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
2010-08-15沈加林孙亚蒙许建荣
陈 丽, 沈加林, 孙亚蒙, 戴 炯, 许建荣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127;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127;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127)
严重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据和指南推荐予以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治疗能有效减少卒中的复发。如何减少患者术前的紧张和焦虑、积极配合治疗是介入手术前护理指导宣教的重要内容。我们在 2005年1月 ~2010年6月间,通过系统化心理护理教育对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患者进行指导,较好地缓解了患者的术前焦虑和紧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 33例,男 20例,女 13例;年龄46~81岁,平均(65.7±5.6)岁。临床表现为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18例,脑梗死 19例;伴随有高血压29例、糖尿病 15例、高脂血症 9例、冠心病 8例、吸烟 9例。
1.2 动脉狭窄评估和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动脉狭窄或斑块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后再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试验(NASCET)[1]标准计算动脉狭窄程度,即狭窄程度(%)=(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 -最狭窄部位血管直径)/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 ×100%。狭窄程度≥50%且无明显血管内介入治疗禁忌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者于术前 3 d起予以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mg/d)。术中采用局部麻醉,心电监护。按血管内治疗常规,经股动脉将导引导管头端到达颈动脉狭窄近端合适位置,在示踪图指引下,采用 FilterWire(Boston公司)或Angioguard(Cordis公司)远端保护装置或 0.014微导丝小心通过狭窄处到达远端;根据正常血管直径和狭窄长度选择合适支架,将支架送至预想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根据情况用不可脱球囊导管对狭窄部位在支架输送前进行预扩或在支架释放后进行后扩。术后,予以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 000U,2次/d),口服波立维和阿司匹林。
1.3 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 内容包括术前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实行个体化教育;用录像的方法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全过程;邀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配合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为患者提供经治医生的相关资料(包括个人简历、手术例数等);告知术后应注意的各种问题;介绍缓解焦虑和术后伤口疼痛的方法;了解亲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医疗费用承受能力,提供心理支持。系统化心理护理内容深入浅出,多使用鼓励性言语。每例患者每次心理护理时间30min,连续 3 d,巩固系统化心理护理的效果。
1.4 心理护理效果评估 分别于心理护理前、心理护理后介入治疗前和介入治疗后 1 d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计算均采用 SPSS 17.0软件包完成。数据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治疗情况 共治疗血管35根,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长度 7~25 mm,平均(14.0±4.5)mm;狭窄程度 51%~93%,平均(65.2±10.9)%,治疗后残余狭窄 0%~22%,平均(9.6±4.6)%。植入自膨胀支架,均采用远端保护装置。术后住院时间 3~10 d,平均(4.8±1.6)d。
2.2 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情况 心理护理前,患者的焦虑评分为(27.5±6.1)分,心理护理后介入治疗前为(15.6±3.8)分,介入治疗后则为(6.4±2.6)分。对比系统化心理护理前与之后及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焦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治疗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 NASCET[1,2]、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3]等多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相继公布,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确立了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在治疗颈动脉病和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金标准”地位。然而,当颈动脉狭窄的部位接近颅底或颈动脉开口处以及存在多血管多处病变时,CEA治疗相当困难。另外,CEA手术有着较高的颈部神经损伤、局部血肿、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及心脏并发症等[4]。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逐渐被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研究结果今人鼓舞[5,6]。
传统认识上,缺血性卒中主要进行药物治疗,故当患者得知需要介入治疗时,常因对介入治疗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认识而表现出担忧、恐惧和紧张,甚至不信任或对治疗缺乏信心。所以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很好地配合治疗,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目前大多数心理干预属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一般性心理支持,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7-9]。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在CAS治疗前实行系统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水平,从而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患者的术后康复。在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时,需要在护理前充分了解该患者的情况,才能进行个体化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安慰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劝说性语言、积极暗示性语言及指令性语言,善于运用身体语言如眼神动作、手势及姿态,充分发挥语言的治疗性作用。与患者交谈有可能出现沉默,打破沉默的最简单的方法是适时发问。当谈话涉及到患者的隐私或难言之隐时,护理人员首先应给予同情和关心,并注意安排比较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诱导患者说出自己承受心理压力的原因,从而正确开导,使患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心理压力。
总之,护理人员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心理护理,而应拓宽心理护理的广度,挖掘其深度,全面、适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落到实处。
[1]North American Symptom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J].N Engl JMed,1991,325:445-453.
[2]Ferguson GG,Eliasziw M,Barr HW,et al.The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surgical results in 1415 patients[J].Stroke,1999,30:1751-1758.
[3]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ists’Collaborative Group.Random ized trial of endarterectomy for recently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final results of the MRC 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ECST)[J].Lancet,1998,351:1379-1387.
[4]Golledge J,Mitchell A,Greenhalgh RM,etal.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the early outcome of angioplasty and endarterectomy for 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disease[J].Stroke,2000,31:1439-1443.
[5]CAVATAS investigators.Endovascular versus surg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stenosis in the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y Translum inal Angioplasty Study(CAVATAS):a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1,357:1729-1737.
[6]Yadav JS,Wholey MH,Kuntz RE,et al.Protected carotid-artery stenting versus endarterectomy in high-risk patients[J].N Engl J Med,2004,351:1493-1501.
[7]杨红梅.介入手术患者全程心理护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81.
[8]刘伟,葛丽梅.37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74.
[9]杨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