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勤工助学制度,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渠道

2010-08-15马雪玉张恒泽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职业大学生

马雪玉 张恒泽

(邢台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1)

高校勤工助学是贯彻教育与实践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形式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利的条件,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对大学生就业的直接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一、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实践的检验和发展。此外,通过实践,能够认识到社会与职业对自己知识的要求和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从而克服学习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使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2.有助于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

参与勤工助学,拥有一个工作岗位,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准职业”的状态。各种职业都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参与到各种“准职业”中,通过各种岗前培训、从业教育和职业环境的熏陶可以养成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规范、树立工作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准备。同时,在对社会和一些就业岗位有所了解后,确立科学、理性务实的择业心态,选择职业时不但符合自己的特点、能力,也要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准确进行职业目标定位,使将来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更加理性。

3.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自我定位,明确今后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总体上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社会生活直接经验的感受;重知识的灌输、强化,轻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重视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其个性特长的发挥,许多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又缺乏实践的经历,因此对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不真正了解,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选择就读专业的时候就比较盲目,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进校后专业思想不巩固,因此所谓兴趣和爱好仅仅是充分发挥了理论的想象,有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还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就业方向。通过勤工助学,在实践的锻炼中能更客观地评价自我,对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增加了解,对自己性格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尝试,能清晰地知道“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为什么干”,进而更有利于形成较稳定的个人兴趣。

4.有助于促进双向选择机制,帮助大学生提前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初涉职场的大学生很难一下子定位,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的大学生只能先就业后择业,由于频繁更换工作岗位,而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但对于在学期间参加勤工助学的大学生来说,勤工助学的过程正是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和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工作情况进行了解,便于发现和选留优秀人才,学生也能对工作、对企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双方能在合作交流的一段时间内慎重选择,这实际上就是一次就业应聘的实战演练。由于勤工助学岗位的不稳定,反而使他们对更多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对自己志趣爱好更明确的认识,就可以提前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

5.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增强工作中的抗挫折能力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要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过程中,将面对各种竞争、经历各种挫折、克服各种困难、承受各种压力,通过种种历练,可以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坦然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通过职业环境的熏陶和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相互帮助,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情感驾驭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做到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勤工助学工作中,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挫折和竞争,这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工作提供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完善勤工助学,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渠道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对勤工助学的认识和定位

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的背景下,勤工助学的兴起和发展很容易使人们仅仅将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和贫困生解困的一条重要途径,因而高校对勤工助学管理的理念落后,相关制度陈旧,组织实施不力,许多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目的也是唯经济利益是图,盲从而缺乏理性。但是,勤工助学始于经济助学,但不止于经济助学。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应首先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提高勤工助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并且把勤工助学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广大师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不仅是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途径和方法,更是培养优秀学生,使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实践,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培养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

2.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新型合作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加速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较低,多停留在劳务型上。这种助学活动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经济收效较快,但它对学习专业知识促进不大,与职业发展意向相距较远。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勤工助学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个人临时性地短期打工,用人单位不可能委以重任。勤工助学就业推进功能的更好实施应使勤工助学向高层次智力型方向发展。因此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利用多种渠道,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把企业管理人员“请进来”即通过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现身说法的方法及时将企业的用人信息向学生传达,让学生对企业需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和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然后再组织学生“走出去”,即通过各种模式,让学生走出大学校门,提前将学生介绍到用人单位去进行勤工助学,特别是介绍高年级的学生到专业能力较对口的用人单位进行定期勤工助学,以便于双方作出更实际的判断。另外,可以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利用专业实习比较固定的基地和专业上对口的优势,作为专业实习时间上的补充和延伸,进行勤工助学的总体策划,进而推进校企合作,达到促进学生就业的最终目的。

3.抓好勤工助学环节,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

自从取消计划分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后,高校很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许多只能通过上课、讲座、组织活动等形式进行教育,并且其内容大多以转变就业观念和掌握面试技巧为主。但是学生的各方面条件及需求是千差万别的,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其差异性。因此,作为就业实践演练的勤工助学环节应成为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总结到理论调整战略的过程。因此勤工助学管理部门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的反馈意见,结合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获得的实际体会,进一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和帮助,指导他们进行能力的重新学习和完善,对职业规划进行战略性调整。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素养

由于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竞争意识不强,又缺乏必要的准备,许多学生对参加勤工助学存在顾虑,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再加上由于某些学生抱着临时观念和试试看的心态,在参加勤工助学时行为散漫、不守信用、不负责任、急功近利,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还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良好的合作品质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培养,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把树立正确的择业取向,追求高尚的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与实现职业的社会价值,遵守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参加勤工助学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自我和提升自我。同时在勤工助学中宣讲职业道德思想和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让勤工助学活动在客观上营造一种即将就业的氛围,使学生初步具备职业道德、能力,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很容易适应职场环境。

[1]苏俊枝.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4).

[2]刘卫琴.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3]张海燕.大学生职业辅导[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