护区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这些文件,完善了保护管理制度,达到有章可循,做到保护管理方法、措施、制度管用,有力地提高了保护管理水平。

3.3 管好自然资源

确保长青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安全,保护和维持长青自然保护区的整体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维持能在特殊环境中生存的大熊猫种群,并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是长青自然保护区的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管好自然资源,长青保护区特别重视护林防火、竹林病虫害、动物疫情疫病监测、森林病虫害、盗猎盗伐、冰冻雪灾、地震灾害、防汛工作,根据威胁和破坏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不同种类隐患和灾害,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如:社区联防机制、防火台、监测样线样方、出入去检查登记办法、严厉处理盗猎盗伐案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这些方法与措施,对管好自然资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确保长青自然保护区十几年来未有严重危害自然资源安全的案件发生。

4 在灾后重建的不利环境下,认真做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工作

4.1 冰冻雨雪灾害对长青保护区的影响及其应急处理

2007年12月下旬至2008年1月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职工生活和野生动植物安全造成了巨大挑战。保护区面对五十年一遇的自然灾害,积极筹措资金修复了部分基础设施,对野生动物进行了及时调查与救治。(1)更换了3 000 m受损电线、800 m供水管道、2 000 m供暖管道;(2)购买了部分萝卜、白菜、水果,采集了部分新鲜木竹为野生动物投食;(3)将冻死的野生动物制成标本进行保存。共支付资金30.7万元。仍有几项恢复工作亟待完成,需要项目资金99万元,现在正在争取过程中。

4.2 地震灾害对长青保护区的影响及其应急处理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的8级地震及其以后的余震,给保护区机关办公楼、科研与宣教楼、职工医院楼、家属区、茅坪保护站、华阳保护站,造成了23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保护区管理局克服了巨大困难,保证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修复了部分基础设施,还紧急需要99.90万元的灾后恢复资金,现正在争取上级给以协助解决。

4.3 认真做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工作

(1)2007年12月下旬以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历了一次五十年一遇、降雪40 cm、持续时间1月多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气温陡降,平均零度以下气温1月有余,由此造成了区内野生动物因缺乏食物、天气寒冷等原因大量死亡(其中大部分为老弱病残个体)。为此,长青保护区紧急组织人员,在道路不通、大雪封山的环境下,针对伤病、死亡野生动物开展突发事件调查及救护工作。

由于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属于几十年一遇的突发事件,处置起来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有历史经验、档案资料和应急预案作为参考,才能应对好这些突发事件。本次突发事件,在天气预报监测,人财物组织,档案资料,大量标本的剥制、保存、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制定了初步的野生动物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为以后的野生动物管理提供了珍贵的动物标本和研究材料。具体到处置这一突发事件的各个环节上,像大量标本的剥制、保存、研究方面,还必须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和日常的业务培训,保证有一定业务技能的人员储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应给野生动物搭好应对自然灾害的临时住所,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对于野生动物的死亡原因和头骨、皮张、组织器官标本还需做深入地研究工作,做到自然灾害发生事前、事中、事后的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2)保护大熊猫的关键在于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而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重点在于保护好其食物资源竹林;由于大熊猫在进化的过程中由食肉到食竹,食性单一,竹林对于大熊猫来说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竹林及其病虫害监测是长青自然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野外开展监测时,以监测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监测小组由4名监测队员组成,负责完成相应的监测任务并填写调查表格;监测数据妥善保管并及时录入大熊猫监测数据库系统,原始监测表格建立专门档案;竹林监测共设置样线9条、38块20 m×20 m样地、190个2 m×2 m竹子样方。

(3)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监测项目。长青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以来,逐步建立了以样线、样方,实体、痕迹记录为主的监测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锻炼了巡护监测队伍。但是,逐渐发现这种方法,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缺乏直观的影像材料向公众和投资机构展示,监测的数据资料处理分析质量亟待提高。国内保护区开始尝试采用红外线相机监测野生动物,为了提高监测水平,2008年,长青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大学合作,加入全国监测项目中,使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双方共同组建了监测小组,培训人员,制定监测计划、实施方案、技术规程、设备与数据资料管理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过1年的野外监测,共监测到野生动物39种,获得野外动物数码照片4 000多张,大量的野生动物野外活动的信息第一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具体详见《中国地理》杂志2008年第9期。

(4)野生动植物标本整理、整合、共享项目。长青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标准化整理与数字化表达课题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提供技术指导和经费,课题总投入12万元,于2008年初开始进行,2008年12月结束。

长青自然保护区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合作完成,自然保护区标本采集、整理整合、数字化表达,整理整合主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资源,收集金丝猴粪便样品,为补充资源所缺乏的关键性、标志性、典型性信息提供样品,开展林麝、秦岭大熊猫、川金丝猴等为重点保护对象的监测技术研究,建立濒危物种监测和栖息地管理技术示范基地。

5 讨论

长青自然保护区面对基层巡护员退休高峰、年龄断层,科技进步、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建设,生态旅游这些新形势,转变保护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是科研保护一体化,自然资源保护中做研究,利用研究成果提升保护水平;二是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保护区的影响力;三是产业发展,把生态旅游作为保护区新的增长极,打造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6 结论

长青保护区坚持在大熊猫栖息地开展保护科研一体化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及大量信息和数据。实践证明:保护科研一体化对恢复已遭受破坏的大熊猫栖息地生境,促进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了解和掌握以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其分布规律,及时救治伤病野生动物和防控森林病虫害,控制区内非法活动和人为干扰,增进周边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性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致谢:特别感谢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向祖对论文提供的论点。

[1] 袁朝晖,何百锁,孙建存,等.长青保护区周边社区资源利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2008,6(1):0310[2008-01-10].http://jonline.nwu.edu.cn/wenzhang/208005.pdf.

[2] 杨志明,宁智刚,闫宏志.人为活动对长青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8(4):133-134,145.

[3] 袁朝晖,张建云,何百锁,等.冰冻雪灾导致斑羚死亡的调查报告[J].陕西林业科技,2009(1):62-64.

[4] 赵德怀,叶新平,雍严格,等.GIS在野生大熊猫种群监测分析中的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专辑):168-173.

[5] 袁朝晖,孙建存,宁智刚,等.长青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种群数量监测报告[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35(专辑):100-103.

[6] 袁朝晖,孙建存,宁智刚,等.长青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31(19):26-29.

[7] 何百锁,袁朝晖,张希明,等.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在大熊猫监测中的应用[J/OL].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2009,7(2):0392[2009-03-10].http://jonline.nwu.cn/wenzhang/209013.pdf

[8] 郭 明,袁朝晖,袁珺.数字化平台在示范保护区建设的应用[J/OL].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2009,7(3):0398[2009-05-10].http://jonline.nwu.cn/wenzhang/209019.pdf

猜你喜欢

长青栖息地大熊猫
我们都爱大熊猫
大熊猫
BEAN SCENES
大熊猫也消暑
长青开启中马圆梦之旅
抵达栖息地
水中大熊猫
长青 迈步环保公益
长青荣耀三十载
Analysis for Transm ission of Com posite Structure w ith Graphene Using Equivalent Circuit M 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