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与监测
2010-08-15程丽芬
程丽芬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2009年 11月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公布了第 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在报告全国森林覆盖率由 18.21%提高到20.36%,森林面积净增2 054.30×104hm2,森林蓄积量净增 11.23×108m3,森林资源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的同时,首次公布了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量。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6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合计每年超过 10×1012元,相当于全国GDP总量的1/3(中国林业网,www.forestry.gov.cn)。
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1.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重要性
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和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更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可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质化学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的平衡与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这些作用即是其生态服务功能。客观、科学地评估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对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绿色 GDP核算的实施、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的公布,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对于确立森林的生态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推进森林资源保育、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履行国际公约和维护国家权益等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林业网 ,www.forestry.gov.cn)。
1.2 山西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议
2009年山西省林业工作会议作出了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重大部署,吹响了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的进军号角,生态兴省将成为山西省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主旋律。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维护生态安全、气候安全、资源安全,林业生态建设肩负了新的使命(山西林业,www.sxforest.gov.cn)。明确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已有的贡献价值,才能确立山西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大方向,才能为资源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科技支撑。 2010年山西省要完成第 8次森林资源清查,科学、合理地评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不仅能体现林业生态建设为改善全省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还能为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2 国内外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情况
2.1 国外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情况
近30 a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2000年启动了世界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系统,并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估,FAO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组织定期对森林生态状况进行了监测评价,把握世界森林生态功能效益的变化趋势(中国林业网,www.forestry.gov.cn)。世界发达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工作的国家,曾经在 1972年,1991年和 2000年日本林野厅公布了其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结果,分别为12.82×1012日元 /a,39.2×1012日元 /a,74.99×1012日元 /a。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核算为实施绿色 GDP核算、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履行国际义务提供了重要支撑。2006年韩国山林厅把森林公益机能的价值换算成货币显示,二氧化碳吸收约为1 400×104韩元(中国投资指南,www.fdi.gov.cn);芬兰森林每年生产木材的价值为9×108欧元,而生态环境效益总值达27×108欧元;美国森林生态效益总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森林生态效益均比木材价值大得多。
2.2 国内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情况
进入 21世纪,国内相继有了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报道。北京市 2000年出版的《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一书中表明:北京市的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2 119.88×108元,其中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为100.72×108元,保育土壤的价值为 0.395 9×108元,固碳制氧转化太阳能的价值为 3.31×108元,净化环境的价值为 61.43×108元,防护林的环境价值为 1.48×108元,森林游憩价值为 0.907 5×108元,生物多样性价值为 21.99×108元。福建省利用1997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计算了森林生态效益,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为957.6×108元。黑龙江省利用 1999年森林资源核查资料和多年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结果,计算出森林资源总效益值为498.69×108元,占该省年总产值的32.7%,在森林总效益中,有形产品(经济)的效益值与无形产品(公益)的效益值的比值为1∶5.83。黔东南地区的森林生态公益效益为 101.65×108元,占总效益的 88.32%。内蒙古对“十五”期间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报道,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 1 052.1×108元(生态中国,www.linye.eco.gov.cn)。
2009年先后有 5个省、市公布了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2008年广东省林业生态状况公报》中显示,2008年广东省森林生态效益总值达到7 212.34×108元(广东林业,www.gd f.gov.cn)。《辽宁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公报》显示,辽宁省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 2 918.37×108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www.cfern.org)。《2008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公报》显示,2008年河南省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 3 232.87×108元(新华网河南频道,www.ha.xinhuanet.com)。湖南省林业厅在“生态建设与两型社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湖南省森林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 7 787.48×108元(国新办网,www.scio.gov.cn)。《2008年安徽省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安徽现有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10 600×104t,释放氧气 7 800×104t,涵养水源1 032 500×104t,仅这 3项,年生态效益货币计量价值为 656×108元 (中国经济网,www.ce.cn)。
由此可见,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价对林业生态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正为全国各省所关注。
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进展
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价是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观测、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进行的科学评估。目前,我国已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5个(又批建14个),初步形成了沿不同气候带分布的、反映温度和水分驱动的森林植被梯度变化规律、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尺度相适应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该网络南北两端和东西两端主要站点的直线距离超过3 700 km,覆盖了我国主要典型生态区,能够监测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松花江(嫩江)等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效益,分析评价森林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www.cfern.org)。
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站建设相匹配,国家林业局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的标准、规范等,例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等。这些标准和规范为科学、合理地评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客观反映森林的多功能效益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目前,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价,在理论和方法上已不存在技术障碍。
4 开展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展望
长期开展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系统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在典型地段建立定位观测站,开展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网络建设,建立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预警、调控和健康诊断指标体系。这样既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能揭示森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公益性,使人民和政府了解、认知森林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目前,有2个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站分布在山西省境内,分别为太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与吉县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两站的依托单位都是北京林业大学)。此外,又有 1个点纳入了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拟建站点为太行山森林生态站,国家林业局已批准可研报告,建站准备工作已就绪)。
总体而言,山西省自己拥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还是空白,除个别重点工程进行了部分生态效益观测外,还没有系统地开展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不能满足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之需。近 10 a内,国家林业局将逐步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区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根据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区划,到 2010年站点总数将达 100个左右)。山西省应尽快把拟建太行山森林生态站工作做好,再积极争取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进入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加上太岳山与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就可以搭起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骨架。以此为基础,在不同林业生态功能区再建 6个~ 7个定位监测站,就可形成山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网络,尽早地阐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远水不解近渴,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的建设无法满足当下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现状了解之需。我们只有依据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方法的标准和规范,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评估方法,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已有的成果,分类逐项分析计算,系统地估算出山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1] 周冰冰,李忠魁,张 颖,等.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7.
[2] 宋 萍,洪 伟,吴承祯 ,等.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空间分布 [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3(3):202-205.
[3] 潘 军.黔东南州森林效益计量及经济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2):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