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庙镇总体城市设计
2010-08-15刘立宇刘海波
陈 宇 刘立宇 刘海波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它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总体城市设计,是以城市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城市设计,即整体城市设计。其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总目标是建立长远的城市可视形象,以形成良好的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与人文活动框架,为下一层次规划与城市设计提供指导依据。秉承这些城市设计理念,我们对鄂尔多斯市上海庙镇进行了总体城市设计。
1 城镇概况
上海庙镇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西南部,城镇西距宁夏银川市中心40 km,距宁夏河东国际机场20 km,距包兰铁路银川站50 km;北距109国道40余千米;南距307国道入口处(银川—青岛高速公路)20 km;其东侧紧邻内蒙古能源化工基地。
上海庙镇是依托内蒙古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政府准备规划新建的小城镇,目前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在其西南角有保存完好的明长城。规划研究上海庙镇具有运营管理功能、科技研发功能、生活服务功能及会议接待功能。据此确定上海庙镇的城镇性质为:化工重镇,宜居小镇。城镇规划用地规模约4 km2。人口规模约4万人,人口构成主要是能源化工基地的企业职工及家属,以及随着城镇的建设而吸引的周边地区进城从事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人口。
2 总体城市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城镇的历史文化元素、现代工业元素与未来成长元素,以“文化”“生态”为主线,创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自然与人工交融、历史与现代共生的可识别、可驻留的空间形态,塑造“活力、文化、宜居”的“草原新城◦长城明珠”城市形象。
3 总体城市设计目标
1)绿色之城——即指草原新城。强化草原的自然特色,让绿色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保持较高的绿化覆盖率。2)科技之城——依托能源化工基地创建新的工业文明,用新理念、新技术建设上海庙这个新城。3)魅力之城——即长城明珠。强化民族及历史特色,塑造独具匠心的城市格局,体现蒙古民族的居住特色与长城景观。4)宜居之城——上海庙镇地处广袤的草原之中,应注重提高城市的宜居性。5)和谐之城——注重多方位、多层面的和谐发展,建立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6)活力之城——提升城市经济的活力。依托能源化工基地以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各项设施建设,创造高水准城市生活,建设高水平的城市居住、休闲环境,使城市公共空间充满活力。7)精致之城——体现中小城镇的规模与特色,力求小而精,在城市环境建设中以精致取胜。
4 总体城市设计内容
4.1 城市空间形态格局
通过环形和棋盘式的道路系统加放射状的绿化轴塑造“一核、两轴、四带、八区”的城市空间格局。一核:由文化科技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共同组成的核心。两轴:生态轴线——由核心向西北发散的绿色轴线,强调与外围生态背景的联系与渗透;文化轴线——由核心向南发散的绿色轴线,强调与外围明长城遗址游览区的联系。四带:依托两条主要绿色轴线形成的四条公共服务带。八区:规划区域内形成的八个居住片区。
4.2 城市景观设计
4.2.1 绿地系统设计
在总体规划绿地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满足绿地系统“点、线、面”布局形态的要求,构筑“一心、两带、两轴、多点、环线串联”的绿地系统,建立自然与人工协调、融合的城镇生活环境。一心:圆形区域中心的绿化休闲广场,结合喷泉、广场、休闲公园及标志性建筑的合理布局形成绿化核心。两带:由核心放射出的两个带状公园,是突出城市整体形态特色的两条主线。西北轴线以绿地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特征;西南轴线以高大的乔木种植成城墙状为主要特征,再配以文化雕塑和小广场,彰显长城明珠的形象。两轴:依托鄂尔多斯大街及规三路形成的道路绿化轴,以乔木种植为主,选择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乔木树种,突显道路宽阔、平直的壮观气派。多点:指专类公园(体育公园)及综合公园,均衡分布于整个小镇中。环线串联:主要指联系区域内八个居住片区的居住区内部绿地步行系统,将新的各级各类绿化串联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4.2.2 景观系统
1)景观视廊。由核心向西北放射的轴线,将中心区、行政广场、商务区、体育公园联系在一起,止于体育中心。由核心向西南放射的轴线,将中心区、文化公园及相邻的社区中心联系在一起,止于文化旅游公园。由核心向正北的通廊,止于东北部社区的中心。由核心向南的通廊,止于东南部社区的中心。由核心向西的通廊,止于西部的社区中心。2)天际线。由于小城镇的建设特点和草原的大背景,整个区域的天际线总体来看是平缓、舒展的。考虑今后城镇的快速发展,在中心区可布置小高层建筑,以创造具有变化的天际轮廓线。
为保证行政中心的视觉统领,在鄂尔多斯大街以北、规三路东、西两侧的街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20 m以下。
4.3 开敞空间设计
4.3.1 开敞空间网络的主要原则
创造一个由中央核心向外围辐射的开敞空间网络,体现“长城明珠”的规划理念;提供遍布城区的绿化系统,体现“草原新城”的规划理念。由带状公园及林荫道相联系的各级公园是居民文化活动的中心。通过开敞绿地空间布置,突出生活区的独特形象,调节区域小气候,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4.3.2 开敞空间构成
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区内的体育公园和文化公园,两条结构性带状公园,住宅区的公园、绿地。
灰色开敞空间——核心区活动广场及行政中心广场。
4.4 城市公共中心设计
城市公共中心由文化中心、商业建筑群、环形道路及圆形中心休闲广场共同组成。
4.4.1 中心休闲广场
中心广场形的选择应基于以下两个层面的考虑。首先从人的视知觉层面看中心应该具有易于被市民认知和把握的形状。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完整的形更容易被人所感知的原理。中心的形应该是简洁明确而不是复杂模糊的。其次从人的深层心理层面看中心的空间还应该与市民对空间的集体无意识发生某种关联,诺伯格◦舒尔茨也认为要使空间真正成为人生活的场所,不仅仅需要通过“定向”产生安全感,更需要通过对空间的认同形成归属感,这样人才能体察到场所的精神,并由此获得“定居”。对于蒙古民族来说,蒙古包是他们最早定居的地方。所以城市中心区以环形道路网为骨架,建筑群以圆形休闲广场为核心,逐层展开布置而围合出一个圆形的城市公共中心空间。
4.4.2 文化中心
中心区对于市民来说既是活动的中心,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心理中心,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标志物来加以提示和强调。在上海庙镇城市中心区,这些标志物主要由广场中心的高层科技馆以及圆形公共中心内的小高层商业建筑组成。基于标志的易见性原则,小高层商业建筑沿中心区的外缘布置,标示出了中心区的空间边缘,由科技馆统领整个小镇的天际线。同时基于标志的文化性原则,在造型上将科技馆演绎为具有蒙古民族意味的现代主义建筑,与中心广场上两个半圆形的水面及草地共同演绎着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历史,建城创业的现在,辉煌的未来。
[1] 郑 正.论城市设计的阶段内容和编制[J].城市规划汇刊,1995(2):26-31.
[2] 瑞吉斯特◦理查德.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李少云.城市设计的本土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苏 勇,胡 纹,林仲煜.空间整合与社会功能重塑[J].城市规划,2005(4):89-92.
[5] 夏 健,龚 皑.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 陈怀录,华 中.小城镇总体规划“规模—布局—时间”模式研究[J].规划师,2002(2):73-75.
[7] 陈巧云.生态城市规划要点[J].山西建筑,2009,35(2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