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界定
2010-08-15胡中波刘宏兵
胡中波,刘宏兵
(1.孝感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孝感432100;2.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教学基本功是指从事教学工作、完成培养目标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传统的认为某教师的基本功好,大致是指黑板字写得漂亮、板书工整、美观,普通话标准,讲解清晰、有条理、对教材理解透彻,重点难点突出等。的确,教师这些方面的基本功很过硬的话,就能保证传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使学生比较迅速的掌握应该掌握的课本知识,可以培养出较好的知识型人才。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性的科技竞争浪潮风起云涌,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振兴科学技术,培养科学技术工作者,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世界对人才的要求由知识型转变到智能型”。教育服务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质的飞跃,高校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变化。于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智能型人才就成了各高校新的教学目标。无疑,高校教师正是完成该教学任务的直接责任人,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已经不能满足培养智能型人才的需求。新时代已经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社会对智能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掌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即教师对教学基本功的认识有待与时俱进。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阶段高校教师应掌握以下面一些教学方法和技能,即教学基本功。
1 传统师德和“一口、一手”能力
传统的师德和“一口、一手”是任何时代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要有师德。教育者要德才兼备,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疵,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一口、一手”是指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清晰的讲解和工整的板书更准确一些。这当然也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技能。
2 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掌握概念、性质和定理的能力
概念是一门课程最本质、最概括的东西,性质和定理是对概念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与剖析,是更接近实际应用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一门课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大体可以认为学生学懂了这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尽快的学懂学好一门课程,以往强调教师在讲清概念、性质和定理上狠下工夫,把它讲的既准确又透彻。这样学生就可以准确的、事半功倍的、迅速的掌握课本知识。然而,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仅仅只是知识型的人才,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都没有能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开发和培养,而这些正是智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有讲清概念、性质和定理的基本功,还应具有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掌握概念、性质和定理的能力。教师要学会把课程体系中相当比例的概念、性质、定理以及其他知识点抽象成一个个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让学生在学懂知识点的同时体会一次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励学生迎难而上,在课堂上实现已有知识点的“再发现”过程。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然而,如何把概念、性质、定理提炼成适合于学生去发现的问题?又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分析、解决和评价问题呢?这是两个没有确定性答案但却有法可循的问题。如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在目前教法领域研究较多的“探究性教学”方法中要研究的问题。非教法研究的老师当然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新兴的教法,但平时还是要花点时间学习阅读一些教法的文献。让理论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上面两个问题就会有了越来越好的答案。
导数是众多理工科都会涉及到的概念,它被定义为函数差商的极限。一般,学完极限的相关内容紧跟着的章节就是导数了。所以可以在讲完极限的复习课后,就布置3~5个有关函数差商的极限的应用题,比如说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瞬时速度,根据割线斜率求切线斜率等。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些不同的应用问题最后的归纳出来的待求极限的表达式的数学本质都是相同的。这里布置同类型的应用题就是抛给学生的第一个问题。顺着学生的发现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不同工程应用问题都用到了一个数学本质相同的表达式并不是偶然现象,在更多的应用中都会用到这个表达式,从而数学上有必要抽象出这个式子的数学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下面抛给学生第二个问题:请抽象出这几个应用问题中的共性,给这个常用表达式下个尽可能准确、严密的数学定义。这个问题目的是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完成一次导数定义的再发现过程。再在同学们给出的可能不太严密的定义的基础上修改得出严密的导数的定义,给出统一的导数记号。然后要求学生回头再用导数的定义去分析前面布置的各道应用题。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了导数的定义后一些应用问题的求解变得简单多了。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导数这个枯燥的数学概念的热情。
这样,学生学懂了导数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首先发现了在不同应用领域中具有相同数学表达式的问题,然后向老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定义式(即解决问题),最后把定义式应用到前面的应用题中去,这就是通过实践来科学的评价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全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见,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而掌握概念、性质和定理的途径是培养智能型人才好方法。从而,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钻研、掌握知识的能力就该成我们当代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即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内涵之一。
3 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构成新时代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素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诚然,一所教学型本科院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然而,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绝不能等同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人才,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融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于一体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当然需要教师自身首先就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来说,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除了对书本知识和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外,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获取。与教学相比,科研是高创造性的、更为复杂的脑力劳动。科研不仅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还需要细致缜密的研究程序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所以,科研活动在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促进教师将科学的思想方法、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向教学转化,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科研有助于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书本上的知识是永远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的,因而教科书也满足不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种不满足恰好可以成为高校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跟踪了解国内外与所教学科相关的前沿学术动态,在上课时适当的给学生讲解,这样就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书本和前沿研究之间的知识断层,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新的知识。所以说,青年教师应该把科研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来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
4 捕捉和处理教学反馈的能力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是教学的宝贵经验。学生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随时看到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问题一定要深刻反思。总之,在上课时、甚至于课间都要随时捕捉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并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对反馈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处理。这可能只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要注意的内容,然而,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是顺利实现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前提和保障,是顺利实施“启发式”、“探究式”等新兴教学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也只有及时捕捉到了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才能真正的“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启发学生,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共鸣。因此,捕捉和处理教学反馈的能力也该纳入教学基本功的内涵。
捕捉、处理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如果较多学生讲小话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学生对指定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建议可以讲讲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历史趣事、强调所学知识点的理论意义、应用意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注意力集中但是面带疑惑,可能是有些地方没有搞懂,建议与学生及时交流,找到学生疑惑的具体内容,再对症下药,通过讲解或者引导学生排除疑惑。如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且显得兴奋、轻松,这就说明师生间已经形成良好的共鸣。二是利用课间、课后时间与学生交流。如果有学生问问题,那固然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就主动与学生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本学科课程为主,但是却不一定完全是针对本课程的,生活上、思想上、兴趣爱好上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是交流的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学生也会慢慢的对教师感兴趣,对所教授的课程感兴趣。三是认真批改作业,在作业中总结教学效果。适当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作业给予恰当的、或者稍高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肯定,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总的说来,新时代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促使教师有更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 胡中波,肖建海.算法科学的教学生命性欲探究性教学[J].孝感学院学报,2008(6):93-96.
[2] 孙启民.教学基本功要与时俱进[J].教育文汇,2004(3):18-19.
[3] 麻冰涓,贺添,王慧亮.美国大学教学方法在环境专业教学中的经验借鉴[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