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社会形象浅析
2010-08-15李东方
李东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众所周知,图书馆事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图书馆员,树立图书馆员良好的社会形象一直是我国图书馆界孜孜以求的目标。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面临尴尬:当我们奢谈图书馆员的地位时,社会对此反应漠然;当我们强化图书馆员的职能时,读者对此反应冷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一、图书馆员社会形象的含义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对人而言则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特征。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即社会存在,必然会在人们的社会意识中得到反映。所谓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就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投影,即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馆员的印象、看法和评价。而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时候,通常是从这样两个视角来认识图书馆员的:首先是仪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社会公众习惯上把人的仪表看作是心灵的窗口,是一种无声的形象化的信息传递。在图书馆工作中,仪表是馆员留给读者的最为直接的体态语言,是馆员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言行。作为一种公益性社会机构,图书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圣殿。在图书馆工作中,馆员的一言一行最能显现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最能给读者以深切的感受。因此,馆员社会形象也就包括仪表仪容和行为语言两大方面。
作为精神面貌和行为特征的反映,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代表了读者对馆员的认可程度,体现了图书馆的声望和名誉。它是读者的一种社会心理,是图书馆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响图书馆员社会形象的因素
1.社会意识因素
由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图书馆员社会形象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必然会受到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与制约。在传统观念中,各类型的图书馆,无论是公共的、专业的还是高校的,其社会地位一直不高,图书馆一直被定位成“老弱病残休养所”、“干部家属收容所”甚至“博士后流动站”。一些企业家热心赞助文艺、体育等文化事业,却很少想到图书馆。某些行政管理人员表面上同意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人员配备、福利待遇、经费落实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仍另眼相待,内心里仍把图书馆员的工作视为“看守门户”、“借借还还”,认为图书馆工作“谁都能干”、“谁干都一样”。试想,在这样的社会意识下,人们对图书馆的误解、对馆员的偏见就很容易造成图书馆员对自己的劳动价值和专业能力的质疑,很容易挫伤图书馆员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工作热情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服务质量的改善和社会形象的提升了。
2.图书馆本体因素
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图书馆本体决定了图书馆意识及其组成部分,当然也就能决定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由于我国传统的图书馆长期以“藏书楼”的形态出现和发展,重藏不重用,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图书馆都高兴地自诩为“知识的宝库”和“大学的心脏”,馆员都自觉地将自己的形象定义为“收藏员”和“保管员”。“图书馆的质量取决于馆藏”、“评价图书馆的第一指标是有多少藏书”,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图书馆界用以宣传自身职业的传统口号;“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长久以来一直被我们图书馆界奉为崇高的职业道德。这些图书馆界本身的评价标准,自然就形成了图书馆内部对图书馆质量好坏、对馆员社会形象高低的根本价值取向,自然就贬低了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和优秀图书馆员的形象。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高校图书馆虽然相继分进了一大批高学历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充实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但由于图书馆过于死板的职称制度、过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和过于封闭的运行机制,再加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知识无用论”的抬头,使得相当一部分高学历人才离开了图书馆,寻求自己的个性发展,即使另一部分仍然留在了图书馆,却也得不到人文关怀,看不见前进的方向,只能得过且过,“身在曹营心在汉”。精神状态如此,工作态度和社会形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3.馆员自身因素
图书馆是一种社会机构,其出现与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需求,其馆员社会形象的优劣也必然取决于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需求,而满足社会需求又是与图书馆员自身的基本素质以及服务能力紧密联系的。当今社会是以知识为源、以科技为本的信息时代,知识老化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张文凭,终身享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到来。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情报中心,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向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馆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学者型馆员。但有些馆员自己却看不起图书馆工作,或认为图书馆工作低人一等,或认为和书刊、读者打交道没意思,缺乏工作动力和责任感,整天混日子;也有些馆员面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挑战,既不会计算机检索,又不懂图书情报知识,缺乏上进心和紧迫感,只靠现有的一些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维持日常工作。
三、提升图书馆员社会形象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
毋庸置疑,一种职业的社会形象,是由它的经济基础和职业威望决定的。图书馆界应摒弃“等靠”的思想,积极争取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在经济实力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改善图书馆硬件设施;主动争取各级文化教育主管部门行动上的支持,在日常工作中真正重视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和科研成果,提高图书馆员职业的威望;还应经常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大众传媒传播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充分利用举办展览、开办讲座、组织群众活动等各种宣传活动吸引社会公众,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使全社会与公众认识、了解并支持图书馆。只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能关心图书馆事业,图书馆职业真正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又何愁馆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不到提高、馆员的社会形象得不到提升?
2.引进有效的管理模式,这是发展图书馆事业、提升馆员形象的保证
图书馆作为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系统中一个能动的社会主体,完全可以以更多的工作成绩、更高的工作效率赢得公众的信赖和好评。由于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目的所在,所以图书馆界应真正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不断倾听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动热忱地为读者提供完善的品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咨询需求。而对读者的服务又是通过馆员实现的,馆员是使藏书与读者发生关系的枢纽,因此图书馆界还应加强对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倡导以“敬业”、“乐业”为核心的图书馆精神。为此,图书馆领导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对馆员表示极大的理解和尊重,给予他们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主动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继续进修、晋升职称的机会。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图书馆领导既要依托一定的规章制度,坚持制度化管理,又要注意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管理。只有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科学地结合起来,优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才能调动广大读者和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读者都喜欢图书馆、信赖图书馆员,使每位馆员都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从而打造出图书馆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3.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提升图书馆员社会形象的关键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员的自身因素也影响其自身形象。对图书馆员形象的评价,尽管是由读者做出的,但归根结底是由图书馆员自己塑造的。馆员的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如何,读者都有亲身的感受和评价。广大图书馆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仪表和言行,应使自己的仪表仪容朴实、大方,行为语言礼貌、文明;还要从一点一滴的工作做起,树立业务工作上的权威形象,即能通过各种手段,准确迅速地满足读者的文献及情报需求,完整顺利地解答读者的各种咨询,做图书馆的“活字典”;尤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满足于充当知识信息的服务员、导游员和管理员,还要充当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做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向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完善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当然,馆员社会形象是图书馆的一种无形资源,是读者心目中图书馆形象的代表。分析影响馆员社会形象的因素,寻找提升馆员社会形象的对策,对于增强图书馆意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1]甘英.论图书馆的社会形象[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1,(2).
[2]龚军慧.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模式——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最佳结合[J].图书馆论坛,2006,(4).
[3]黄少宽.社会角色理论与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2).
[4]王俊杰,卢照平.对图书馆社会形象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1,(4).
[5]王新荣.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6).
[6]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