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会镇蚕桑产业稳步发展de启示
2010-08-15李群英
□李群英
潮起潮落,市场瞬息万变。四川省威远县龙会镇的蚕桑产业经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终于结束阵痛迎来蝶变!栽桑养蚕又成为热门词汇,蚕桑产业总体呈现升温提速的好势头。2007~2008年由于市场低迷,养蚕效益差,养蚕量略有下降,但没有出现毁桑现象。2009年全镇年养蚕9 027张,产茧33万kg,产值900多万元,同期增收25%。2010年春、夏两季养蚕500余张,产茧19万kg,产值达700余万元,同期增收56%。
一、龙会镇蚕桑产业的现状
龙会镇位于内威公路沿线,辖21个村,305个组,农业人口3.9万人,农业户1.18万户,耕地4.5万亩,人平1.14亩。其中:田1.6万亩,土2.9万亩,土多田少。现有桑树4 600余亩,其中小桑园2 000余亩;现有养蚕户4 800余户,年养蚕1万张以上,产值可达1 200万元,蚕农户年收入达2 500元。蚕桑生产已成为龙会镇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龙会镇蚕桑产业稳步发展的优势
1.国际丝绸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发展市场空间好 茧丝绸作为纤维“皇后”,对人体具有亲和力和舒适感,化工纺织原料无法代替。特别是随着环保型消费理念的兴起,以蚕丝为原料的天然纺织越来越受欢迎。据统计,全国丝绸工业蚕茧原料缺口达25%。由于价格等原因,蚕茧大幅减产,蚕茧供不应求。内江松林丝厂、威远新店丝厂加工年需干茧原料3 000t以上,本地区仅能供应500多t,原料缺口达2 500t以上。我国蚕丝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从全国蚕茧的布局看,江苏、浙江、山东等省蚕茧生产的总体实力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东部地区蚕茧生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发展潜力好。
2.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的蚕茧基地 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自然、气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桑叶产量高,质量好,年养桑量占威远县65%以上。2004年通过国家标准化优质蚕茧基地验收。
三、龙会镇蚕桑发展的主要做法
1.转变思想,抓认识 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结合龙会镇情,紧抓蚕桑这一优势产业,积极宣传动员、引导,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户转变了思想观念,改变了过去蚕桑只是家庭副业是配角的认识,把栽桑养蚕作为一条农村致富增收的“经”来念。
2.持之以恒,抓落实 镇党委、政府成立了蚕桑发展领导班子,对蚕桑这一龙头产业设立了一个机构,做到换人不换规划,不换目标责任。镇由书记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蚕业协会具体抓;村由支部书记、村主任、蚕桑员具体落实。
3.突出“协”字,抓服务 2002年成立了龙会镇蚕业协会,广泛吸收农民会员,建立了“公司+协会+农户”的蚕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立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有技术员5名。其中:中级职称2人、技术员3人,从事技术推广及普及工作;村级辅导员21人,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积累了一定的栽桑养蚕经验,能够从事栽桑、养蚕、收购各环节的服务。实现了农户增收,镇财政增收,公司增效,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4.抓规模发展和示范基地带动全镇年养蚕4张以上的有1 000户,10张以上示范户210户,15张以上大户12户。互助村17组业主王章云投入4.7万元与本村130多个农户签订土地反租倒包流转协议,栽桑305亩,养蚕812.4张,总产值100余万元,农户获利65万元,户平收入达5 000元以上。业主的带动使该村产业生产得到持续发展,年养蚕达2300多张,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村。政权村3组赖正华,高湾村7组李春林等业主以同样方法也与蚕农签订了栽桑养蚕承包协议。业主的流转经营,实现了土地增值、农户增收、业主获利的“三赢”:一是培育业主以土地流转方式加速了蚕业的发展;二是示范基地带动,建立了以互助村为中心的蚕桑科普示范基地,并在水库7组建立了协会示范基地,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蚕桑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带动了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抓大户培育发展带动,加大了蚕业大户的培育力度。2009年全镇养蚕大户比上年增长10%,涌现出尹家村胡玲芬、水库村黄永华、互助村曾国民等典型大户,示范带动作用明显。2008年栽桑50万株,2009年栽桑80万株,2010年计划新栽桑100万株。
5.抓桑园综合运用“旱地宽厢带植耕作技术” 在桑园行间套种矮秆经济作物,如花生、芋子、黄豆、蔬菜等,或种草养畜,巩固蚕园基础,努力拓宽蚕农的利润空间,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增强蚕农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加蚕农收入,发展“三高”蚕业。
6.抓蚕茧收购市场管理 先后组织工商、公司、蚕桑业主及养殖大户代表座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就如何提高蚕茧质量、打击非法收茧等问题,采取以定点、定时、定人收购鲜茧,协会对每个收购点收取信用金1 000元,在收购期间无违规行为即退还信用金的办法解决。此外,按照干茧0.10元/kg的标准设定维护费,专项用于技术培训、管理费用以及奖励养蚕大户、优秀业主等,实现共赢。
四、龙会镇蚕桑产业稳步发展的启示
1.龙会镇党委、政府对蚕桑产业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 镇党委、政府对蚕桑产业发展常抓不懈,使广大基层干部和蚕农转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一是改变了对蚕桑只是家庭副业,把栽桑养蚕作为一条致富增收的“经”来观念;二是正确面对栽桑养蚕的市场风险,树立“热不赶,冷不砍”的发展理念,鼓励蚕农养好蚕,加强蚕期饲养管理,改良簇具,杜绝用草龙上蔟,提高蚕茧解舒率和上车率。
2.重视适应规模发展,更新复壮现有桑园 因地制宜地培育了一批重点村、组、示范户,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四边桑”零星分散、粗放经营、竞争力弱、效益低的生产模式,重点扶持栽桑养蚕大户和示范户,与龙头企业挂靠,推行“公司+协会+农户”模式,推行业主或大户开发建设基地模式,巩固壮大桑树基础。为鼓励农户栽桑养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采取农户自筹和国家、镇财政补贴等方式,先后为农民提供优质桑苗130万株,同时对“一步成园”的桑园无偿提供地膜,确保当年栽桑当年见成效,实现蚕桑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
3.依靠科技栽桑养蚕,创优质蚕茧基地 一是有专门的发展蚕桑机构——龙会镇蚕业协会,蚕农依靠协会与龙头企业挂靠,实施科技养蚕;二是有一支技术过硬的蚕桑科技服务队伍,指导蚕农运用栽桑养蚕实用技术,创龙会镇优质蚕茧;三是注重桑园利用研究,增强蚕农抗御因单一养蚕新带来的市场风险。
4.加强鲜茧收购市场管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按照政府引导规范市场,公司、协会自律督管市场,经营者自觉维护市场的规则,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实现产业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