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对策
2010-08-15沈爱梅江苏省丰县农林局动物卫生监督所221700
沈爱梅 (江苏省丰县农林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221700)
春季是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混合性呼吸道疾病是肉鸡饲养户的最大困扰,是目前危害肉鸡生产的重要疾病,根据笔者对全县肉鸡饲养户的调查统计:该类病占肉鸡发病与死亡数的40%以上,治疗费用占总药物费用的60%以上,损失占总成本的10%以上。该类病主要影响鸡只的日增重,使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增多,治疗成本增加。
1 发病原因
多种因素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病毒、细菌、败血霉形支原体、应激因素、管理不善等。
1.1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点是传播快、引起的死亡少、具有的血清型多。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一生殖道型影响产蛋,对种鸡影响较大;肾型(T型)引起肾脏肿大、出血,形成花斑肾;胸型G株主要引起呼吸道病变。防治办法是:(1)尽早免疫,使疫苗病毒占领气管M受体,免受强毒的侵袭。(2)尽量不用联苗免疫,避免疫苗间的干扰作用。传支病毒繁殖速度快,干扰鸡新城疫抗体的产生,容易暴发鸡新城疫。
1.2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为肠道常见菌,条件性致病,多因素有关。大肠杆菌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有:管理制度不严,食槽、水槽没有定期清洗和消毒;其它疾病的影响,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病、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可以继发大肠杆菌病;各种应激因素。防治方法是:(1)完善饲养管理制度,定期消毒,并且选用2~3种消毒剂交替使用;要始终把消毒放在重要位置。(2)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人员进出鸡鸡舍,手和鞋要消毒,保持鸡舍卫生状况良好。要抓好3个环节,即雏鸡入舍前,整个饲养期间、卖鸡后的消毒工作。雏鸡入舍前,鸡舍及器具应严格冲洗,消毒(鸡舍内应反复消毒3次以上);整个饲养期间要掌握三个要点:鸡舍门口要设消毒池,并经常更换消毒水。喂鸡前,要更换工作服并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时要坚持对鸡舍内外实行定期消毒,一般冬春季每周2次,鸡群发病时增加消毒次数;卖鸡后要及时清理鸡舍内外的鸡粪,对鸡舍内外器具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3)供应洁净的饮水,水标准pH值6~8,含CL-2~5PPM,1000~1500个菌落/ml;(4)治疗药物为:氟诺沙星类(环丙、恩诺等),抗菌素类(庆大、强力等)。
1.3 败血霉形支原体 败血霉形支原体简称MG,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简称CRD,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液,有甩鼻现象,呼吸道口罗音和张口呼吸。防治方法是:治疗主要用抗生素,早期治疗1~3d即可痊愈。
2 防制措施
2.1 正确接种疫苗 养殖户应根据适合当地疫情的免疫程序,严格接种好疫苗。正确接种疫苗须注意如下问题:疫苗品种应与鸡群日龄相符;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滴眼、滴鼻、注射、刺种等)都有其严格规定,应按照说明去做;疫苗的稀释一般用专用稀释液或蒸馏水,稀释好疫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每只鸡都应接种好疫苗;注意疫苗的存放;进行滴眼、滴鼻免疫接种前后 24h不要进行喷雾和饮水消毒。
2.2 加强饲养管理 舒适的环境不仅能使鸡产生最大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温度是育雏阶段主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可以发挥饲料的最大效益。温度过低易引起鸡发生呼吸道病和打堆死亡。判断方法有:一是把温度计悬挂在与鸡同一高度处测温,春季育雏第一周一般控制在35~36℃,以后每周降低2~3℃,二是根据鸡的反应,这也是养殖户最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温度过低时鸡只尖叫聚堆,温度过高时鸡只则分散并有喘息,温度合适鸡只分布均匀。也可采取温度计和感官相结合判断温度是否适合。
鸡舍空气新鲜,可以避免呼吸道病的发生。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灰尘都能影响鸡的健康,甚至引起死亡。鸡舍中厌氧菌分解粪便和含氮有机物产生氨气,鸡舍内氨气浓度高时,人就感到不适,加上利用煤炉进行保温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所以应在不降低正常室温的前提下通风,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和灰尘的含量。肉鸡的饲养要特别注意垫料的干爽、清洁。育雏期最好用禾秆做垫料,较干爽,利于提高温度;中大鸡阶段温度低于18℃应加厚垫料以增加温度。密度过大会造成鸡的生长不平衡,空气中有害气体增多,特别在春季,湿度大,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球虫,葡萄球菌等,并可使疾病流行加快。所以,肉鸡一般要控制在每平方米10只左右。
2.3 减少应激反应 过大的声音,转群,接种疫苗,天气突变、断喙等对鸡是一种不良刺激,常可引起发病。在饲养期间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抓鸡和惊扰。转群、接种疫苗、断喙前可以投放抗应激药物进行预防;处理好因气温下降带来的冷应激。
2.4 定期药物预防 病毒性疾病都是通过疫苗的接种来达到预防的目的,而大部分细菌性疾病则要靠药物的定期投放来达到预防的目的。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大都与日龄和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用药预防程序。如:沙门氏杆菌病易发生于育雏鸡;而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易发生于冬春季;球虫病多发生于15~60日龄等。正确安排用药时间必须首先了解各日龄、各饲养阶段易感染发生的疾病,适时投药才能达到预防目的。
2.5 早发现病鸡,尽快处理 疾病尽早发现可以尽早采取措施,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早期觉察疾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每天检查鸡群(最好在早上),注意观察症状特别是鸡群精神,活动性及粪便状态;每天鸡群采食量的观察,一旦剩料较多,可能有一定数量的鸡发病;每晚在鸡舍外静听鸡群有无不良呼吸音。发现问题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