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2010-08-15赵华蓉
赵华蓉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施教者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师角色指导下所表现的行为就是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行为”[1]。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
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韩愈在《师说》中曾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从古至今在教学实践中均处于主体和中心位置。教师是人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课堂的主持者,英语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20世纪50年代以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思维过程而是一个机械模仿的过程体。它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强调知识传授,学生学习的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总结,教师是前人知识经验的传输者和讲解者。这种方式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方法一样,是学生最熟悉最习惯的学习方式,而且教师这种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符合中国学生的心理,顺应他们的思维习惯,容易被接受,因此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来,在我国的外语教育史上,研究人员对外语教学理论及教学法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和由此引出的教学方式在近年来受到了一定质疑。但这种方式仍然是中国大多数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所执行的主流模式。这不仅是因为它的一些特点符合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更是因为它强调了教师的语言讲解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里往往会有好的效果。但这种方式也存在欠缺灵活、不容易激发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缺点。
二、“以教师为辅助”的角色定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学派强调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人本主义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对教师角色的全新定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在某些领域 (特别是远程开放大学,如电大、网络学院等)已逐渐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又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2]。在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主张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教师为辅助”的外语教学方式成为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受到强烈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任何语言教学都应把学习者个人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此外,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在语言习得和认知过程中,如果学生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自我形象,他们会带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和浓厚的个人情感,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来确定自我意识、完善自我形象和实现自我价值。当然,也有研究人员认为“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降低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适合我国教育现状。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及理论分析
综合上面两种主要的教师角色定位理论,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角色定位方式各有侧重与利弊,在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的现代教学实践中,应该融合上述两种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论精华,灵活定位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固定为主导或辅助,而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在新的角色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
传统的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就是知识的授受关系。然而,在灵活的教师角色定位中,应突出教学活动中的认知主体,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及时适当的启发、帮助和指点。这就使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建构者和合作者。传统的教师的角色——知识的讲授者虽仍起着作用,其内涵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垄断课堂的输出者,而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引导者。
2、教师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励者。
David Nunan在他的“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传统和变化”中提出了课程设置上“教育模式的转移”,即从“传达模式”(a transmission model)转移到“经验模式”(an experiential model)。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会自主学习[3]。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足够语言输入之上,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自主学习便无从谈起。课堂是“输入”的重要场所,要利用这个场所,在输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觉性,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教师是学习策略的培训者。
在相同条件下,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改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越是成功的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就越多。因此,教师应把培训学习策略作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对较差的学生更要加大培训力度,要唤醒他们的学习策略意识,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4、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输入者。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语言的学习意味着知识和技能的“输入”,而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离不开“输出”,即一定量的知识应用或产出性活动。输入的渠道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课堂上由教师输入,也可以是学生课外大量的涉猎。但这些输入都必须是可理解的输入。怎样使“输入”成为可理解,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才可实现。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是真正外国语而不是第二语言,他们是在缺乏社会性的语言环境下学外语的,因此,课堂输入应该是主要的输入渠道,而这种输入的重要内容是语言形式[4]。由于学生语言功底通常较浅,这一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对新信息和新语言形式的吸收。同时由于学生处于母语语言环境里,而且其母语的思维模式已经定型,对新信息和新语言形式的吸收会进一步受到制约。输入量的有限性必然制约相应输出的质和量。教师除了课堂讲授外,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诸如多媒体、网络引导课外阅读等等方式加大输入。因此,无论教学改革进展到什么程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输入者的角色永远不会消亡。
5、教师是学习的管理者和检查者。
通常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每周最多不超过6课时,因此课堂时间有限,如果单纯靠课堂来解决所有英语学习的问题显然很不现实,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一方面应适时适当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并及时督促和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以逐渐使他们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新的角色定位对教师的要求
在教师自身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单一的讲授者,而还应是教学实践的反思者、学习者和研究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教师不再是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具备汲取新知识的能力,成为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终生学习者,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至于过时。唯有不断地以其教学实践活动为反思对象,教师才能够体悟自己的存在方式和教育的实现方式,有效地进行教书育人。教师是实践的反思者的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利用教学理论,针对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和疑虑,自觉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在不断地反省与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做到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
五、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师不仅应从观念上转变角色定位,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其学习策略,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调查和研究;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正确的指导,更要帮助和督促学生在课堂以外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其实际语言技能。同时还应具有不懈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要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不同的角色。
[1]袁小陆.关于大学E-teacher的角色思考 [J].外语教学,2006,(3):73-75.
[2]王晶,卓新光.以学生为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3]杨淑梅.调动学生自主性是加快输入到输出过程的关键 [J].2003,(2):95-97.
[4]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 [J].山东外语教学,2004,(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