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2010-08-15员金松
□文/员金松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模式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历了孕育、形成和发展阶段。国外农业产业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步形成的。在农业产业化的浪潮中,各国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北美、欧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业等产业,都普遍推行了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体制,有的已实行跨国经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也纷纷出现了“农、工、商综合体”之类的模式。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合作社模式。主要有农牧业生产合作、生产资料供应合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经营管理和技术信息咨询合作以及信贷保险合作等。这种模式在欧洲较普遍,大多是中、小农户自愿联合集体加工或销售,社务由全体社员协商,一人一票,民主议决,其收入一般是在扣留必要的公共积累后,按社员投入多少进行分配。在合作社巩固和发展的基础上,各地合作社又自愿按产业联合,逐步组成从地方到中央的联社。例如,芬兰25,600个奶牛户(占全国80%),组成47个乳制品合作社,经营牛奶的加工和销售。经过资产重组,以股份制形式组成全国联社性质的公司,产品多达1,400种,加工量占全国的77%,年营业额已达18亿美元之多,企业资本迅速扩张,竞争力大大增强;美国家庭农场一般都参加几个不同性质的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参加2个合作社;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1~3个合作社,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最高联合机构是设在波恩的德国赖夫艾森合作联社,它代表农民在经济、法律、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利益,负责咨询并设立合作组织基金,保持与政府及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的联系。
(二)专业协会模式。这是一种由农民为主体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把分散的农场或农户通过市场开拓和技术、信息服务等环节联结起来,形成利益结合、互相依赖的社会化生产和销售服务体系。如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是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共同出资建立的农民自我服务组织,其组织系统包括区、县、中央三级,业务范围包括信贷、购买、销售和生产指导等,日本农协批发的农畜产品占批发总量的60%以上;澳大利亚设有全国羊毛协会、羊毛销售经纪人协会、羊毛出售商协会和羊毛加工者协会,分别代表羊毛生产者、经纪人、销售商和加工商的利益开展业务,这四方面的代表共同组成澳大利亚羊毛交易所,经营全澳90%以上的羊毛。该所在全国设立8个销售中心,每个销售中心是一个大型的室内市场,陈列着各种展箱、样品以及质量鉴定书和价格标签,买主与经纪人签订购买合同,一般经纪人收到羊毛后两周内将其卖掉,收取货款。
(三)企业集团模式。这是国际国内资本向农业倾斜而形成的综合或专业的企业集团。如意大利的全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菲亚特集团、皮雷利集团所经营的大型农场和公司以及水果收购、分级、贮存、保鲜、加工和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综合企业。企业集团向农业生产者提供财政、物资和技术援助,参与农场(农户)的经营管理,并根据市场情况对农畜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供货时间等提出严格要求,农业生产者必须按合同的约定进行大批量的、均衡的、标准化和高质量的生产,不能满足合同要求的农业生产者将被淘汰。近年来,跨国农业企业集团迅速崛起,他们在兼并有关食品加工企业之后,成为世界性的跨国农业集团。如可口可乐公司1990年收买了与食品加工有关的销售额达39亿美元的华垂斯食品公司,一跃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跨国农业综合企业。
(四)其他模式。韩国的农协和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韩国农协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社区福利,开展资金存贷、生产要素购买、农产品仓储、运输、加工、营销、保险,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研究、出版和教育等支持性活动,深受农民欢迎。泰国的“农业工业化”战略与“政府+公司+银行+农户”模式,使农业从单纯的原料供给者上升为制造业的参与者,使产品加工业成为泰国出口业的支柱,使农业和工业的关系进入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新阶段,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前苏联的农业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等。
国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管采取哪种模式,都是立足农业,发展农业一体化,以农业生产结构转变推进一体化发展,在一体化结构中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扶持一体化发展。
二、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特点
(一)主导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突出。美国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化农业,通过长期演进,已形成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美国的蔬菜生产,50个州中有37个州从事商品蔬菜生产,但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西南、东南的亚热带地区和北方地区,形成四大产区:西南冬季蔬菜基地,其产量占全国首位;中南冬季蔬菜基地;东南冬春早熟蔬菜基地,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北方冷凉蔬菜产区,主要生产洋葱、马铃薯等。以上四个产区的蔬菜产量约占美国蔬菜总产量的90%左右。荷兰是农业产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区域化布局突出,大田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水果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西部主要是花卉、蔬菜和畜牧。加拿大以生产优质小麦而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在总体生产布局集中的情况下,根据各自优势,形成几个类型,在西部主要生产优质的硬质红粒春小麦,出口50多个国家,南部生长期长且气候温暖,适宜生产硬粒麦,在中部地区生产草原春小麦,以满足市场上对中等品质小麦的需求。
(二)农业组织化程度高,具有很强的开拓市场、组织生产、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建设上,丹麦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搞得很好,主要靠加工企业带动,他们的畜禽产品全部经过加工才进入市场。丹麦最大的一个屠宰加工厂,每天屠宰1万头猪,有约5,000农户提供猪源,加工鲜肉和数百种肉制品,75%的出口,通过这个加工厂,很好地把农户和国外市场连接了起来。
(三)农业科技进步大。目前,国外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75%以上,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加拿大用于农业科研的费用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大于2%,在联邦政府对自然科学的总支出中,农业科研的比重约占12%。韩国为了推进农业的研究与开发,有关部门成立了农业技术政策审议会,主要是在农产品基地建立品种研究所,把农村指导所改为地区农业开发中心,大力提高以基地为中心的民间技术,农业水产部门为开发农林水产尖端技术,确定了230项课题,将在近几年内投资170亿美元进行农业育种、种子处理、机械化和自动化系统、遗传工程技术、产品生产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
(四)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大,农业保障体制健全。法国在1962~1986年农业预算拨款增加了14倍以上,同时规定凡符合政策要求和国家计划的项目均可得到优惠的贷款,利率为4%~6%。欧共体通过制定干预价格(最低价格)与门槛价格(最低进口价格)等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以防谷贱伤农。在西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政府对为农业提供低息贷款的金融机构予以补贴,对合作社、私人银行所发放的农业贷款,广泛提供担保,补贴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帮助兴修水利和实现电气化,为农民免费提供农用辅助设备,等等。
(五)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内在机制已完全形成。芬兰最大的乳制品联合生产企业瓦利奥公司,是一个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和集团化公司,公司从奶牛的饲养、原奶的收购、运输,到乳制品的精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出口进行一体化经营,不仅效率高、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而且随时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该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33个乳制品加工厂,加工能力占全国牛奶加工总量的77%左右,产品种类多达1,400种,年营业额达到18亿美元。
[1]高煦照.农民增收问题的制度因素及制度创新.甘肃农业,2006.8.
[2]耿明斋.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若干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