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0-08-15张明海山东省宁阳县宁阳镇兽医站272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3期
关键词:气喘病猪群发病率

张明海 (山东省宁阳县宁阳镇兽医站 272000)

猪气喘病(猪支原体肺炎MPS,猪地方性肺炎EPS)是猪的一种直接接触、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鼻腔接触和空气传播,在猪群密集、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有利于本病的传播。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特征性的病变为肺的尖叶、心叶、膈叶的尖端及中间叶呈现肉样或肝样病变。本病以慢性病例多见病程长,死亡率低。临床症状不明显是本病的典型特征。

1 流行特点

1.1 仔猪发病率增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以往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育肥猪隐性感染较少。目前仔猪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5~45日龄的仔猪断奶期,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该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其他时期都高。目前猪气喘病病原在一些猪场分布广泛,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

1.2 规模猪场发病率增高,发病面积扩大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由于异地引种和流通频繁,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由于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不善,发病情况远远高于散养户。

1.3 发病季节明显,混合感染居多 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最容易发生。如有的猪场防疫消毒不严格,导致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多种病原长期存在,猪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引起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

1.4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以冬春季及换季时多发,此外潮湿、高密度、通风差等因素也易诱发。目前该病的发病率高,症状不明显,病死率较低。在实际生产中,多数由于继发感染其他呼吸道病而死亡。

2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1~16d,最短3~5d,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根据病程的发展经过,在临床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2.1 急性型 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病猪常突然发作,精神萎靡不振,呼吸次数剧增,达60~120次/min;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喘气,有明显的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高到40℃以上。病程一般为7~14d,病死率较高。

2.2 慢性型 多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主要症状为咳嗽,初期为短而少的干咳,久而久之变为连续痉挛性咳嗽,尤以早晨、夜间、运动、进食后或气温骤变时多见。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有腹式呼吸,且这些症状随饲养条件和气候变化时重时轻。病猪常流少量鼻液,食欲一般良好,体温正常,表现消瘦,病程可达2~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

2.3 隐性型 常见于老疫区,不表现任何症状,偶见咳嗽和气喘,全身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几乎正常,但以X射线检查剖解时,可见到肺炎病灶。

3 病理变化

猪支原体病原主要侵害猪的肺脏,急性死亡病例可见肺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病程较长者,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下缘呈对称性淡红色或灰红色的“胰变”或“虾肉样变”,病变部界线清楚,切面多汁,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内挤出灰白色、浑浊、粘稠的液体。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胀,呈灰白色,切面湿润,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若继发感染,可引起肺部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或坏死性病变。 X线检查,以直立背胸为主,侧位或斜位为辅,可见肺野的内侧区和心肺角区呈不规则的云絮状浸出性阴影,边缘模糊,肺野外周区无明显变化。

4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可作出诊断:主要区别于流行感冒、猪肺疫、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传染性胸膜炎。

4.1 流行性感冒 突然暴发,传播迅速,猪体温升高,病程较短(约1周),流行期短。猪气喘病:猪体温不高,病程较长,传播较缓慢,流行期很短。

4.2 猪肺疫 急性病例多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全身症状较重,病程短,剖检见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体温不定,咳嗽重,气喘轻,严重消瘦,剖检时见肝大小不一的化脓灶或坏死灶。猪气喘病:猪的体温、食欲无大的变化,肺有胰样病变区,无败血症和胸膜炎的变化。

4.3 支气管炎 无传染性,早晨因吸冷空气而咳嗽增加,不出现喘气,剖检可见支气管黏膜充血,黏膜下水肿。猪气喘病:表现为气喘、呼吸困难,具有特征性增大的水肿性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支气管带有泡沫性渗出物。

4.4 小叶性肺炎 体温升高,无传染性,剖检可见肺的前下部散在一个或一群肺小叶发生肺炎病灶。猪气喘病:一般体温正常,肺的尖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病变。

4.5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较重,剖检时有胸膜炎症状。猪气喘病:猪体温不高,全身症状轻或无症状,肺有胰样病变而无胸膜炎病变。

5 防治措施

养猪场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旦发病要及时采取隔离、消毒、免疫、治疗、淘汰、净化等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杜绝扩散传播。

5.1 坚持以预防为主、强化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针对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的猪场,可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常发季节、换季时节和断奶时期,采用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常用药物有 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喹喏酮类药物等。

5.2 病后及时治疗,并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严防扩散传播 对于发病或呈现混合感染的猪群,要合理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时治疗。重症可在饲料中同时添加10%支原泰妙和德利米先(盐酸多西环素)预混剂,连续饲喂1~2周,剂量分别为1kg/t饲料和0.5~1kg/t饲料;对于混合感染的猪群,还可选用泰乐先锋(泰乐菌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的混合制剂)混饮或混饲治疗(哺乳仔猪用本品时,可先将其溶于水,然后均匀地喷在饲料中饲喂),连用3~5d,混饮剂量为每100g药物加水200kg。

在混饮或混饲治疗的同时,可肌注10%氟本尼考注射液,剂量为0.2ml/kg体重,每48h注射1次,连用2次;肌注10%盐酸土霉素注射液,剂量为0.1~0.2ml/kg体重,1次/d,连用3d;或肌注丁胺卡那霉素,剂量为2~4万IU/kg体重,1次/d,连用3~5d;或肌注恩诺沙星注射液,剂量为0.05ml/kg体重,1~2次/d,连用2~3d。

对于发病严重的新生乳猪可于1、2日龄鼻腔喷雾丁胺卡那霉素,2日龄、9日龄、16日龄、23日龄鼻腔喷雾链泰注射液;对于重症和混合感染病例,可使用氟苯尼考、土霉素和黄芪多糖注射液等进行联合治疗。

5.3 定期免疫接种 免疫是防控本病的关键手段,常发病猪场可根据本地区及本场疫情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定期实施猪气喘病疫苗免疫接种。

猜你喜欢

气喘病猪群发病率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冬春换季对猪气喘病的预防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气喘病的预防及诊治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猪群亚健康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