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在2010年陕西电大教育工作会上的报告(二○○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2010-08-15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王振龙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王振龙
今天,全省各级电大同仁欢聚在古城西安,召开“2010年陕西电大教育工作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目标,凝聚前进力量,着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次大会,正值我校建校30周年,是在全体电大人回顾30年发展历程、总结30年办学成就、为新的发展目标共同努力的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明确2010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制定好我省电大“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省电大教育事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0年前,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开创了我国远程教育的新纪元,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篇章。30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创办初期,电大以开展学历补偿教育为主,为“文革”中失去机会的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圆了无数学子上大学的梦想,为缓解改革开放初期人才严重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后十年,电大进行了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办学探索,不断改善教学手段和方式,发挥了为基层、为行业、为边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近十年来,电大抓住新世纪国家振兴教育、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远程开放教育,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广播电视大学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与信息技术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相伴相随。从创立到发展,电大始终坚持追踪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在创办初期,电大利用广播、电视直接授课;上世纪八十年代,录音、录像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计算机、互联网进入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中。目前,电大在教学方式上,已经实现了从单一单向的广播电视授课向基于多种媒体和互联网的多样化交互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资源上,实现了从以文字教材为主到文字、音像、计算机课件及网络课程等多种媒体资源综合利用的转变。
30年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边远和贫困地区办学的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与全国电大一起不断发展壮大。经过全省几代电大人的艰苦创业、锐意进取、无私奉献,陕西电大已经发展成为由5个直属学院和10个市级分校,28个省级厅局及主要行业系统工作站和直属教学点,70多个县级工作站,2000多个教学班组成的遍及全省、覆盖城乡、运作有序的教育教学系统,成为我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骨干力量。目前,我省电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12.4万人,累计培养学历教育毕业生24万余人,开展非学历培训超过35万人次。
三十年岁月如歌,三十年春华秋实。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电大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为全省电大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奉献在全省电大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全省电大数十万校友和在校学生致以良好的祝愿!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09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即将过去的2009年,是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朝着新的发展目标团结奋进的“起航年”。一年来,全省电大教职员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大教育工作全局,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招生人数增长17%,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创12万人新高
2009年在全省电大系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进一步拓宽办学途径、完善奖励激励机制等,我校招生人数稳步增长,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12.4万人,在去年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后,又增长了13.8%。2009年各类学历教育招生40156人,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开放教育招生29087人,成人高等专科教育招生2607人,中专招生700人,网络教育及奥鹏教育招生7763人;各类学历教育毕业生24030人,比上年增加6.70%,其中开放教育本科6453人、专科11466人,成人大专1513人,高职1783人,网络教育及奥鹏教育4501人。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全省电大系统还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陆续开展了计算机高新技术、普通话资格证书、“人人技能工程”等10多个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达3.6万余人次。全省电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教育得到较为协调的发展。
(二)狠抓落实,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建设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一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切实做好教学工作规范化管理。第一,开展了全省电大系统课程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目前,总校层面的认定工作已经完成。第二,全面改造了开放教育专业规则,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第三,强化专业和课程实践环节的管理,加大了专业负责人、实践环节论文指导教师和答辩主持人的审查力度,并在教学平台上予以公布。
2.多管齐下加强网上教学。网上教学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也是开放大学现阶段的显著特点。2009年学校多管齐下加强网上教学管理,着力加强网上教学工作。一是强化课程管理,加强网上课程资源建设与更新;二是加强论坛管理,促进师生在课程论坛内的交互教学活动健康开展;三是定期检查通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强总校、分校两级教学平台监控;四是认真落实网上学习的形成性考核,强化了对学生网上学习活动的管理。
3.课程考核改革试点深化了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指挥棒”。2009年,全省电大继续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中央电大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完成形成性考核,通过“网考系统”进行终结性考核,实现了试点课程考核无纸化。全省电大有15612名学生参加了49门统设课程考核试点。继续推行省开课程开卷、半开卷考试试点工作,共推出189门课程进行试点。经过近几年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变传统单一纸制考试的课程考核方式为网上测评、无纸化考试、开卷、半开卷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引导课程教学由知识填塞、死记硬背向传授、掌握技能的转变。深化课程考核改革已经成为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杠杆。
4.严格管理强化实践教学。按照《陕西电大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规定》,各级电大根据地区、专业特点,积极推行实践教学工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第一,加强对教学实践环节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监督,确保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第二,广泛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第三,加强对基层电大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实践教学程序和要求;第四,利用“金虎”双向视频系统,积极开展毕业论文网上答辩。这些措施,确保了绝大多数办学单位认真落实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 (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加强检查督导夯实质量保障。教学督导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进一步健全了以总校、分校 (工作站及直属教学点)教学督导机构为核心,同级教务、教学、技术、远研等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覆盖全省各级电大的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加强制度建设,印发了《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开放教育教学评估督导工作规范 (试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信息员管理制度 (试行)》等多项管理制度,促进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围绕教学质量保证与过程监控的制度建设和实施效果,从面授辅导课、网上教学、支持服务、措施保障等方面对分校、工作站、教学点、县级工作站进行了专项教学督导检查。通过充实更新网上教学督导栏目、定期印发《教学督导简报》、开展工作交流座谈会等,加强了全省各级电大教学督导工作经验交流与信息通报,引导和促进教学督导工作深入开展。加大对直属办学部门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通过座谈、走访、问卷、检查等多种方式促进各直属办学部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加大,成果丰硕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委员会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点,多次召开会议,精心布置工作。围绕“建设优质远程教育资源”的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团队协作,建立激励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取得了一批成果。学校成立了“高等专业人才现代教育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组织开发了《心理与健康》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两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我校报送的《供暖与燃气》、《班级管理》、《普通话训练与测试》3部课件获二等奖,《国家税收》课件获得三等奖,《西方经济学》等4部课件获得优秀奖。在陕西省教育厅多媒体课件比赛中,《七重纱舞》获得二等奖,《基本放大电路基础》获得优秀奖。我校申报的《西部农村经济学》、《西部文学》、《陕甘宁边区教育史》三门课程被列为中央电大援建西部电大教学资源课程,并各获得10万元资助;《英美文学导论》、《国际经济合作》、《特种加工》各获得中央电大非统设课程5至7万元的建设资助。全省电大系统开展了陕西电大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普通话训练与测试》、《电子商务基础》等11部多媒体课件获奖。《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被中央电大列入全国共建共享建设课程,我校将承担全部建设任务。2009年全省电大系统在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材建设、艺术成就、多媒体课件等方面的32项教学成果获得奖励,共计奖励金额8.7万元。此外,我校还有5门新立项课程和12部准备参加2010年全国电大多媒体课件大赛的课件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四)科研工作跨越发展,成效显著
科研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2009年度,我校科研工作成效显著。经过积极努力,我校已被省教育厅纳入全省普通高校科研管理系列,并获得了首批科研经费。目前,学校正积极申请第三批陕西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促进我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学校先后出台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课题管理办法》、《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项目资助、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基金申请与管理细则》等,对科研工作实行项目管理,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激发了教职工开展科研的积极性。2009年度,我校有一项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有12项课题分别获得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课题立项;全省电大申报的46项课题获得学校科研课题立项。2009年,我校申报的多项科研成果在各类评选活动中获奖:在我省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远程开放教育‘一个中心,五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二等奖;在省教育厅组织的“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和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西法大杯”陕西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获三等奖2项,优秀奖3项;在“全国电大第二届教学反思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1项。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全省教职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4篇。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说明,我校的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电大人完全有能力参与到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中去。
(五)以30周年校庆为契机,推进了大学文化建设
2009年是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周年,全省各级电大围绕回顾发展历程,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就,传承优良传统,弘扬大学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
经过在网站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广泛听取意见、多层面研究讨论和网上公示,最终经校党委会议研究确定了我校的校训、校风和校标。校训为:厚德、博学、自强、有为;校风为:开放、共赢、求知、创新;校标由中央电大校标外型,三个相叠的“Q”,象形太阳、飞鸟的图案组成,色彩为红、黄两色。校训、校风、校标,与我校已经确定的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组成了我校作为陕西唯一一所省属开放大学的核心文化内容。通过在《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等报刊媒体上刊登多篇文章,印制纪念画册及举办办学成果展、书画作品展等进行综合宣传,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我与电大”征文、校庆宣传口号评选、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各分校、工作站也先后开展了系列庆祝活动。汉中分校举行了“春之歌”歌咏晚会;宝鸡分校召开了座谈会、编印了《宝鸡电大分校校志》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优秀论文集等;渭南分校举办了“喜迎双节,共庆电大建校30周年”联欢会;安康分校召开了纪念电大创办30周年座谈会暨优秀学员表彰会;新城分校举行校庆座谈会、文艺晚会等。全省各级电大还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各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认真总结电大发展经验、凝练开放大学文化、提升电大的社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教育发展趋势及电大自身存在的问题
各位代表,在回顾电大30年发展历程,总结2009年办学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认真分析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电大自身存在的问题,探索和研究我省电大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一)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高等教育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全国普通高校达到2263所,每年招生600多万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多万。中国15岁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从业人数超过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我国教育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中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2.阶段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后,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处在激烈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导致了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不断增加,产业岗位结构的不断调整。频繁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迫切需要教育为社会成员提供新的就业知识和技术支撑,岗前和岗位培训市场会越来越广阔,人们希望教育给每个人都提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一次性受教育终身享用的阶段性教育的观念已经陈旧、落后,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的主旋律。
3.公共教育资源向均衡方向发展。随着,大规模普九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国已经摆脱了公共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发展差距大、质量不高成为突出问题,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均衡发展成为公共教育发展的重点。因此,党和国家已经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满足群众接受更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
4.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机会向平等化发展。“有学上”的需求基本满足之后,“上好学”的需求就成了教育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推进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进程。教育信息化是共享优质资源的最好载体,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的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使名师、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输送,让受教育者得到最大限度地享用。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机会向平等化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普及化发展。按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界定,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15%,就标志着这个国家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我省已达到26%以上;部分东部省市已经超过50%,北京地区已经超过70%——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因此,高等教育普及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2.多样化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人们对高等教育呈现出不同的需求,只采取全日制教育的单一模式,是不可能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人才多层次、多档次、多风格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打破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要求对人才的培养由注重共性向注重个性发展转变,而且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远程开放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3.国际化发展。目前,有来自世界上约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全国近60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外国留学生已经超过了22万人;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1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139万人。我国在中医学、传统工艺等领域的教育资源对外国教育市场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此外,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特色更加明显,教学和科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机构也更多地渗透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中。这些都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深。
4.特色化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近年来,关于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与探索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高等学校必须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效益——这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共识。我国高校按科研的规模和研究生教育的比例所做的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专业型分类,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初步的特色划分,况且同类型高校也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特色。因此可以说,特色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电大发展面临的问题
1.科学定位问题。全省电大从总校到分校,再到教学点,都应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从办班向办学的转变;二是,从教学向教育的转变;三是,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我们是大学,是一所开放大学,但有其发展的历史渊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总校既是一所独立的、新型的开放大学,同时也是省政府的远程教育机构;分校是总校的二级办学单位,同时也是当地政府的远程教育机构;县级工作站是分校的教学点,同时也是各县的社区教育中心;直属教学点是总校的直属教学机构。总校、分校 (直属教学点)、工作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开放大学的办学规律问题。作为开放大学就必须按照开放大学的规律办学。一是开放办学的规律,包括: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过程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办学主体的开放。二是主动适应的规律,就是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三是共建共享的规律,要以合作共赢的理念,同普通高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大胆引入人力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四是系统运作的规律。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全省电大作为一个整体,必须保持有机的秩序,系统联动、系统运作。五是终身学习的规律。开放大学不是传统学校的阶段性教育,也不仅是为提高职业技能的继续教育,而是覆盖人一生的终身教育。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功能,以优质的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民素质。
3.体制、机制问题。全省电大作为整体,必须强化办学系统管理和教学支持服务的一体化。实行以分级管理为主体,扁平化管理为补充的管理体制,坚持平等参与,坚持优胜劣汰。实行定期的量化考核和评估,促进办学活力和整体质量提升。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按全要素分配的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系统办学积极性和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4.规模与规范的问题。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质量问题已成为全省电大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面临着两难选择:既要扩大规模,又要提高办学质量,不仅要做到学有所教,还要向教有所获,获有所用的高度努力。要提高质量,首先必须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规范教学,要克服网上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要提高面授辅导的导学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要切实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能力培养。二是规范管理,克服办学指导的思想偏差,强化规范管理意识,加强教学督导与质量监控。三是规范服务,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和特点,改进服务方式,健全保障措施,增强部门及层级间协同,全面提高教学支持服务水平。
5.特色与品牌的问题。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是特色。没有特色就有可能被替代,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树立品牌就必须突出特色。一要打造特色专业,根据办学实际,我们选择面向我省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建设我们的特色专业;二要建设特色团队,就是要按照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优势互补的原则,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远程教育团队;三要培育特色文化,要积极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文化特质,形成基于网络的开放大学文化环境,建立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的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教风和学风。
三、2010年工作思路与主要任务
同志们,我们已经明确了“充分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和非学历教育优势,建设具有优质远程教育资源的开放大学和覆盖城乡、服务全民的远程教育中心”的发展目标。
我们又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这就是:着眼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全局,着眼于建设科教强省和和谐陕西的全局,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即以办学为主体,以系统建设管理和教学支持服务为支撑,分步实施,积极推进,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办学为主体”,就是要总结电大30年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按照开放大学的办学规律,举全校之力办好陕西唯一一所省属开放大学。
“系统建设管理”,包括组织结构、技术平台、网络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就是要建成满足“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需求的电大办学系统和陕西公共教育支持服务系统。
“教学支持服务”,既包含对教师教学的服务,又包含对学生学习的服务;既包含对电大系统的服务,又包含对普通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的服务。就是要建成机制完善、运转灵活、手段先进、服务高效的开放大学教学服务体系。
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学校的办学实力。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我们确定2010年为全省电大的教学基本建设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凝聚力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能力,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大投入,完善远程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电大尤其是总校及10个分校已经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办学受教学用地、用房限制的局面,办学基本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多媒体教学设备、试验设备、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仍很欠缺,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许多县级工作站,办学基本条件尽管有了一定改善,但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影响,在满足学生学习基本需求方面仍有差距。这些情况与建设远程开放大学的要求极不适应。
各级电大都应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教学基本条件。要根据开放大学的特点,完善教学系统平台和学习辅导中心,积极筹建远程接待中心及虚拟实验中心。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和建设力度,筹建远程教育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要按照“建设求水平,报酬看应用”的原则,探索“项目制管理”的资源建设与开发途径,在着力搞好省开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统设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配置,全面推进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高资源使用率。
(二)以开放的姿态,建立新的机制,强化团队建设
开放大学的团队必须是开放的,是全省乃至全社会优质师资的有机结合。组建这样的团队,一靠共同的事业心和学术价值取向,二靠参与人平等地享有按全要素分配工作成果和收益的机制。所以,机制创新是组建开放团队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在机制创新上做出不懈的探索。
1.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术专家为带头人,以首席教授和主讲教师为主体,以辅导教师为补充,组建的教学人员组合体。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与经验交流,开发与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提升网上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创新。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以全省电大的专职教师为基础,吸纳省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共同组建。通过建立教学团队,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凝聚力,促进课程建设、资源建设。2010年,要以重点建设专业的主干课程为重点,在2009年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建立15至20个教学团队。
2.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团队是以具有较强研究能力专家学者为负责人,由一定数量的具有研究能力的人员,以共同的研究目标为基础,组合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群体。科研工作对于提升师资水平,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知名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我校纳入全省普通高校科研管理系列的有力条件,合理规划科研团队建设,积极引导全省电大教研人员,吸纳普通高校的知名学者共同组建科研团队。通过建立科研团队,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才能的人员。2010年,全省电大组建5至10个科研团队。
团队建设由总校牵头,充分调动各级电大教师参与的工作积极性。分校、工作站要对团队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其列为事业发展、基本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相应的投入,建立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在职教师及外聘教师在团队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三)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教学环境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方面,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电大的教学环境建设应凸显现代化和开放性的特征,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人,用创新的精神激励人,用和谐的氛围培育人。
1.优化教学环境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法,以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以网络设施为基础,优化系统教学环境。要制定并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逐步推进教学、管理、服务等应用系统的整合,形成体现开放特色、覆盖全省的信息化校园体系。
2.建构虚拟校园文化。开放大学主要通过校园网的形式体现“校园”这一概念,要树立新型的电大校园文化观,构建网上文化社区和交流平台。通过虚拟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网上班级、学生社团等,实现师生、生生异地交流,积极开展网上文化活动,树立开放、共赢、求知、创新的理念,建设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
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必须着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要调动各级电大的积极性,共同参与,齐心协力,重在建设;二要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进一步强化系统建设,提升系统的办学能力
系统是电大的优势所在、实力所在、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要确保这个系统统一、完整、高效地运作,为构建我省终身教育体系搭建学习平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服务。要以招生为龙头,教学为中心,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充分发挥系统优势,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类办学形式的健康、协调发展,提高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统筹规划,扩大系统覆盖面。实行多种管理方式并存的电大系统建设机制,允许不同性质办学主体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不断完善办学系统;进一步明确各级办学单位的定位、职责和任务,完善省市县三级办学系统,扩大系统覆盖面。
2.动态管理,完善准入退出制。加强对各级电大招生、考试、网上教学等环节的动态监督与管理,开展教学业务检查、考评工作,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加大对各级电大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考核。对符合条件的申办单位要积极开展合作;对于存在办学积极性不高、实力不强、教学工作滞后、管理不规范、工作力度不够等严重问题的教学点,予以警告或者撤销。
3.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县级电大建设。县级电大仍然是系统建设的薄弱环节,要做好“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 (教学点)”和“基层电大援助”等项目工作,以项目推进系统建设,促进县级电大增强办学能力和发展活力,提升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
同志们,现代远程教育是朝阳事业。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将对远程教育发展做出全面部署,电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坚持“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努力使人人平等地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共同开创我省电大事业的美好未来!
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倾力支持下,全省电大人团结奋进、共同努力,把陕西电大建设成为“具有优质远程教育资源的开放大学和覆盖城乡、服务全民的远程教育中心”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电大人必将创造出第二个更加辉煌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