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发作期 24h动态心电图分析
2010-08-15吴珍芳王福建
吴珍芳,王福建,徐 芳
24h动态心电图 (DCG)对晕厥病因的诊断特别是对心源性晕厥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现将我院自 1998年9月—2009年3月间晕厥待查患者动态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不明原因突发晕厥患者 487例。其中,男 216例,女 271例,年龄 16~85岁,平均 (68.0±2.5)岁。在本研究中已排除脑性晕厥及因血液成分变化而导致的晕厥如低血糖、严重贫血等。
1.2 方法 主述有晕厥病史患者预约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美国世纪公司生产 3000型 3导动态心电图仪记录 24h心电活动情况,在患者自觉有明显不适或晕厥发作后马上应用人机对话装置记录突发事件,方便分析晕厥发作时的心电情况,监测结束专人分析其晕厥发作时的心电活动情况并加以告知临床医生。同时部分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供鉴别诊断。
2 结果
2.1 487例患者中,203例由于在记录中未发生晕厥,未加以分析诊断,但其均有其他的心律失常情况如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
2.2 余 284例患者中,男 117例,女 167例,患者在晕厥中记录到以下情况:(1)窦性心动过缓 40~50次/min,较其前或发作后明显减慢,其中,男 32例,女 67例;(2)快室率心房纤颤 58例,窦性心动过速 23例;(3)Ⅱ度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阻滞甚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42例;(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8例,有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各18例,10例;(5)RONT后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10例,其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8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例,最长发作时长为 4.12s;(6)起搏治疗后患者 32例,由于其未能正常有效起搏心室,DCG示心电图示有起搏信号,但无 QRS波群 13例,未能感知 19例。
3 讨论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性的供血不足所致。按其病因分为血管舒缩障碍,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血液成分异常,其中血管舒缩障碍中的血管抑制性晕厥是最常见的,其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如心绞痛、见血、情绪紧张等。而最为严重的却是心源性晕厥。
因晕厥是一过性短暂的,所以本文回顾性分析中多数患者均多次检查动态心电图才记录到 1次晕厥从而得到结果。本组中 203例患者记录中未发生晕厥,考虑的还是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多数有诱因,且在发作过程中多伴有一过性血压降低,心率在 40~50次/m in,这是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身体血管床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回心血流量下降所致。
有一些心源性晕厥,主要表现在前负荷过少如急性心包填塞,后负荷过重如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但主要的还是严重的心律失常:(1)阵发性突发性心房颤动、快速的窦性心动过速 >150次/min时失去了心房的快速充盈期,或失去了有效的心房舒张或收缩,使得心室的回心血量明显减少,从而影响到每搏量,心输出量。(2)窦性心律中因Ⅱ度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甚或是高度直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由于心房搏动频率真明显高于心室,心室与心房不同步,心室搏动次数明显少了,其前负荷过重,同时其心搏次数减少,总的心脏输出量明显减少引起脑缺血缺氧所致。(3)由于心房心室期前收缩诱发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于心率过快规则,心率为 150~230次/min,正是由于其心率过快,致舒张期缩短更明显,心室充盈困难致心搏出量明显缩减。(4)当室性期前收缩落在 T波上时 (RONT),即落在心室易损期诱发短阵室性心过速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虽发作时间较短但由于其发作时因心室分离,且心室失去了有效搏动能力为无功搏动,无明显心搏出量骤减而引发晕厥。
装有起搏器患者突了晕厥必须考虑患者的起搏器的寿命,起搏导电极位置,感知功能起搏功能能否正常启动。本资料中就发现起搏器电极脱落而出现起搏功能障碍,长时间无心搏引发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所致晕厥。
总之,晕厥中,特别是心源性晕厥检查动态心动图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是晕厥病因诊断的重要的也是惟一依据,其对诊断及其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如病态窦房结时出现慢快综合征时安装一个起搏器,已装有起搏器者必须观察期感知功能、起搏功能等以防电池、电极等的变化而引起心源性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