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8例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0-08-15于淑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弹簧圈医嘱栓塞

于淑华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主要见于成年人。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可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幸存者仍有再次出血的可能性。患者一旦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后,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颅手术。1991年 Guglielmi发明了著名的可操纵电解脱铂微弹簧圈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1]。GDC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成功率,具有创伤微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日益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的良好护理措施对于介入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 2008年 1月—2009年 6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 3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 1月—2009年 6月,我科共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38例,其中,男 24例,女 14例,年龄 26~59岁,平均 47.8岁;患者就诊时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头昏、恶心、呕吐。38例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2例,后交通动脉瘤 15例,大脑中动脉瘤 6例,大脑前动脉瘤 5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下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主要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术中根据动脉瘤所在位置或血管代偿情况。酌情使用肝素,确认栓塞满意后拔出导管鞘,压迫穿刺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绝对卧床 24h,并应用尼莫地平等扩血管药物治疗 1~2周。

2 结果

3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患者病死,植物生存 1例,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 12例,经临床治疗,恢复良好;37例患者动脉栓塞成功,术后复查动脉瘤未显影,载瘤动脉供血正常,康复出院,术后半年随访无再出血。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护士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意识清醒患者应细致地讲解手术目的、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注意事项、术中配合、术后肢体制动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介绍介入治疗的优点,使患者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确保术前身心状态良好,并将手术危险性告知患者家属,以利于患者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3.1.2 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要保持病室安静,将患者安排在单人病室,限制探视,避免环境对患者的精神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日常护理工作要集中进行,注意 “四轻”,避免噪声刺激。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1.3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用输液泵,控制降压药物的滴注速度,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并根据血压调整输液滴速,一般将血压控制在 (110~150)/(70~90)mmHg为宜[2]。

3.1.4 术前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麦片等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便秘,防止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而诱发动脉瘤破裂再次出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通便,保持大便通畅;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防止剧烈咳嗽、打喷嚏增加颅内压诱发再次出血;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1.5 术前准备 记录患者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皮肤颜色及末梢循环情况,以利于术后对照,并及时发现有无股动脉血栓形成;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应做碘过敏及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术前禁食、禁水;术区备皮 (腹股沟及会阴部);术前给予留置导尿,造影前肌内注射镇静药。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及护理 要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心电监护.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详细记录;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头昏、失语、呕吐、癫痫发作、肌力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等神经症状,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因血压过高而引起再次出血或过低造成脑缺血及脑梗死。

3.2.2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平卧 24h,穿刺肢体应伸直并制动 24h。嘱患者切勿屈曲肢体,避免穿刺点再次出血而形成血肿,穿刺点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 24h,并用砂袋压迫6~8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及血肿,注意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足部皮肤色泽、肢体温度、痛觉及末梢循环等有无改变,如有异常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2.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一是脑血管痉挛,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短暂意识障碍、肌力下降等,多发生在术后 12~24h内,可遵医嘱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若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应怀疑发生脑梗死,一旦经 CT检查确诊后,可给予抗凝、扩容治疗;二是动脉瘤破裂出血,这是血管内栓塞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3]。术后严密监测血压 24~72h,避免一切引起血压骤升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予果导 2片,1次/d,保持心情舒畅,及时发现瘤体破裂先兆征象,做好急诊开颅手术各项准备工作。三是脑梗死,有报道[4]弹簧圈栓塞治疗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为 10%,若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则怀疑为脑梗死,经 CT确诊后遵医嘱加强抗凝、扩容治疗,恢复肢体功能。

3.2.4 避免肾功能损伤 介入治疗时术中造影剂用量较大,多饮水可增加造影剂从肾脏排泄,以免引起肾功能损害。但经股动脉途径时,因术侧下肢制动需卧床 24~72h,病人往往怕多排尿而不愿意多饮水,怕大便而不愿进食,以至带来血容量不足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患者回病房后,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3.2.5 疼痛护理 由于介入后患者需要严格卧床 24h,且穿刺肢体需处于伸直、制动、平卧位状态,有些患者会感觉到全身酸痛、背痛难忍,可给予患侧翻身 60°,或向健侧翻身 20~30°,交替更换体位,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弯曲,健侧下肢自由屈伸,并随时按摩受压部位,以减轻患者痛苦。

3.2.6 术后其他护理措施 术后烦躁的患者可给予镇静药物,昏迷患者用鼻饲维持营养;要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高热患者给予低温冬眠疗法,预防抽搐。

3.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感冒,随时关注血压的变化;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饮食要清淡、低脂、低盐,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需继续服药者指导其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告诉患者 1~3个月后来院复查,了解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变化情况。要定期复查,以了解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5]。

4 结论

脑动脉瘤极易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导致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血管内栓塞技术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的优点。通过对本组 38例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笔者体会到:术前、术后实施的良好护理措施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必须紧跟其发展以满足病人的需要,应当进一步加强护理操作规范,以保证患者获得满意的介入治疗效果。

1 严晓霞,朱建英,赵燕,等.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J].现代护理,2008,14(6):67-68.

2 韩红梅,邓小英,方艳雅,等.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前防止再出血的护理干预 [J].护理实研与研究,2008,5(3):19-21.

3 肖书萍,王杜兰.介入治疗及护理 [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4 许奕,刘建民.破裂性前交通性动脉瘤的电解可脱弹簧,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2):72-77.

5 贺慧兰,申向英.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02-103.

猜你喜欢

弹簧圈医嘱栓塞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遵循医嘱
医嘱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