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
——兼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

2010-08-15李公允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课题革命

李公允

(沈阳大学 社会科学部,辽宁 沈阳 110044)

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
——兼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

李公允

(沈阳大学 社会科学部,辽宁 沈阳 110044)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各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实践中,必须认真完成的根本任务:正确、科学、系统地解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是正确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这一重大历史课题。

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理论贡献;历史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艰辛的探索,获得了一系列丰富的历史经验和重要的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就是这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成果的结晶。其中,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是正确、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并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一、正确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正确、科学、系统地解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各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实践中,必须认真完成的根本任务。

时代课题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社会现实引发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各国共产党人必须认真面对和及时解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种问题一般都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正确地解答时代课题,能够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地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其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各国共产党人不断解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来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奠基者,是正确科学地解答时代课题的实践典范。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更替的客观规律,特别是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了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问题,由于历史和实践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并没有给予更加具体的解答和阐述。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解答时代课题方面,主要是回答了“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这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革命事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本质。他强调,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并由此提出了少数或单一国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战争的有利时机,打破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首先获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观点。他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发动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列宁超越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必须在西欧资本主义主要强国同时举行革命,才能获得胜利的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列宁主义主要是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帝国主义,怎样在帝国主义时代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这一时代课题,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以及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和解放事业,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传到中国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催生出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一页。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中国的革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革命呢?毛泽东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政治相对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国家里,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其内容和方式肯定要不同于西欧和俄国。它既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也不是苏俄式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只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共同参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据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由此,我们可以说,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创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当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基础上,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并正确地回答了在新的实践中,怎样进行党的建设,以及如何科学发展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课题,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

毛泽东思想主要解答了什么样的时代课题,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和历史定位,也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中国的历史承接问题。目前,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党建等理论学术界,还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予准确的回答和系统的阐述。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际进程和历史承接关系出发,尝试着解答这一问题。

1.“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时期必须正确解答的时代课题

在解答时代课题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两种错误的答案。一种是“二次革命论”,一种是“一次革命论”。正是这两种错误的理论和实践,导致了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的惨痛失败和重大挫折。失败的教训和流血的代价,都迫切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正确科学地回答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这一时代课题。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阶段当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2]因此说,搞清楚“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时期必须正确解答的时代课题。

2.毛泽东正确地解答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这一时代课题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第一人。他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并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和正确道路,正确、科学、系统地解答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这一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世界革命的时代特点和中国革命的国情特点,明确地指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3]这种革命,既不是此前旧式的,过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也不是苏联式的,未来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要作最后对决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也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它的转变和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样,毛泽东就正确、科学、系统地解答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的问题,即革命性质的问题。根据这一正确判断,在“怎样革命”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的革命战争实际上就是农民战争。因此,只有通过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毛泽东思想的整个理论体系,特别是其核心的理论组成部分,如,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军事战略、政策策略、政治工作、文化工作和群众工作等理论,大都是围绕中国革命而提出和展开的,主要是关于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的思想理论。正是在这一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成功地完成了两个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一个革命的成果,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后一个革命,则是一次不流血的革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剥夺剥夺者”,即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消灭剥削,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革命。从此,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当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当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之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就已经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是进行过积极探索的,尝试着解答这个时代课题。但是,由于历史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其他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由于实践经验积累的不足,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的不够,这种探索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毛泽东并没有找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他只是提出了任务,但并没有完成。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课题的任务,就只能留给后人来完成了。

3.必须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上的主要理论贡献

正确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上的主要理论贡献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和历史定位问题,而且也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中国的历史承接问题。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程上看,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继承和发展上看,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历史承接关系上看,从解答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上看,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就是正确地、科学地、系统地解答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的问题。

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我们党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5]148。这是对毛泽东思想主要理论贡献的最正确、最科学、最恰当的评价。

综合以上分析和探讨,得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正确、科学、系统地回答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主要和重大的理论贡献。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历史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理论创新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理论创新的继续。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后来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问题上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5]14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才能打破思想僵化和迷信教条的禁锢,才能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毛泽东首倡的思想路线和工作原则。他指出: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6]邓小平则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确定了这样的原则,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指导我国的革命,指导我国的建设。这个原则是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根据过去革命中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总结起来,并在第七、第八两次党代表大会上加以肯定的。”[7]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特点和变化,研究和解决新问题,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3.正确解答不同历史时期党和人民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解决不同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即解答不同的时代课题,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江泽民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8]中国共产党人所收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根据不同时期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在解决不同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实践中产生的。这两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4.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才能发展。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前进道路上,筑起了一座座宏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艰难探索,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光辉历程,为后来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清晰的继续探索和前进的历史轨迹。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 邓小平.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M]∥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0.

[3]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M]∥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3.

[4] 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M]∥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300.

[5]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M]∥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M]∥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0.

[7] 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M]∥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8.

[8]江泽民.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M]∥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

EssentialTask ofInnovation ofMarxistTheory:Answer Era Questions

L I Gongyu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Education,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It is expounded that,correctly,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answer the significant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questions brought up by the social facts of different historic eras to the proletariat and its party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which must be accomplished conscientiously by the Marxists and Communis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during the practice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Marxism theory.The Chinese Communists have realized the theoretic innovation of Marxism.Among these,Mao Zedong thoughts mainly correctly,scientifically,systematically answer the significant era question of“what kind of revolution,how to revolute”in China.

era questions;Marxist;theory innovation;Mao Zedong Thoughts;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D 61

A

【责任编辑 王立欣】

1008-9225(2010)02-0001-04

2009-10-08

李公允(1955-),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课题革命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