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三个转变” 乘势快上大发展 推动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再创新业绩

2010-08-15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刁学锋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0年1期
关键词:三个转变机械化全省

□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 刁学锋

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交流会期间,与会同志们认真总结了全省2009年机插秧技术示范项目推广工作经验,客观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磋交流了心得体会,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新建议、新思路、新对策,这为2010年的水稻生产机械化乃至整个科教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1 客观反思差距,推进“三个转变”,切实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2009年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看到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总结和反思,客观分析水稻机插秧工作上存在的发展差距。一是全省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整体水平还很低,特别是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客观地讲,国家高达6亿元购机补贴资金和地方累加补贴资金的强力支持是机具增加的重要因素,而全省机插秧面积现在仅实现2.1万公顷,还不到全省水稻栽植总面积的1%,插秧机械化水平还远远满足不了四川农业生产需求。二是全省不平衡发展态势需引起高度重视。已推广机插秧技术的项目示范县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和德阳市,这两个市的机插秧面积超过1.53万公顷,占全省机插秧总面积的73.5%。同时,就是这两个市,有的项目示范县机插秧面积超过2万亩,有的也仅千余亩,差距同样很大。三是育秧技术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普适性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四是机插秧的示范推广模式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手工化育秧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机械化、规范化、规模化仍然摆不上桌面,且服务体系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总体实力仍然不足,服务模式与质量亟待提高。五是农机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之间、农机行业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专业大户、农户之间的管理、监督、投入、指导等运行机制与模式也需不断调整、改进。

2009年四川机插秧总面积突破2万公顷,这既是水稻机插秧工作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又是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阶段的又一个拐点。全省的水稻机插秧工作从2010年起要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发展阶段的转变,即从现在的示范推广阶段进入到新的强力辐射带动阶段;二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从单户分片的种植方式向小规模集中连片的种植方式转变;三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即从注重引导分散农户自我发展的模式向既引导农户又加强培育农机专合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变。各级农机部门既要认清形势、紧抓机遇、增强信心,又要勇迎挑战、百折不挠、不断创新,乘势快上升实力,推进四川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2 明确目标任务,开展“三个创新工程”,推动四川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新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承接“十二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是固成绩、强基础、上台阶、促发展的重要一年,是启动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的转型年,抓好2010年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对全省的农机化工作至关重要。2010年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扩大川西平原核心发展区,除原有的成都市、德阳市外,将眉山市、资阳市纳入其中;新建川北(绵阳市、南充市)、川东(达州市、广安市)、川南(宜宾市、泸州市、凉山州)、川中(遂宁市、内江市)四个辐射提升区;扩增十个省级项目示范带动区,形成多点辐射带动格局,扩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牵引半径。深入推进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阳光培训体制创新工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规模化培育机制创新工程”和“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质量强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再上新台阶。

2010年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目标是:围绕“100100”(简称“双百”)目标〔前个“100”是指到2015年末全省实现机插秧的项目县(市、区)要扩增到100个,后面的“100”是指到2015年末全省实现机插秧的面积要突破100万亩〕积极主动开展。新增水稻插秧机1 000台,总量突破3 000台;机械化插秧面积在量上要有更大的突破,计划从2009年的2.1万公顷增加到3万公顷,其中,“万亩县”计划在15个以上;新增联合收割机1 000台,总量达到12 000台以上,实现水稻机收面积超过66.7万公顷。2010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年,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也更加严格、发展的步伐更加迫切,为此,全省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干部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更加主动加强领导和争取投入。各地农机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地方党政汇报工作,争取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继续成立以党政领导挂帅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积极主动、千方百计争取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的投入,保障必要的资金需求和工作经费。要采取“跑、要、切、挤”等办法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涉农项目等资金中争取到农机项目的专项资金,保障农机项目的顺利开展。要将水稻生产机械化,特别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并层层落实目标任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要开展“三大创新工程”,力求水稻生产机械化有较大突破。一是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阳光培训体制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农机阳光培训工程”实施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培训、教育、示范和普及上的新体制、新机制问题,让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被更多的群众接受。二是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规模化培育机制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机专业大户的规模化建设问题,要以农机专合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的规模化来推动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机械化、规范化和规模化。三是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质量强化提升工程”,着力解决水稻生产的育秧、机插秧和机械化收获的作业质量低效率、低效益、低品质问题,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的提升推进,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节本增效型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格局。

三要强化育秧环节的技术攻关。各地要在认真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阳光培训体制创新工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规模化培育机制创新工程”和“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质量强化提升工程”的开展,以及已经启动了的“农机阳光培训工程”大教育、大培训活动的实施,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攻关,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机制,积极研究机械化育秧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经营服务模式,力求在育秧的规范性、规模性、稳定性和普适性上有一定的突破,为机插秧大面积应用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四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农机要发展,科技必先行。全省各地要深入贯彻全国农机化科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的方针,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四川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各地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并举,切实扭转新技术、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大突破,积极推动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升级换代,逐步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基本解决四川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问题。要积极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加快实现“大农业、大农机”的格局。

五要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项集复杂的农业栽培技术和机械化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需要农机、农业联合发挥行业优势,共同推进该项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各地积极主动与农业部门加强联系,搞好配合,强化技术攻关,在共同推动四川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各地要进一步发扬好过去的优良作风,发挥好积淀下的协作优势,推动四川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新发展、新跨越、新突破。

六要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各地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严格按照部里的要求监管、兑现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强农村群众和各类组织购置、经营水稻生产机械化机具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装备建设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要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的信息传递、中介服务、技术跟踪和衔接协调,为水稻跨区育秧、机插和机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要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形式,进一步探索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与服务模式,充分调动各种力量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实现规模化生产。要注重典型的培养方式和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各类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他们担当起新技术的传播者、实践者和致富带头人,成为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大面积应用的重要力量,推动四川水稻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发展。

七要超早谋划“十二五”工作。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是实现“十一五”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十二五”规划奠定重要基础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提早思考、计划未来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四川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充分调查研究,着手起草各地的“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为全省的农机化工作发展奠定好基础。

猜你喜欢

三个转变机械化全省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五莲县编办“三个转变”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实现“三个转变”切实落实监督责任
一把手抓党建需实现“三个转变”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