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
2010-08-15李小金朱龙凤
朱 莎 李小金 朱龙凤
(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2.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理论。创业教育课程则是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与工具,也是创业教育深入发展和培养具有创业素质人才的关键。本文借鉴美国创业教育,明确了我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继而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提出了关键路径。
一、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周永新在《高职创业教育的实施和评价》一文中指出:围绕创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和方式(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进程等)的总称便是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的特性有四:其一是指向性。培养人才的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是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的依据,其从课程内容、课程形式等各个方面只为保证创业教育课程能够实现教育目标;其二是综合性。创业教育中对于创业技能和知识的整合与创业课程形式的多变都要求创业教育课程必须具备综合性,从而实现创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其三是实践性。创业教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它更提倡自主性学习与指导性教学,因而其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的比重较为突出;其四是多样性。创业教育是从课本走向社会的实用性教育,它要求由多种课程形式相结合来培养人才的创业素质,只有实现课程的多样性才能有力地保证创业教育的实际成效。
创业教育课程是广义上的课程概念,根据其课程表现形式及作用原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大类,根据课程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创业实践活动、环境课程四大模块。作为构建学生创业素质主体结构的创业教育显性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创业实践活动三种形式。学科课程主要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传授基础理论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铺垫基础,其设置的方式主要有学科渗透、必修课、选修课三种情况;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专题讲座、项目活动、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知识传授,主要培养创业社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以“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方式体会创业知识的学以致用,最有助于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思想品质,其从性质上分为意向引导型、模拟试验型和社会实践型。对于创业教育课程而言,除了常规的显性课程十分重要之外,学校的制度、文化以及物质保障体系也同样重要,所有无法言喻的获益方式都应归为隐性课程的范畴。
二、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创业教育显性课程及其具体实施路径
创业教育课程的显性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学科课程,其二是活动课程,其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学科课程是显性课程中最为基础的课程类型,它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石,使用自主开发的创业教育教材通过学分制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传授富有本校特色的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必须通过创业知识的学科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活动课程是显性课程中最灵活的课程类型,它充分体现创业教育课程的多样性,通过专题讲座、项目活动、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为他们的创业行为树立榜样、指明方向,让其在心理上认可创业、认清风险。创业实践活动是显性课程中最实用的课程类型,它对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可以通过模拟试验、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创业者心态,也可以通过校企间的“创业园”项目提高学生的创业实战水平,锻炼他们创业中的各种心理素质。组成创业教育显性课程的三部分各司其职且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为充分实现高职高专创业教育显性课程的功能,实施途径的分析应依据显性课程的主要要素与目前主要障碍,经分析大致有“三步走”路径:
第一步,视创业教育目标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独立模块参与课程设置,加强创业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将显性课程隐性化,令学生在有意或无意间认同创业行为、树立创业意识。
设置课程时,首先向当地的知名企业咨询有关的行业动态,以确保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能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趋势,然后聘请企业顾问来指导学院的创业实践活动,最后还要定期与当地的社会劳动部门交流信息,从而使毕业生了解到最新的创业信息以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创业行为。其次鼓励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自编教材,或力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与本专业创业优势采编教材,既为将来的创业活动提供系统化理论知识,也为具体的创业行为指明发展方向。必修课具体科目的安排应根据由浅入深、由基础到提升的原则,并根据专业的区别开设创业知识的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程应科目丰富、内容广泛,让学生在选修课程中充分选择感兴趣或合适自己的科目。最后高职高专其他课程中应该渗透创业的相关知识,创业教育课程的知识渗透会加强相关联诸如电商物流类、市场营销类、财会税务类、企管人力资源类等甚至理工技术类课程的有效衔接,这种知识渗透一方面不仅可以融会贯通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另一方面还会加强教师的创业素质和教育水平,以使高职学生在学校范围内时时、处处接受创业教育。
第二步,保证创业课程的多样性,合理增加新的创业活动类型,巩固活动课程的激励效果,扎实开展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创业教育活动课程。
传统的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专题讲座、项目活动、创业计划大赛等,它们对学生快速的激励作用应加以巩固。同时,传统的活动课程应拓宽学生范围,从原来的高职毕业生增加为各年级高职学生都接受专题讲座、创业计划大赛、项目活动、现场咨询、企业家座谈等活动课程,这样才会使高职学生在入校伊始便接受创业教育的熏陶,感受创业的良好影响,近距离掌握体验创业的相关经验,更好地让传统的创业教育活动课程体现创新活力。传统的活动课程以外,探索高职高专校园内多样性的活动课程,如成立“创业者社团”、“创业者俱乐部”、校内承包小型经营项目等颇具实际意义的创业课程,这样更容易吸引众多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一同了解创业、立志创业,以便形成将来真正的创业团队,也更有助于实现创业教育活动课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步,实践为主,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增多他们的创业体验,同时实行弹性学分制,灵活考察学生的创业素质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双方共建“创业基地”,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平台,为检验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标尺,这种将专业实习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盈利的目的。最后在学科课程的学分制基础之上,明确规定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所必需达到的学分标准,但其标准应是弹性的学分范围。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接受一定程度的创业教育课程,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衡量学生的创业素质。学科课程以分数为评判学分的标准,活动课程以参加活动的情况作为标准,而社会实践活动则以规定的实践时数为基础,结合实践成果进行评判。三者之和即是总学分,用于确定学生的创业水平居于所有学生中的具体层次,从而考察学生的创业素质。
(二)适当发展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及其具体实施方法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从而认为教育性经验就是隐性课程的本质特征。其要素主要包括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和文化心理类三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针对隐性课程的要素构成,从可操作性入手,尽可能实现隐性课程作用结果的可控性和显著化。
第一步,为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及活动空间,在硬件建设上突出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加大创业教育课程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加大教材自主开发的资金、专兼职教师的选拔聘用经费、校园创业活动经费及社会实践活动的费用,这对显性课程的作用是明显的,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体验真实的创业感受。创业实践活动可以有学校自建创业基地,那么,高职高专为开拓专门的创业活动空间就在校内开放适当的小型经营项目,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获得创业体验,又灵活增加了学校的创业教育经费。大多数高职高专是寻求企业合作,共建由企业提供平台的“创业园”,为学生真实模拟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步,高职高专应制定有利于创业的激励制度及活动规章,并通过校园活动成立相当数量的创业团队。
为体现创业教育的倍受关注,高职高专应针对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制定具体的活动规章,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据可循。同时,为培养学生以创业为荣的心理,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创业激励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教育课程,参与创业活动。创业团队的培养更应在高职高专中持之以恒地进行,其主要是通过成立“创业者协会”、“创业俱乐部”等长期组织来聚集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并在具体创业活动和实践中磨练创业素质。这种组织制度上的支持,能为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课程提供人力储备和方向指引,有益于创业精神在学生之间相互影响。
第三步,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高专创业教育隐性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加强对创业精神的宣传活动,通过广播、板报、新闻等多种形式宣传创业活动,从而将创业文化融于校园文化中,鼓励更多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其次是共同提高师生的创业素质,形成融洽的教学局面。这主要是通过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来影响学生认同创业,并让教师在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中认同“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加强师生情感。最后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以满足学生创业活动的需要。如在校园内开展创业主题的文艺晚会、知识竞赛、辩论比赛、征文比赛、每周论坛等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创业心理指导、创业能力测试、创业案例分析等知识讲座,从而激发高职学生的群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并最终在宽松的文化环境中达到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目的。
[1]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Erkkil.K.: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Mapping the Deb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Kingdom and Finland,New York 2000.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李建求.创业教育:高职高专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J].教育与职业,2000,(10).
[5]秦殿军.高职高专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