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浓缩蛋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2010-08-15袁凤菊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兽医局256600
袁凤菊 (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兽医局 256600)
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去除了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得到的大豆深加工产品。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主要有4种,即湿热浸提法、酸洗涤法、乙醇浸提法和超滤膜法。由于消除了寡聚糖类胀气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皂甙等抗营养因子,大豆浓缩蛋白中的营养素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改善了产品风味和品质,这使大豆浓缩蛋白自1959年商业化生产以来,就深受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欢迎。
1 大豆浓缩蛋白的质量标准和营养特性
1983年1月,美国农业部食品营养学会确定了大豆浓缩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大于60%的质量标准。1987年,国际食品规范委员会、蔬菜蛋白规范委员会在古巴哈瓦那会议上,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标准规程,提出大豆浓缩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65%~90%。由于大豆浓缩蛋白目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国内外尚无饲料级产品的标准。
湿热浸提法、酸洗涤法和乙醇浸提法3种方法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其营养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氮溶解指数的差异最明显。由于一些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在浸提过程中也被脱溶,大豆浓缩蛋白与其原料大豆粉氨基酸的组成略有差异。
2 大豆浓缩蛋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2.1 早期断奶子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大豆浓缩蛋白由于去除了一般豆制品中的抗营养因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有所提高。从NRC(1998)的数据来看,其氨基酸的表现消化率普遍高于脱脂奶粉和血浆蛋白粉;脂肪、还原糖及水分含量低,储存不易变质,品质能维持恒定;酸碱度近中性,最适合子猪消化吸收;不含一般的豆腥味,且具有特殊芳香味,利于诱食;添加于子猪料中可防止子猪下痢,减少用药,利于子猪尽早地适应饲喂含大豆原料的饲料,避免因子猪料过高依赖动物性蛋白而延缓对今后主要蛋白源饲料豆粕的适应性,节约饲料成本。
2.2 作为脱脂奶粉和血浆蛋白粉的替代品 脱脂奶粉和血浆蛋白粉等具有消化率高、氨基酸组成平衡的优点,是传统上用于乳猪开食料和早期断奶子猪饲料的优质蛋白原料,但价格昂贵。在二恶英污染和疯牛病等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一些地区甚至禁止在饲料中使用动物蛋白,因而,寻找上述蛋白原料资源的替代品一直是业界的重大课题。研究发现对14~35日龄的小猪,用大豆浓缩蛋白取代14%的等蛋白奶粉,取得了同等的摄食和生长率。但是,用豆粕取代14%的蛋白奶粉增加了16%的摄食率而降低了18%的生长率,表明在此阶段豆粕的利用率很低。研究者用大豆浓缩蛋白代替早期断奶子猪日粮中的脱脂奶粉,结果发现,饲喂大豆浓缩蛋白的子猪饲料转化率略差,但生长性能没有差异。澳大利亚的一项试验表明,小猪(15~36日龄)摄食含大豆浓缩蛋白的饲料(10%大豆浓缩蛋白+10%乳清粉)具有与摄食含20%脱脂奶粉为主的饲料相同的采食量和生长率。欧洲的试验表明,将大豆浓缩蛋白与乳清粉等优质碳水化合物饲料配合使用,A饲喂不同日龄的早期断奶子猪,取得了与脱脂奶粉相似的生长性能。
研究者在子猪日粮中添加大豆浓缩蛋白时,日粮干物质、氮和赖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大于大豆蛋白组,与添加脱脂奶粉日粮组的效果相近。再用安装简单T形瘘管的子猪比较测定了脱脂奶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粉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结果发现,大豆浓缩蛋白组的干物质、氮和多数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大于大豆粉组,略低于脱脂奶粉组。大豆浓缩蛋白组回肠表观消化率低是由于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引起内源氮损失增加所致。
2.3 作为鱼粉的替代品 鱼粉是通常用于子猪饲料的蛋白原料,但由于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会发生鱼粉供不应求的现象。另外,高质量鱼粉价格高,地方生产的鱼粉通常来说营养成分含量不稳定。鱼粉中非氨基酸氮为22%左右,高于大豆浓缩蛋白的10%,导致小猪对鱼粉中蛋白的低消化吸收率。鱼粉可能含有污染源,如生物胺和病原菌,能引起小猪免疫功能低下和下痢。而且,鱼粉可能会是“二恶英”的一种污染源。鱼粉含磷量为2%~4%,添加不当容易引起磷对环境的污染。新鲜度是鱼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鱼粉不宜长期储存。而使用大豆浓缩蛋白避免了上述不利因素。
研究者给断奶子猪饲喂大豆浓缩蛋白和“4%鱼粉+10%乳清粉”的日粮,发现大豆浓缩蛋白是断奶子猪后期可替代鱼粉的优质蛋白质饲料。据研究报道,在小猪饲料中添加7%的大豆浓缩蛋白用来取代3%的乳蛋白和3%的鱼粉,断奶4周后的小猪表现了更高的生长率(分别每天为320g和287g)。经研究发现,大豆浓缩蛋白可取代100%的动物蛋白(鱼粉和乳蛋白)而获得断奶子猪更好的摄食量和生长率。
2.4 取代低质豆粕,有助于子猪顺利断奶 小猪在9周龄时对豆粕的粗蛋白消化率很高,但在3~4周龄时却很低,这是由于从母奶转为摄食饲料,小猪断奶时会承受很多应激。实践证明,当喂养断奶猪劣质饲料时,会引起小猪消化道紊乱、下痢,从而使其死亡率上升。所以小猪此时需要易消化的蛋白原料,如大豆浓缩蛋白。另外,喂养断奶小猪低质豆粕会引起下痢和死亡率增高。用大豆浓缩蛋白作为小猪断奶料中的蛋白原料,会减少其断奶时的压力,降低下痢和死亡率。因此,用大豆浓缩蛋白作为蛋白原料取代豆粕有助于小猪顺利断奶,提高经济效益。
据研究报道,饲喂大豆浓缩蛋白日粮的子猪的小肠绒毛高度和绒毛表面积比脱脂奶粉日粮组低,但显著高于大豆粕日粮组。血清大豆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日粮的免疫原性显著低于大豆粕日粮组。大豆浓缩蛋白日粮提高生长性能的机理是改善了小肠绒毛的发育,降低了大豆抗原的过敏反应。
研究者比较了不同周龄子猪饲喂脱脂奶粉、鱼粉、大豆粉和大豆浓缩蛋白对断奶后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豆浓缩蛋白组的回肠消化率与喂脱脂奶粉、鱼粉相似,显著高于大豆粉组。随着子猪周龄的增加,饲喂大豆粉子猪的蛋白质回肠消化率逐步提高,子猪体重达25kg以后,饲喂大豆粉子猪的蛋白质回肠消化率与饲喂其他优质蛋白质饲料组接近。因此,大豆浓缩蛋白等优质蛋白质饲料对日龄越小的子猪越有优势,周龄越小,与大豆粉组的差异越大。
在国际奶牛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多用代乳粉和开食料组合对犊牛实施早期断奶。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脱脂奶粉价格较低,在代乳粉中大量使用脱脂奶粉;但到80年代中期,随着脱脂奶粉的价格上涨,在代乳粉中使用植物蛋白源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利用开食料对犊牛进行早期断奶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并为广大奶牛场所采用,而代乳粉却迟迟未能得到应用,主要原因是由于鲜奶的收购价格一直偏低,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使用代乳粉未必合算。但近些年随着人们对鲜奶和乳制品需求的增加,我国出现奶源紧张、奶价上涨问题,使得开发代乳粉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
研究者给8~12日龄的荷斯坦奶公犊分别饲喂牛奶、以“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的代乳粉、以“大豆浓缩蛋白+玉米蛋白”为蛋白源的代乳粉等3种日粮,试验期51d,试验结果表明,3组的日增重分别为510.29g、450.98g和579.74g,以“大豆浓缩蛋白+玉米蛋白”为蛋白源的代乳粉组的日增重优于其他组;3组犊牛的血清钙、磷、铁、总蛋白、血糖、尿素氮和甘油三酯的浓度无明显差异;代乳粉组都比牛奶组饲养成本低,其中以“大豆浓缩蛋白+玉米蛋白”组为最低。可见,大豆浓缩蛋白和玉米蛋白的复合使用可作为犊牛代乳粉的蛋白源,不同蛋白源之间可能有一定的互补性;饲喂代乳粉培育犊牛的日增重不低于鲜奶培育方式,且比鲜奶培育方式饲养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