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槐叶瘿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10-08-15吴建军王德国

陕西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刚毛刺槐天敌

韩 林,吴建军,王德国

(惠民县林业局,山东惠民 251700)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robiniae(Haldem ann)]属双翅目瘿蚊科,以前在我国没有发现和记载,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该虫原分布于北美洲东部地区,2004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首次发现,2006年经南开大学卜文俊教授鉴定后得到正式确认[1]。2010年在山东省惠民县沙窝林场发现其危害刺槐叶片。

1 刺槐叶瘿蚊分布

刺槐叶瘿蚊原产北美州东部地区,可能是由于它在原产地危害不大的原因,因而美国并未将它列为主要害虫。近年来,刺槐叶瘿蚊已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2002年在日本和韩国发现,2003年在意大利等几个欧洲国家发现[2],2004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发现,目前已扩散到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及山东。

2 刺槐叶瘿蚊的生物学特性

2.1 刺槐叶瘿蚊的形态特征

2.1.1 成虫 雌成虫,体长3.2~3.8mm;触角丝状,14节;鞭节各小节长圆柱形,中部稍缢缩,各小节上生有2圈长刚毛,基部1圈刚毛明显长于近端部的1圈刚毛,但均比雄虫触角上的刚毛短。雄成虫体长2.7~3.0mm,触角26节,鞭节各节为球形和中部缢缩成倒葫芦形的小节相间排列,球形与倒葫芦形小节上均生有1圈长刚毛,刚毛中间混生有环状毛,特化成倒葫芦状的小节基端小球形突上生有1圈环状毛。雌雄虫复眼大,几乎占据头顶大部分区域;胸部背面有3个纵长形大黑斑,侧面两个黑斑向后延伸至胸部后缘,中部的黑斑仅后伸至胸中部;前翅发达,翅面上覆有很密的黑色绒毛,翅上仅具3条纵脉,第一条从翅基部发出,在翅前缘2/5处斜伸达前缘;第二条基部较弱,在翅2/5长度处后加粗而强壮,一直伸达前翅外缘;第一条与第二条纵脉在翅基部1/3长度处有1斜脉将两条脉相连;第三条纵脉近于翅后缘着生,在翅后缘2/5处下弯,伸达翅后缘;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其端部显著膨大。雄腹部背面黑褐色,外生殖器显著膨大而外露于腹末。雌腹部桔红色,比雄性明显粗壮,腹末稍尖,生殖器不外露。足细长,均显著长于体。

雄成虫与雌虫相似,但体较小,体长2.7~3.0mm,触角26节,鞭节各节为球形和中部缢缩成倒葫芦形的小节相间排列,球形与倒葫芦形小节上均生有1圈长刚毛,刚毛中间混生有环状毛,特化成倒葫芦状的小节,基端小球形突上还生有1圈环状毛。腹部背面黑褐色,具有浅色而较密的细毛;外生殖器显著膨大而外露于腹末:肛尾叶大,近于分开;肛下板特化成两个近圆形的叶状突,将阳茎包围;生殖刺突长而显著,长于其基部的生殖突基节。

2.1.2 卵 长卵圆形,淡褐红色,半透明,长0.27 mm,宽0.07 mm。产于叶片背面,散产。

2.1.3 幼虫 体长2.8~3.6 mm,纺锤形至长椭圆形,乳白色至淡黄色;前胸腹面中央具1呈叉形的剑骨片,褐色;幼虫生有9对气门,分别着生于前胸、腹部1~8节背面两侧。

2.1.4 蛹 体长 2.6~2.8 mm,淡桔黄色,翅、足等附肢粘连,位于蛹体腹面,但与蛹体分离,下伸达蛹体长的3/4处;腹部2~8节背面每节基部生有1横排褐色刺突;头顶两侧各生有1个深褐色的长刺,直立而伸出于头顶。

2.2 刺槐叶瘿蚊生活史

刺槐叶瘿蚊1年发生多代,根据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在我国各分布区1年可发生4~6代[3]。在吉林市6月中旬始见幼虫危害,8~9月为幼虫危害盛期,l 0月上旬仍可见到叶内有少量幼虫[4]。根据2006年8月在辽宁营口观察,刺槐叶瘿蚊成虫寿命约2~3 d,卵期约3~4 d,幼虫期约 7~9 d,蛹期4~5 d,完成 1代约需14~16 d[5]。

2.3 刺槐叶瘿蚊生活习性

刺槐叶瘿蚊成虫多于傍晚或光线较弱的白天羽化,趋光性较强。雌成虫停栖时大多四翅平铺,身体贴在小叶上,而雄成虫大多四翅竖起,细长的足将身体高高抬起。雌成虫平均产卵量约为142粒。成虫将卵产于叶背,幼虫孵出后即开始取食为害,造成小叶向叶背微卷,随着虫体增大,叶片卷曲加重。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或入土化蛹(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内越冬)。蛹体一头变得很黑。羽化过程大约持续3~5 min。在卷叶内化蛹的,成虫羽化时将蛹皮蜕出卷叶1/2。对刺槐叶瘿蚊发育历期影响最显著的是温度,春季完成1代约需30~45 d;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夏季完成1代则约需14~16 d。在相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明显不同,以幼虫期最长,卵期最短。刺槐叶瘿蚊较适宜的温度是25~31℃,虫体发育较快,世代历期较短。根据研究刺槐叶瘿蚊的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1,6.15,4.79和14.17℃,有效积温分别为 62.20,281.42,124.45和55.48日◦度;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01℃,有效积温为506.93日◦度 。

3 刺槐瘿蚊危害特点

截至目前,观察到刺槐瘿蚊危害刺槐属的刺槐(包括四倍体刺槐、金叶刺槐及其变种红花刺槐)、香花槐。在各发生区域树木受害率近100%,一般在春季刺槐刚展叶时,叶片受害率为20%~30%,严重时可达50%~90%。由于该害虫高温潮湿条件下发育周期缩短,在夏季15 d左右即可完成1代,因此经过7、8月份雨季后受害率可达100%;进入9月则受害明显减轻,但部分嫩叶中仍有低龄幼虫危害。在雨季,如遇较强风雨天气,可将大量幼虫从卷叶中淋落地面,危害明显减轻。该虫主要危害症状是:成虫把卵散产在刺槐小叶叶片背面,幼虫孵化后聚集到叶片背面沿叶缘以口沟吸食叶片汁液,叶片组织受刺激增生肿大,导致叶片沿侧缘向背面纵向皱卷形成虫瘿,一般每个虫瘿内有幼虫2~10头。幼虫隐蔽在卷叶内持续危害15~20余d,造成叶脱水褪色变硬干枯,阻碍和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并造成刺槐提前落叶,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4 刺槐叶瘿蚊的防治

4.1 检疫和疫情普查

由于我国刺槐栽培面积较广,而刺槐叶瘿蚊传入时间比较短,就全国来说其分布仍限于局部区域,积极开展刺槐叶瘿蚊传入传出检疫、防治事半功倍。另外,积极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其在我国具体分布范围,有利于有的放矢开展防控工作,防止危害的扩大。

4.1 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目前已报告的寄生性天敌有2种:毛链金小蜂属中国1新种[6]、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中国新纪录种)[7],其中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野外观察最高寄生率达84.8%;捕食性天敌有中华草蛉[8]。此外,各种捕食性瓢虫、蜻蜓、蜘蛛及捕食螨也对刺槐叶瘿蚊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由于一般的刺槐叶瘿蚊天敌捕食、寄生范围较广,不易对刺槐叶瘿蚊形成集中攻击,单靠一、两种天敌难以控制刺槐叶瘿蚊的危害,加之大规模繁殖天敌仍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利用天敌的作用控制危害仍以保护其生存环境、促进其种群数量增加为主。

4.2 药剂防治

在当前状况下,药剂防治仍是刺槐叶瘿蚊防治工作主要的途径,其关键在于根据虫情的变化选择对应的药剂、使用时间和方法。从保护天敌、保护环境考虑,防治药剂首先考虑对天敌、环境安全的特异性杀虫剂;从防治时间来看,重点做好防治越冬代。对于上一年度虫情较为严重的地片,在刺槐叶瘿蚊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前用40%毒死蜱乳油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成虫羽化期和卵期用5%氟铃脲乳油1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叶面喷撒防止卵孵化。一般发生地区,根据虫情在虫瘿形成初期用具内吸性的特异性杀虫剂20%抑食肼悬浮剂1 000倍液、20%灭蝇胺悬浮剂1 000倍液或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1%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叶面喷雾。

5 问题与展望

刺槐叶瘿蚊原产北美州东部地区,是其寄主树种刺槐的原产地害虫,近年来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刺槐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荒山造林、园林绿化树种,栽培广泛,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巨大。如果任由其扩散和蔓延,将对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及园林绿化事业构成严重威胁和重大损失。

目前,国内外对该害虫的研究文献极少,仅有形态学描述文献可以查阅,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在此状况下,首先是将其纳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名录及森林植物检疫补充名录,提高各级各单位对其危害严重性的认识;同时积极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其在我国具体分布范围,深入研究其发生危害规律和生物学特性,探索相应的环保、经济的综合防治措施,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发生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1] 林保民,乔秀荣.秦皇岛市刺槐叶瘿蚊发生情况初报[J].林业科技,2007,32(4):30-31.

[2] 杨忠岐,乔秀荣.我国新发现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J].昆 虫 学报,2006,49(6):1050-1053.

[3] 路常宽,张东风.刺槐叶瘿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J].昆虫知识,2009,46(4):613-615.

[4] 张 巍,付君臣.吉林市发现刺槐叶瘿蚊[J].北方园艺,2008(6):207.

[5] 王润珍,王丽君.刺槐属新害虫-刺槐瘿蚊的初步观察[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4):24-25.

[6] 姚艳霞,杨忠岐.寄生外来有害种刺槐叶瘿蚊的毛链金小蜂属(膜翅 目:金小蜂科)中国 1新种[J].林业科技,2009,45(8):88-89.

[7] 路常宽,Peter Neerup BUH L.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的重要天敌-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J].昆虫学报,2010,53(2):233-237.

[8] 余金咏,路常宽.中华草蛉对刺槐叶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23(4):21-24.

猜你喜欢

刚毛刺槐天敌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刺槐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刺槐树
刺槐造林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刺槐无性系生态适应性差异研究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
4种步甲属昆虫一龄幼虫形态学特征(鞘翅目:步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