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制
2010-08-15王佩良韩先桂
王佩良 韩先桂
(江苏省盱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11700)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无活力弱仔、畸型、少仔或不育症为特征的疾病。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在一些猪场(养猪户)均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 发病原因
1.1 传染性原因
1.1.1 病毒性疾病 (1)猪瘟:一般是隐性感染或是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的毒株后,发生持续感染。在临床上不表现症状,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等。(2)兰耳病:该病主要侵害母猪和仔猪。母猪表现神差食减,呼吸困难,发生流产、产死胎或弱仔,产后屡配不孕等。(3)伪狂犬病:母猪屡配不孕、空怀、怀孕母猪感染后发生流产、产死胎、体温升高,有神经病状等。(4)细小病毒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产死胎、畸型等。(5)日本乙型脑炎:怀孕母猪感染后发生流产、产死胎,有的仔猪生后几天内发生痉挛而死亡。(6)园环病毒病(Ⅱ型)感染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或弱仔,怀孕中期感染的可引起发热、食减、流产等。
1.1.2 细菌性疾病 (1)布氏杆菌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母猪感染后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在怀孕后3个月左右。流产、死胎、产后胎衣不下,常出现子宫内膜炎。(2)猪衣原体病:是人畜共患病;母猪感染的典型症状是流产、早产、死胎等,若为正产,则仔猪小而虚弱,部分或全部于产后几小时或1~2d死亡。
1.1.3 寄生虫病 猪弓形体病,是人畜共患病,发热、食减,咳嗽、呼吸困难,皮下出现瘀血班、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或死胎,有的耐过后出现后躯麻痹,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
1.2 非传染性原因
除了传染性因素外,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环境不良,霉饲料中毒等非传染性因素也可引起繁殖障碍。
2 防制
(1)加强免疫接种。猪瘟、兰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布病(要监测),衣源体病等都要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猪体抵抗传染病的抵抗力。(2)加强对传染病的检疫。坚决淘汰血清阳性猪,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3)加强免疫监测。猪群在免疫后10~14d监测血清抗体情况,即时了解免疫效果,保持猪群有良好的免疫状态。(4)切实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消毒可以杀死环境中的病原体,使环境得到净化,避免或减少传染病的发生。(5)药物防控。后备母猪配种前、怀孕母猪产前产后7d,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或强力霉素或黄芪多糖等中药,怀孕母猪可降低妊娠期间的感染。定期添加磺胺药可预防弓形体病。
一旦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要及时隔离、严格消毒、正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病。病毒性疫病一般无特效药物治疗,猪瘟可注射大于10倍量的弱毒疫苗以干扰病毒、其他的可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发病猪可注射抗血清或注射转移因子等干扰毒。配合黄芪多糖、板兰根等治疗,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衣原体病可用土霉素类药物治疗。弓形体病可用磺胺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