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2010-08-15赵光昱
赵光昱
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已引起各级护理管理者的广泛重视。护理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ICU(重症医学科)是各类危重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集中救治的特殊科室,环境相对封闭独立。由于患者及环境的特殊,ICU护士接触各种危险因素的风险大大增加,如患者的血液、体液、室内的噪音污染、放射线、有毒气体等多种有害因子,使ICU护士成为职业伤害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防护技术及器材保障,最大限度降低ICU护士的职业伤害。
1 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感染因素 我院所处地四川凉山州,为全国艾滋病高发区之一,随着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收治此类患者的几率逐年加大,同时乙型肝炎病毒、梅毒、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患者的收治,有创监测和治疗手段的应用,护士接触此类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等,是经血行传播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急救过程中常常不能及时明确感染的性质就投入救治,也使ICU护士的感染机会增加。ICU护士与患者近距离的接触机会也远远多于普通病房护士,从事生活护理、气管插管或吸痰等操作过程中,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护士身体、面部、工作服等情况很常见。我院ICU曾有护士在为患者吸痰过程中,面部皮肤被痰液喷溅后感染了耐药金葡菌。ICU患者常见的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置管、阴极射线管等,在操作配合和处理器械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刀片划伤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等原因,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也大大增加。据有关调查显示,护士被锐利器械刺伤或划伤的发生率为100%,被污染针所刺伤为69%[1]。而被丙型肝炎病毒污染锐器刺伤后有1.8%的感染率,被艾滋病病毒污染锐器刺伤后的感染率是0.3%,被刺伤者只需0.04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即可受到感染[2]。此外,呼吸机产生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的废气,直接排放于室内,也会对护士健康产生危害。
1.2 噪音污染 ICU集中了大量的医疗仪器设备,24h不间断的心电监护、机械通气治疗、各种输液泵、注射泵、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使各种仪器报警声、患者的痛苦呻吟声、吸引器的负压声、工作人员的讲话声、电话铃声、空调声、开关门声等,造成严重噪音污染。Balogh等[3]报道,ICU昼夜的低限噪音为60~65dB,高限可达96dB,长期在噪音严重的环境中,可引起心理紧张、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血压升高等不适[4]。
1.3 化学性因素 由于ICU环境的要求,使消毒措施增多,如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空气净化消毒机和床单元消毒机产生的臭氧等,都具有刺激性、挥发性和一定的腐蚀性,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黏膜、神经系统都有一定影响。如戊二醛具有吸入性毒性和呼吸系统损害,有致突变和致畸作用[5]。臭氧对眼黏膜和肺组织具有很强的刺激性,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肺水肿。再加上环境的封闭性造成这些挥发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加,通过吸入和皮肤接触,引起呼吸道炎症、记忆力分散、接触性皮炎、生理功能异常等。我院ICU有25%的护士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另外,抗生素、抗病毒药、抗肿瘤药等的普遍使用,护士通过吸入和皮肤接触进入体内,也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6]。
1.4 放射线辐射 ICU患者进行床旁X线摄片或护士护送作CT、MRI检查的情况普遍,部分患者需不间断呼吸支持,护士需守护在旁,在无保护状态下长期接触放射线,极易出现头晕、疲劳、血细胞减低等问题。
1.5 心理社会因素 ICU护士由于专业性强,需要掌握和更新较多新技术新业务,学习压力比普通科室护士大。工作中应急突发性抢救多,工作紧张、压力大,家庭负担、倒夜班、环境封闭、生物钟紊乱,极易产生身心疲惫、失眠、焦虑等问题,ICU护士经常面对患者濒死状态和死亡,产生的心理刺激也不容忽视。目前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新的要求让以往由护理员做的床上擦浴、大小便护理等工作由护士完成,增加较多工作量,工作压力加大。危重患者的预后与护理质量的关系比一般患者更为密切,部分医师对患者的不良预后不能作为正确评价,往往简单归咎于护士的工作质量,也造成ICU护士工作积极性降低,逐渐失去工作热情。ICU封闭的环境,家属没有看见护士为患者所做的工作内容,对护理工作不了解,对护士的工作缺乏正性的评价。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及职业防护教育 管理者定期对ICU护士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包括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护理技术规程等,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的依从性。
2.2 防范减少化学性伤害 将复用器械、用品收回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如湿化瓶、吸引瓶、压脉带、呼吸机管道等,减少戊二醛等消毒剂的使用,如必须使用,配置使用时应戴好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用具,减少对呼吸道和皮肤的刺激。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等离子灭菌器进行消毒灭菌,尽量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等一次性物品,减少消毒环节。
2.3 控制生物污染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处理被污染的器械物品、仪器设备时,需戴口罩、乳胶手套、穿防护围裙,对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飞溅或黏膜暴露等危险时,戴护目镜或防护罩。对开放性气道采用密闭式吸痰,可有效防止气道分泌物飞溅,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性。特殊感染的患者应安置于单间隔离病房,张贴醒目隔离标识,护士接触患者时穿隔离衣,做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配备洗手设备及快速手消毒剂,增强护士手卫生依从性。
2.4 防范锐器伤 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按照正规操作流程,使用锐器盒,小心处理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废弃物。禁止用手直接分离污染的针头和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发生锐器伤时,正确处理伤口,及时上报院感科、护理部,作病原学检查,根据感染性质决定是否预防性用药,做好随访观察。
2.5 放射线辐射防护 床旁X线检查时,配可移动铅板,护士穿上铅衣后才能进入CT或MRI检查室守护病人检查。
2.6 噪音污染的防治 医务人员应意识到噪音污染的危害,注意及时处理各种报警声,将仪器报警音调至合适音量,及时更换液体及注射泵用药,不使用的仪器及时关闭,减少噪音。禁止大声说话、接听电话,操作、移动仪器物品时注意避免发出较大响声。对烦躁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注意适当镇静、镇痛处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控制噪音。
2.7 改善ICU护士从业环境 按照重症医学科床护比1:3的比例配置护士,减轻工作强度和压力,解决护士超负荷劳动。护士长要关心护士,了解护士身心状况,鼓励护士说出工作中的困难和委屈,对身体不适、孕产期护士及时调离ICU岗位,调整身心状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经常组织爬山、骑车等休闲活动。护士应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3 小结
护士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医疗护理安全和质量,护理人员要注意自我调整,加强锻炼、合理休息,保持健康体魄和良好工作状态,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及时预防接种疫苗,认真做好防护措施。管理者要重视护士的职业安全和防护,加强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和用品,做好人文关怀,配备充足人力,避免超负荷工作,将职业伤害降到最低。
1 王翠萍,李秀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现状调查 [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0):106.
2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云,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22.
3 Balogh D,kittinger E,Benzer A,et al.Noisein the ICU [J].Intensive Care Med,1993,19(6):343-346.
4 李静,王玉馥.ICU的噪声污染与防治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53-54.
5 张流波,张剑,沈瑾.医院低温灭菌技术概述 [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15.
6 周永红,白朝晖,白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85-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