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探究

2010-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监考作弊考场

张 玲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9)

近年来,考试作弊现象在各类高等学校学生中表现日益突出,虽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早已对此现象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但考试作弊仍屡禁不止。目前,考试作弊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为考试作弊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更有甚者会影响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社会诚信道德观念的建立和发展埋下了种种隐患。因此,对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探寻有效减少作弊行为的对策就显得尤为紧迫。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

1.思想上缺乏正确认识

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看法实在令人担忧。不少学生都认为“考试作弊没什么大不了的,别人都在偷看,为什么我不能看呢?”,“什么诚信不诚信的,只要能过关,看看有什么了不起的”。很多学生没有把考试作弊同个人的思想道德联系起来,不认为“作弊可耻”。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作弊被抓住只是运气不佳,并不以作弊为耻,个别学生还公然与考务人员理论,不积极认识自己的错误,反倒要求不予处理。

2.作弊范围广泛

近几年高校学生作弊范围较之以前有所扩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作弊学生范围广。以往由于部分高年级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院系老师等情况都慢慢有所了解,摸清了路数,就伺机在考试中作弊。而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院系老师会在新生教育中强调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而学生自己也在熟悉和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考试作弊的情况比较少见。而现在发现许多低年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对待大学的学习,或视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于不顾,也常有作弊行为。同时,不仅学习差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挖空心思,连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为了奖学金、入党也会铤而走险。二是作弊课程门类多。高校各年级中都会按国家要求开设一些公共必修课程,学生多认为这类课程与本专业不相关,或内容陈旧老套,而出现厌学和抵触情绪,平时不用功,为通过考试就采取作弊的方式。这些课程的考试往往成为巡考时的重点。现在却经常发现在许多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过程中也多有学生作弊,这些课程的学习本应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而许多学生却连最基础的专业课程都不能认真学习,为蒙混过关,就选择在考试中作弊。三是小考大考都作弊。以往学生多在学校内部组织的考试中作弊,如期中、期末考试等。虽然这样的考试作弊被发现也将面临取消学位的处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为通过考试铤而走险。但近年也发现,在国家、社会组织的各级各类考试中,如四六级考试、公务员考试、专升本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资格考试等,学生作弊事件也时有发生。有些学生为达目的,甚至参与社会上有组织有计划的作弊。

3.作弊手段花样繁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花样层出不穷,不断翻新,使监考老师防不胜防。现在比较常见的有:交头接耳相互说答案;用纸条传递答案;偷看教材、笔记;抄袭周围同学的答案;将考试相关内容写在手上、桌面上或是铅笔盒、尺子等文具上;将复习资料用复印机微缩后带入考场,伺机偷看;将多余的考试答题纸带出考场,以期下次考试时将答案提前写好,带入考场,堂而皇之地抄袭;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通过手机发送短信、飞信传递答案,甚至利用隐形耳机、作弊笔、针孔摄像头等高科技产品,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作弊。

二、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产生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转型期人们对传统的怀疑、批判,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意识系统崩塌,以“利”为目的逐渐主导了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诚信缺失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社会经济领域中,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服务质量低劣,坑蒙拐骗经营;社会政治领域中,政府官员知法犯法、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的现象大有存在;社会文化领域中,盗版他人作品,甚至是著名学者教授都在公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整个社会的诸多现象,让置身于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认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诚信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生存手段。这逐渐导致一些大学生失去对不诚信行为的耻辱感,对考试作弊行为也不以为耻。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85后”“90后”,是“独生子女新生代”。由于一个家庭只养育一个孩子,许多家庭就把子女的学业教育问题看作是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好出息,有个好职业。但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时,许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而部分家长自身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从小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对“是非”、“对错”失去了正确的判断。

再次是“读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和大学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额的教育费用、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非常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例如,就陕西省而言,高校数量居全国第3位,每年毕业生20多万,但就业率仅7%左右,2009年更是一个高峰期,高校毕业生20多万,民办大学毕业生近10万,其中女生占1/3以上,而现在公开招聘的名额不到10万。大部分学生深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习。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都觉得“上大学毕业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读书就是“混日子”,“混一张文凭”,因此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平时不用功,上网聊天玩游戏,到考试时,因面临重修、退学等压力的影响,只能通过作弊的手段蒙混过关。

2.学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一,目前一元化的课程体制忽略了学生的智力、个性、兴趣以及能力水平的差异。在一元化的课程体制下,学生学习统一的课程,不论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情况如何,都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教学。适应这种体制的学生在考试中可以获得好成绩,但对于不适应这种体制的学生,因为不愿意承担重修、失去学历学位的资格等严重后果,就选择在考试中作弊。第二,某些课程或内容陈旧且更新速度慢,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或与个人所学专业联系不大,使学生觉得“学无所用”、“学非所用”,因此对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产生抵触情绪。而考试不可避免,又多是闭卷笔试形式,为了能考试过关,学生就采取作弊的手段来应付。

其次,考试制度的因素。当前,高校考试在考试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潜在地鼓励了种种作弊行为。例如,在考试形式上,形式单一,无论是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还是基础理论课程,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且考卷中名词解释、填空、简答等类型的试题较多,这些重记忆而轻理解的考题往往比较容易作弊;在考试内容上,某些课程死记硬背的内容比较多,即使前半学期不学,在考前“临时抱佛脚”花点时间背背,也能过关,而且对于同一老师教授的同一门课程来说,近几年出的试题内容多有重复,这就又给了学生可趁之机;在考试方法上,不少高校对学生的考核仍多以期末考试为主要依据,学生“一考定终身”,而且考试多以笔试为主要形式,平时不用功的学生为争取考试过关只能“拼死一搏”,冒着风险作弊。

再次,考场纪律执行不严。在考试的巡考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监考人员尽职尽责,按要求执行考场纪律的考场,学生都能认真答题,而在监考人员管理比较松懈的考场,多有学生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伺机偷看,或双手在桌下、衣服口袋里做小动作等等一些非正常考试的行为举止。由此看来,监考人员不认真负责,对考场纪律要求不严,也是考试产生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监考老师把监考当作额外任务,在考场看书、看报、睡觉,备课批改作业,闲谈聊天,甚至随意离开考场,还有些监考老师碍于平时的师生情谊,发现学生有小动作也不及时制止,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纵容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3.学生个人的因素

第一,精神缺失。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的学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与过去相比,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有所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当代的一些大学生存在着精神缺失。具体表现在:一是基础文明水平退化,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扭曲,在文明修养方面亟待补课;二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二元化。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但是在付诸行动时言行不一,他们一方面痛恨社会上的不道德现象,另一方面却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三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个人本位的价值选择得到广泛认同,不再习惯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却更乐于定为“我的”人生目标,个人功利色彩明显。

第二,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是由于某些监考老师的不作为和学生希望不劳而获。为了及格,争高分,获得荣誉或得到奖学金,多有学生报侥幸心理企图闯一闯、试一试,在考试中伺机作弊,而监考老师的不作为也令某些学生屡试不爽。

第三,从众心理。有的学生看到平时学习不努力、学习不如自己的学生,通过考试作弊反而取得了比自己高的分数,产生了强烈的不平衡心理,认为“自己一学期的努力学习比不过人家考试时的小动作”,严重挫伤了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

三、杜绝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1.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诚实做人。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的成长容易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各样的舆论宣传手段,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和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对社会上各种投机钻营、盗窃诈骗等不法行为进行揭露并给予坚决抨击,对诚信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只有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而投机取巧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诚实守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学生中形成以“考试作弊为耻”的良好风气。

2.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外,学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自身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能及时反映相关学科的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如课堂互动、课堂陈述、情景模拟等形式,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完善考试制度。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考试制度。在试卷结构方面,可以探索采用多样的试题形式,着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些课程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小组讨论、分组完成课题、提交调研报告等形式,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或者可以尝试通过对平时成绩的考量,提高平时成绩,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权重等方法来评定学生成绩。例如,西北大学自2007年以来,就尝试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的成绩评定办法来考核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20%,主要反映学生出勤率、课堂发言、作业等平时学习中的表现情况;期中成绩占20%,教师可根据所带课程的特点及要求,采取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期末考试占60%,主要集中考核学生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这种考试成绩和评定办法若能长期实施,学生大都会意识到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对平时的自我学习不再懈怠。而平时的努力再综合期末的考核,绝大多数学生就可以轻松通过考试。同时,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也会被广大学生接受,他们会认为这些方式更有助于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发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也能有效地杜绝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

4.防止作弊,齐抓共管。首先,要加强监考力度。对监考老师作动员,使他们了解自己在监考时应持有的态度和应履行的职责,了解既然承担了监考任务就应该尽职尽责,了解自己的失职失责就是对学生的姑息纵容,而这样的纵容非但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助长学生的作弊之风,影响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其次,要加强考场巡视。要坚持考场巡视制度,成立由教务处、学生处等学校相关职能处室组成的校巡视组以及由各院系党政领导组成的院系巡视组,在考试时,加强对考场的巡视。院系巡视组着重对本院系的考场进行巡视,加强对监考老师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并规范不符合考场要求的行为,严肃考场纪律。校巡视组对全校所有考场进行巡查,了解并掌握各院系各年级各门课程的考试情况,及时通报表扬考场中值得吸取的经验办法,批评考场中不合要求的违规行为。两方面齐抓共管,不仅会加强对监考老师的督促检查,也会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杜绝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1]蔡景华.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

[2]谢倩.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9).

[3]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游细玉.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监考作弊考场
基于Excel VBA的考试管理系统设计
作弊
监考时……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没作弊
监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