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2010-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思维

卢 嫚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0)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卢 嫚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0)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研究创新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的内涵,指出我国高校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据调查,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413万人,就业签约率仅为33.7%,其中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一方面是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诸多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却又呼吁中国高级创新人才的大量缺失[1]。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界人士最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一、创新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内涵

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待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创新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创新教育的内涵还可以用四个“不是”和四个“是”来表述,即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单纯训练学生发明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英才教育,而是一种面向个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只重结果的教育,而是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以挖掘个体某项创新潜力为价值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要从个体的心智世界源源不断地诱导出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

创新教育模式是指不同国家、地区和学校研究者在长期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系统的具有某种优势的创新教育,它是创新体系和方法体系的总和[2]。它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产生鲜明的教育特色。

二、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够强

在我国,受制于中庸之道社会心理和中央集权统治传统的长期影响,循规蹈矩的社会心理根深蒂固,民众对于新奇的事物普遍存在一种保守、害怕甚至敌对的态度。现今,各大高校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上课老师讲,学生记,阶梯教室中一名教师对应上百学生,上课时师生间缺少基本互动。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记什么,没有思考,没有疑问,只是一味地接受,那就更加谈不上创新了。

2.实践环节薄弱

学生实践是学生将书本的知识进行整理运用的最有效手段。也是高校学子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前的最好阶梯。可是许多高校都只注重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3]。大多数高校只将实践环节停留在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其中实验环节也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未真正做到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解决设计实验。并且好多高校因设施不完善,将本来少之又少的实验一再压缩。校外的实习又只流于形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改思路难以实施。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只有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将“创新”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作为高校教师来说,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分析研究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创造有特色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2.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是进行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在制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时,注重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完善的重要意义。合理不仅从知识的类别上,不能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合理学习与积累上有所偏废,而且指对这些知识潜在的价值取向、思维优势的合理配置。人类知识已进入了多学科相交叉相通融的阶段,知识面越宽,人的创造素质就越高,就越能开阔视野,进行广泛地联想、想象[4]。所以,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在通识教育基础上,搭建专业教学平台。

同时选择前沿性的知识作为专业选修课。所有这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学科最新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把握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动态,了解其前沿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理论与技术知识,而且要发展创新思维。

3.教学改革为培养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为培养创新思维营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形成一种创新的体系和氛围。在课程设置上,应打破以往学科专业局限,拓宽课程内容,从发展学生兴趣出发,多开选修课程,为学生思维的充分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在教学方式上,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情景教学,重视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给大学生提供锻炼思维的机会[5]。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及不同见解,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考核评定上,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知道成才的标准是什么,改变每个学生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创新。

4.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土壤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重视、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不仅能出真知,而且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数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土壤。

以前实践教学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强化和验证,为了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上还需要改进。比如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在完成基础性实验的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开设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可以是教师出题、学生设计方法;也可以是让学生自由想象,以实现高层次的创新[6]。在实习课教学中,应改变过去的那种让学生去工厂、企业参观、写总结的形式。要加强对课程设计等实习环节的重视,使学生在实习中切实经受锻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面对失败不退缩,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成为新一次创新的动力。

总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很重要。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正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注重教学改革和实践环节,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吴宝贵.关于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思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5 -119.

[2]王秀丽.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罗承选,等.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4]周海涛.大学课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5]徐涌金.大学生素质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6]仇静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 [J].经济师,2007, (4):109-110.

Abstract: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core obj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By studying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teachingmode.Thispaperputs for 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corresponding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ve talents;trainingmode

(责任编辑:朱 岚)

The New Thoughts on the Tra in ingM ode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 iversities

LU Man

(College of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Normal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G641

A

1001-7836(2010)10-0013-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0.006

2010-04-12

卢嫚(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教。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才云
思维跳跳糖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思维跳跳糖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