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奏响农机进行曲——泸州市纳溪区农机专合社发展侧记
2010-08-15泸州市纳溪区农机局四川泸州邮编646300
(泸州市纳溪区农机局,四川泸州,邮编 646300)
“喂,周师傅呀,你明天能不能来跟我整一下干田哦,我要栽油菜。”2009年11月8日,在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塘口村,正忙着用微耕机为他人翻整土地的龙车山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周洪德接到出工电话。忙不过来的他,很快联系上了镇上农机合作社的王寿华,落实了“电话订单”。
2009年12月,龙车镇在泸州市农机局和纳溪区农机局的指导下,成立了纳溪区第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龙车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整合农机资源、提高利用率、方便群众、促进农机使用推广为发展方向,快速提高了全镇的农机使用入户率。目前,全镇田地机耕率达60%以上,山村处处唱响“农机曲”,为广大群众增效、节支、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补优势,打造知名度
2009年3月,龙车镇大堰村的汤永成老人看着别人都在忙着插秧,而自家的两块“傍傍田”因缺人手还杂草丛生。正在汤永成心急火燎时,村干部把该镇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服务便民卡”送到他手上,一个电话,合作社机耕手用半天时间就把汤永成撂荒两年的干田变成“滋润”的水田。“用过微耕机的就晓得机器耕作效果好、效率高。但是农机合作社成立以前,很多农户都不晓得在哪儿请得到机器来耕地。”说起农机合作社带来的便利,汤永成很是感慨。在农机合作社成立前,全镇有28台微耕机,但机手间缺少联系,有的机耕手忙得很,有的又找不到活干。针对这种情况,农机部门及时引导该镇的机耕手成立了农机合用社,并把打谷机户、机动喷雾器户纳入合作社。机手由纳溪区农机局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统一农机服务收费标准,为村民提供机耕、机收、机器喷施农药等服务,同时还对优抚对象实行优惠;统一培训农机管理维护技能,统一服务信息。“机耕队服务便民卡”把合作社服务项目及联系电话号码送到各家各户,方便群众联系。目前,该镇农机合作社有成员77名,微耕机42台,打谷机30台,机动喷雾机5台,合作社便民卡已发出2 000余张。
创出效益,双方共赢
“2009年上半年栽秧子时,我一个月就挣了3 000多元,比我在泸州打工还强。”合作社机耕手周洪德谈起机耕带来的效益很是高兴。国家实施农机补贴,一台价值5 000余元的微耕机补贴达35%,只需要3 000元就可开回家。2009年9月,该镇大堰村在泸州打工的周洪德决定用机耕来减少自己的田间劳动时间,好到泸州打工挣钱。机耕为自己节约了劳动时间,但周洪德没想过用机耕为他人服务来挣钱,自从加入合作社后,耕地的“电话订单”就没断过,特别是农忙季节,还得两人轮流操作,人歇机不歇。“一台机器一天能耕水田5亩,按35元/亩收费,毛收入有175元,除去油钱、维护费50元,实际每天收入在100元以上。”细心的周洪德认为比在外打工还强,从购机到现在,周洪德靠外出机耕服务就已经收入了1万多元,现在他多数时间在家为他人提供机耕服务。
机耕不仅为合用社成员带来效益,同时也切实为农户节支、增收,带来看得见的实惠。“以一个家庭4亩田计算,用机耕进行作业,收费35元/亩,一天就能耕完,一次到位,花费140元。而用牛耕作业至少要4天,按70元/天计算工钱,要花费近300多元,还不算后期耙田的费用。这样机耕就要比牛耕节约200元左右。”周洪德自信地道出机耕生意红火的秘诀。
推广培训,“农机曲”响山村
2009年6月,在龙车镇塘口村微耕机操作掊训现场会上,田坎边站满了来至各村的微耕机学员,在“突突突”的机器轰鸣声中,合作社会员手把手地教新学员。“看到了机耕的效果,又有他们亲自教技术、讲维修,我购机就行了。”该镇玛瑙村参加了培训的李安辉对合作社的培训服务工作很是满意。现在他也购了一台微耕机,并加入了农机合用社。为进一步推广农机的使用,在农机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充分发挥示范培训作用,2010年已开展农机操作现场培训2次,农机操作、维护技能培训交流会3次,有力推动了全镇的农机入户发展。
2010年,龙车镇新增微耕机14台,机动喷雾器2台,打谷机24台。农机合作社还在镇农机部门的引导下,通过外出参观学习等发展新机型。目前,合作社对一款适合丘区山地的新型水稻收割机充满兴趣,已有2名社员准备引进。
以点带面,农机专合组织遍地开花
纳溪区农机部门及时总结龙车山农机专合组织经验,加强组织领导,将宣传和指导具体化,2009年又争取到对上马镇放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0万元无偿补助款。截止目前,纳溪区已发展农机专合组织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