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仙形象

2010-08-15刘文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狐仙草堂笔记

刘文杰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谈《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仙形象

刘文杰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明清文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狐仙居多,在清代学者、小说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多是良善、友好而正义的,往往充满智者和侠士的精神,一改明清以前的负面色彩。相对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仙故事以情爱为主,《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故事类型丰富,从社会批判学的角度上具有独特价值。

文言小说;狐仙;狐狸

中国文言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唐前鬼多,唐宋人多,明清狐多。

关于狐仙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汉代。在《搜神记》里有一篇《宋大贤》,写的就是狐狸变美女惑人,被人杀死后发现是只老狐狸的故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都说狐是“妖兽也”。可见,狐狸通灵有超能力的传说由来已久。

唐代张鹜的《朝野佥载》则说:“唐初以来,百姓事多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到了明清时代,文言小说中狐仙故事十分流行。最著名的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在他们的小说里,狐仙多是良善、友好而正义的,使得狐仙形象一改明清以前的负面色彩。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那些渴望得到尊重和追求爱情的狐女们,更像是现实中青楼里雅致美丽的女子,满足了文人对女人完美品格的所有幻想。《聊斋志异》里的狐仙故事,如《青凤》、《婴宁》、《红玉》、《鸦头》、《辛十四娘》、《小翠》、《娇娜》等都脍炙人口[1]。

而清代学者、小说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则往往充满智者和侠士的精神,通过狐仙,讽刺世人和炎凉世态。与《聊斋志异》里的狐仙形象相比,《阅微草堂笔记》的狐仙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狡诈戏谑之狐;明白人理天理的“雅狐”;能够扶危济贫的“侠狐”。

一、狡诈之狐

狐狸的狡诈习性,并不是《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作者纪晓岚想要着重表现的,而是以此来讽刺人,同时还试图告诉读者,这些狐狸之狡诈多端是跟人学的。

比如,《阅微》里有一则狐狸吃白相饭的故事。

故事说有一家宅后空屋里住着一只狐狸,虽然看不见它的身影,它却能和人交谈。恰好这一家人的生活很富裕,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他家是沾了狐狸的光才发家的。于是,有人就来求这家主人帮忙,让他牵线跟狐狸交朋友。有一天,这位想与狐狸交朋友的人说,他想设宴款待狐狸。狐狸让那家人转告说自己贪吃,希望他多准备些。到了傍晚,这人准备了很多酒菜,狐狸大吃大喝。等那狐狸喝醉现原形后,才发现不只是这一只狐狸,而是好几只,这才知道狐狸带了一帮狐朋狐友来吃喝。

后来,这个希望得到狐狸帮助的人,又宴请了几次,甚至把家里的衣物都典当没了。最后,他才流露出求狐理帮忙发家致富的想法。可没想到的是,狐狸哈哈大笑,说出了几句实话:正是因为我没钱请我的那些狐狸朋友吃吃喝喝,所以才总来你这里的。如果我是有钱的,早就自己去请朋友吃饭喝酒了,何必还和你交什么朋友呢?

听了这话,估计那人会晕倒的,想不劳而获,却被狡猾的狐狸不劳而获了。

狐狸不但好吃,而且懒做。

《阅微》有一则狐狸诱人劳作的故事。有一个狐狸化成的少妇,抱着一大包装满衣物的包袱,坐在树下休憩。这位狐少妇自己对人说,本来是想骑着驴回家的,可半路上驴受到惊吓跑掉了,她说谁如果帮她把衣服扛回去,就给谁一百钱。

这时,一位少男答应帮她。狐少妇很漂亮,所以少男便向她调情,而那狐少妇也不表示反抗。可就在这时,从路边冲出七八个人,一把抓住那少男,骂道:“你小子竟然敢调戏我家娘子!”于是,那少男被狠狠打了一顿,还宣称要将他活埋掉。少男吓个半死,一再求饶。这时,有一个人说话了,“饶你也可以,可是,要罚你把那边的田埂挖开,把那些积水全都放掉。”少男当然求之不得,接过工具,就开始干活了。而那些抓奸的人,都坐在旁边监督。可怜的小伙子,直干到半夜了才把水都弄没。再看那些人,一个都不见了。

小伙子把周围都瞧遍了,发现都是芦苇什么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村子。也许是狐穴被水淹了,狐狸们才想出这个招数,诱骗这个小伙子来干这个活儿。

见色起心,被抓劳工也算是得到个教训。

狐狸狡诈,变化多端,而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阅微》里还有一则故事,让七百岁的老狐现身说法,嘲讽世人。

说济南一位叫朱子青的人有个自称已七百岁的狐友,人们只能听到它说话却看不到它的身体。这狐狸还经常去参加书生们的酒会,能说会道,才子们都敌不过它。

一天,有人说希望能见一下它的真面孔。可那老狐狸却说:你们想看我的原形,可我怎么能轻易让你们看呢?大家还是希望能见一见。于是,老狐狸问:在你们看来,我应该长成什么样呢?有人说应是位长眉毛白头发的老人,狐狸便立刻变成了老人;有人说应是仙风道骨的形象,狐狸便又变成了个道士。根据大家的想象,老狐狸不断地变成仙人、婴儿、美女等等形象。

但有人说,你这都是随意变化的幻形,我们就是想看看你的真身。老狐狸一听,便很不高兴,说天下如此之大,没有人肯把自己的真面目展示给人看,为何一定要让我显现真容呢?说完,这七百岁的老狐狸大笑不止,扬长而去。

是啊,人在世间互相都戴着面具交往,又何必为难异类呢。

人太可畏了,连有七百岁阅历的老狐仙都不敢真诚面对世人了。

在《阅微》的另一个故事里,有人问狐狸最畏惧什么,狐狸回答说“吾畏狐”,大家都很不解,人畏惧狐狸是可理解的,可狐狸怎么还害怕同类?

狐狸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

“天下惟同类可畏也。夫瓯、越之人,与奚、霫不争地;江海之人,与车马不争路。类不同也。凡争产者,必同父之子;凡争宠者,必同夫之妻;凡争权者,必同官之士;凡争利者,必同市之贾。势近则相碍,相碍则相轧耳。且射雉者媒以雉,不媒以鸡鹜;捕鹿者由以鹿,不由以羊豕。凡反间内应,亦必以同类;非其同类,不能投其好而入,伺其隙而抵也。由是以思,狐安得不畏狐乎?”[2]

听了狐狸的话,深有感触的人都说狐狸说得有道理。

狐狸的感慨,既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似乎也在告诫人:你们畏惧的应该是你们人类,而不是我这样的异类。

在《阅微》中,纪晓岚借狐狸之嘴,揭露的是人间百态,道出的是人的种种不堪与可畏。

二、明理之狐

《阅微》除了写一些害人之狐,更多的狐狸形象则是正面的,甚至是让人颇为敬佩的。

在《阅微》中,很多有灵性的狐狸非常明白是非,非常懂得道理,跟人相比,它们反而更雅致,更有品位,甚至更有仁心。

《阅微》里有个故事说,西城将军教场有座宅子,周兰坡学士住的时候,有一个狐狸也住在楼上,还经常吟诵不止。后来周兰坡搬走,换了主人,狐狸便也搬走了。直到后来,读书做官的田白岩搬到这个宅子,那狐仙才又搬来了。田白岩便在桌上留了个字条,表达疑虑并希望两不相扰。

第二天,从楼上飘下来一个帖子,上面淡墨斜行书写着了一段文字。在帖子中,狐狸说自己不愿意与俗人为邻,“此宅数十年来,皆词人栖息,”正合我意,可后来周兰坡学士搬走了,“后来居者,目不胜驵侩之容,耳不胜歌吹之音,鼻不胜酒肉之气”,狐狸我“迫于无奈,窜迹山林”。现在又换了主人,是您田先生这位有文章渊源的人,所以狐狸我“望影来归”。狐狸还发誓,以后肯定不冒犯,否则任由诉诸神明。从此,那狐狸还真的“声息不闻”,默然相处。

这个狐狸很了不起,愿意和有书香味的人相处,而掩鼻于酒肉俗人。很不容易,搬来搬去,只为与学人为邻。确实称得上是位“雅狐”。

《阅微》还有一个故事,故事说有位外地书生进京参加考试,一时找不到住处,就在一座破庙里租间老屋住下了。

过了些日子,一天半夜时,有人在窗外说:“某先生,您先醒一下,我有话和你说。我在这间老屋已住了很久,前几天我以为您是读书人,辛辛苦苦赶来京城求取功名,所以才愿意把此屋让给您去住。可是,我发现您天天外出,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我就怀疑您了。刚听您与和尚说话,才知您每天都泡在酒楼戏院里,原来您不过是一位浪荡公子罢了。我整天躲在佛台后面,生活很不方便,我现在实在不想再忍让您这个浪荡公子了。明天请您搬出去,否则砖头瓦块我都准备好了。”住在对面的和尚听到了,也劝书生快搬走。

从那以后,和尚也不敢再把老屋租给别人住了。如果有人来租,和尚就讲这件事说给人听。

狐狸对正经读书人是很照顾的,但对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则很不待见。这样的狐仙应该说是很明理的。

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照应,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又打又闹,远亲不如近邻。

《阅微》里说东光县某人家有个狐仙。一天,忽然有人抛砖掷瓦把这家的盆盆罐罐打碎了,气得主人大骂了一通。

这天夜里,狐仙敲着这家主人的窗户说:“您睡了吗?我有句话要跟您说,咱们邻里街坊住在一起,小孩子不懂事,免不了有冒犯的地方,这是常有的事情。您能担待就尽量担待,不能担待的地方,就告诉他的父母或兄长,他的父兄会处置他的。您却开口就骂,这在道理上是说不过去的。况且我们这类人出入没有形踪,往来无法预测,都是您听不到看不到提防不到的,而您却伸胳臂撸袖子地要与我们为难,这又有什么好处呢?按说您也一定斗不过我们,还是请您仔细思量思量吧。”这人急忙披衣坐起,连声向狐仙道歉。从此以后,他们便相安无事。

东光狐的话句句在理,与邻居相处不能动辄辱骂不休。

平白无故受人诬陷,心里总是不好受的。连狐狸遇到这种事,也要为自己讨个清白。

《阅微》里有一位卖花的老妇说,在京城一座宅院的附近,有一个闲置的园子,园中住着很多狐狸。

一天夜里,有位美艳的少妇翻过矮墙,与邻居一青年约会。少妇害怕走漏风声,就冒称自己是园子里的狐女。那青年已被她的美艳迷住了,也不管她是什么狐不狐了。过了一段时间,少妇家的屋上忽然瓦片乱飞,骂声不绝:“我住在这个园子里很久了,小孩子淘气,扔砖掷瓦,打扰邻居,这种事倒是有,但却没干过见不得人的事,你为什么向我身上泼脏水?”这对男女的风流韵事,就这样败露了。

真是奇怪,狐狸往往假冒为人,可这位少妇却假冒狐狸。人们常把善于媚惑人的女人比做狐狸,而这个狐狸却比人还贞洁。

心眼好的狐狸,让人感到温暖,也让人对人类自己感到些许厌恶。

《阅微》里有个富人家的小女仆,听说她母亲沿街乞讨,快要饿死了,就偷了主人家三千钱给了自己的母亲。这件事被其他奴仆告发了,小女奴被狠狠地鞭打。

富人家有座小楼,狐狸借住在里面,几十年都没惹什么乱子。这天女奴被鞭打时,楼上忽然哭声大作。

主人问怎么回事?狐仙在楼上说,我和你们虽是异类,但也有人的心肠。我们可怜这个女孩子还不满十岁,却为了母亲遭受这样的毒打,忍不住难过得哭出声来。主人听了把鞭子扔到地上,好几天面无人色。

小女孩偷钱固然不对,但为了乞讨的母亲,情有可原。

常言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哪想到狐狸比人更有同情心。

狐狸调戏愚弄人,也是毫不客气的。

《阅微》里有一则狐狸戏谑人的故事,故事说有一个大柴火垛,年头很长了,传说有狐狸住在里面,人们都不敢轻易冒犯它。

有个佃户喝醉了酒,倒头躺到柴垛旁边,同辈告诫他小心触怒了狐仙。佃户不但不听,反而破口大骂。忽听有人说:“你醉了,我不和你计较,先回家睡觉去吧。”

第二天,佃户到地里去看瓜。媳妇挑着担子来给他送饭,远远地看见一个红衣女子和丈夫坐在草棚里。红衣女子见他媳妇来了,惊慌而起,匆忙跳墙跑了。

佃户媳妇以为丈夫有了外遇,顿时怒不可忍,猛地抄起扁担一阵痛打。佃户百口莫辩,被痛打了一顿。她媳妇打累了,才停下来稍作休息,嘴里还不住地骂。

忽听树梢上传来阵阵笑声,佃户这才明白自己被狐仙戏弄了。

人类知道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可狐狸呢,竟然也很重视教育呢。

《阅微》里有个狐狸教子的故事,有位私塾老先生从古墓旁路过,听到鞭子打人和责骂声:“你不读书识字,就不能明白道理,将来说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来。等到触犯了天律,你后悔就晚了。”老先生心想,这荒郊野外,是谁在这里教育子女?仔细一听,那声音却是从狐狸洞里传出来的。

人不受教育不行,看来狐狸不学习也不行,否则会走歪道的。

不诚信难以立足,撒谎只能得到一时的好处,诚信才能一世受用。狐狸骗人也会吃亏的。

《阅微》里有个故事说,山东有个女孩,被狐狸媚惑了。女孩的父亲找到了狐仙的巢穴,并抓住了一只小狐狸。这位父亲与狐仙约定,如果狐狸放过他的女儿,他就放小狐狸。

女孩的父亲放了狐崽儿,可是狐仙仍不放过他的女儿。女孩的父亲大骂狐仙负约,狐仙却说,人与人相互欺骗的事多了,为什么只骂我们。女孩的父亲恨透了狐仙,就让女儿劝狐仙喝酒,并在酒中放了砒霜。狐仙饮酒中毒,顿时现了原形,踉踉跄跄地逃走了。

第二天夜里,一群狐狸来女孩家大闹,女孩的父亲声色俱厉地讲明了事情始末。就听一只老狐狸说,可悲啊,看到人相互欺骗就跟着学,却不知道天道有报应,善于欺骗的人最终也被人欺骗。这位主人的话很在理,触犯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都回去吧。这位老狐狸还算是有见识的。

在别人背后说闲话,搬弄是非,是世人的一大癖好。然而,狐仙却以之为耻。

《阅微》里有个故事说,沦州有位盲艺人蔡某,他与狐仙有交情。当时发生了一件因闺房闲话而引起的官司,人们议论纷坛,说什么的都有。

一次,蔡某与狐仙饮酒,偶然对狐仙聊起这事儿,便问狐仙这事的详情。狐仙不高兴地说,我们这类修道的人,怎能干预人家的私事?况且卧房秘地,男女幽会,暖昧之情很难说得清楚,极易引起嫌疑。

狐仙说,即使果真有这种事,又与外人有什么相干?只图自己一时嘴上痛快,给人家子孙后代留下几辈子的羞辱,这样做伤天地之间的和气,招鬼神的忌恨。这些闲话往往疑神疑鬼,捕风捉影,而传话的人再铺张点缀,添枝加叶,说得活灵活现,犹如亲眼所见。这让当事人忍不能忍,辩也不能辩,往往导致抑郁难言,含冤丧命。

狐仙还说,死者的怨气难消,如果他们变成鬼神怎能不报复?这种传播闲话、搬弄是非的人,恐怕阴间的刀山剑树之上,不会不为他留个座位吧。”

狐仙最后对好友蔡某说,作为一个淳朴实诚的人,听到这种事,应该掩耳避开才是,难道你失明了还嫌不够,还想再割掉舌头吗?狐仙说罢,扔下酒杯径直离去,从此再也没了踪迹。

这个狐仙很有高士之风,除了懂得不议人非之外,还懂得此种朋友不可择。

狐仙的一番话,哪里只是说给喜窥人隐私的蔡某,分别是在给喜欢道人是非的世人们上课。

三、侠义之狐

狐仙中也有侠义者,能扶危帮贫,解人困顿,可谓狐中极品。

《阅微》里有一则狐狸开仓放粮回报富翁的故事。

故事说有个全乡最富的人,积存粮食达一千多石。那年收成不好,老百姓都挨饿了,可他紧闭仓门不肯卖一粒粮食。忽然有一天,富人召集仆人放粮,而且亲自写了一张红纸贴在门上。红纸上的内容是,时逢荒年,人人饥饿,现在他准备把历年积存的粮食全部借给乡亲,每人限一石,即日起请自备口袋箱子来领,迟了就没有了。

附近的百姓听到消息,都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不到一天粮食就没有了。有人请求拜见主人面谢,主人却不知到哪儿去了。家人慌忙到处寻找,却发现他躺在一间破屋子里睡得正香。

众人惊愕地在他的身边找到一张纸,上面写着:积粮不散,是产生怨恨的根由。千家挨饿而一家吃饱,抢劫就不可避免,这样不就名利两空了吗?我感念你的旧日恩情,为你买德。望你原谅我的独断专行,这是我所期望的。

原来富人花园中有间老屋,有个狐狸住了几十年,直到屋子倒塌后狐狸才搬走。当时人们确实有放火抢掠的打算,有了这次开仓放粮,才转危为安。

《阅微》里还有一个刘某,也被狐狸“仗义疏财”过。

这则故事说有一年除夕,凡是刘某的穷困亲朋,都得到了刘某送来的几两银子。大伙儿很惊奇,都觉得这不是他平时的作为。不久,便听说狐狸从刘某床前的钱箱里偷去了二百两银子,却留下了几十份感谢信。刘某的钱财都是靠投机取巧剥削来的,所以狐狸就把这些不义之财散给了穷人。

狐狸这样来处置,还是蛮侠义的。

爱财之人,视钱如命,吝啬无比。

《阅微》里说有个叫孙天球的人,把钱财当成命根子。他白手起家,积累了千金家财,可妻子儿女却挨饿受冻,他也视他们如陌生的过路人,他自己也同样忍受冻饿,不肯轻易花一文钱。当他病得快不行的时候,就把所有积蓄摆到枕头前,抚摩着这些银子,不舍地哭着死去了。在孙天球未死之前,狐狸时常来戏弄他,把他的钱财悄悄地拿走,让他急得要死,然后再让他在别处找到这些银子,这种事已不止一次两次了。孙天球的钱财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狐狸怪他太吝啬,只是戏弄他一下罢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轻取,取了也会散尽的。

《阅微》里说仪南公家里的当铺有个伙计叫陈忠,主管采购菜蔬。同伴们都说他近来捞了不少外快,应该请大家吃一顿,陈忠却死不认账。第二天,陈忠发现,他积攒的几千文钱只剩下了九百。

当铺的楼上一直住着狐狸,陈忠怀疑是它们干的,就试着去敲门询问。狐狸果然爽快地承认了,说箱子里的九百钱是陈忠的工钱,它不敢拿。其余的钱都是陈忠每天采买菜蔬时克扣的,本来就不属于他。今天是端午节,它已经买了一些粽子,一些酒肉,都放在楼下空房子里了。陈忠到楼下开门一看,果然有一堆吃的放在那里。他一个人吃不了,只好与大家分享了。

这个狐狸真会恶作剧,不过倒很大快人心。

人世间每个贪官身后如果都有个这样的狐狸监督着,那老百姓天天烧香都愿意的。

《阅微》里还有一则狐狸帮人清算糊涂账的事。

故事说京城某个道观里,很久以来就住着狐仙。道观里的道士开设道场,募集了不少钱财。做完法事之后,道士和他的徒弟们凑到神座的灯下,结算进出账目。算来算去发现缺几两银子,师父说这银子让徒弟侵吞了,徒弟说是师父算错了,算盘珠扒拉得噼啪作响,直到三更天也没有算清楚。忽然,房梁上有人说话了,什么人还在这里吵嚷?搅人睡不着觉,那几两银子,不是后巷刘二姐向你索要金戒指,你醉醺醺地掏出来塞给她了吗?怎么这会儿忘了呢?”徒弟转过脸去捂着嘴偷笑,道士这才一声不吭地拿起账簿走了。

这个当师父的道士,脸可丢大了,非得让狐狸在众徒弟面前揭发才老实。狐狸堪为敢说真话的侠士。

与《聊斋志异》里的狐仙小说相比,《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故事篇幅更短小,讽刺力度更强,更重要的是,《聊斋志异》里的狐仙小说主题以情爱为主,而《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小说主题则更丰富,涉及到了人性的方方面面,因而从社会批判的角度上看,《阅微草堂笔记》更有其独特的价值[3]。

[1]李剑国,陈洪.中国小说通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纪昀,汪贤度.阅微草堂笔记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李剑国.中国狐文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Abstract:The fox spiritmakes up the majority of images in classical Chinese fiction of theMing and Qing.The fox spirit in the QingDynasty scholar,novelist Ji Xiaolan's“Yuewei Notes”,are mostly kind,friendly and just,often full of wisdom and chivalrous spirit,changing its negative color beforeMing and Qing.Compared with Pu Songling'sStrange Stories from a Scholar's Studio,where the stories of fox spirit are featured by love those inYuewei Notesare of various types and have a unique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riticis m.

Key words:classical Chinese novels;fox spirit;fox

(责任编辑:刘东旭)

The Image of Fox Spirit inYuewei N otes

L IU Wen-jie

(Suzhou Polytechnical Institute ofAgriculture,Suzhou 215008,China)

I206.2

A

1001-7836(2010)10-0129-04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0.052

2010-09-06

刘文杰 (1973-),女,黑龙江泰来人,讲师,文学硕士,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狐仙草堂笔记
洪阳洞寻友
草堂旧事
世有白狐仙,一笑百媚生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
小狐仙操纵的爱情
猴警长办案(3)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