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模式
2010-08-15柳清兆
□文/柳清兆
随着施工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现代施工企业管理已逐渐成为一个由人事管理、施工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诸多系统构成的庞大的系统管理工程。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经济活动,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无疑是现代施工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但是,从施工企业的现状来看,财务管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模式,财务管理滞后于市场经济对施工企业的要求,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妨碍了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完善,因此,深化财务改革,挖掘财务潜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的运作方式进行改革,构建与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乃是当务之急。
一、构建适应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机制应树立的几个观念
根据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的现状,构建适应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除了应树立市场经济的基本观念之外,还应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一)成本效益观念。其核心是要求施工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应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按成本效益观念的要求,在较长的时期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施工企业在过去的成本核算中,往往是采用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需要多少成本的方法来进行成本核算。随着目前公路招标制的广泛推行,工程中标价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定额,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转变成本效益观念,采用倒推成本法,即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倒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最低成本。
(二)风险与收益均衡观念。获取收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未来情况下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引起的,与收益的获取相伴随的一种客观现象。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施工企业招标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企业在收益获取方面伴随更大的风险。风险与收益均衡观念的核心是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但收益既定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三)资源合理配置观念。资源通常是指经济资源,即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指资产的合理配置,而且泛指企业的人、财、物等经营要素的有效搭配与协调。资源合理配置观念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的各相关财务项目必须在权额上和结构上相互配套与协调,施工企业有其点多线长的自身特点,更应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获得满意的效益。
二、构建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
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寻找建立适应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模式,是一条有效途径。概括地讲其模式是:全面建立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心,围绕效益实绩,实行事后考核,兑现财务政策,把企业财富最大化作为目标渗透到施工生产全过程的财务运行机制。
(一)以财务预算为前提,做好事前预测与规划工作。预算化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有“信息经济”之说,市场风云变幻,能否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更是施工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从计划经济脱胎出来的施工企业管理模式,要想有生命力,就必须适应市场对施工企业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财务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对策,使财务管理以目前被动应付和机械算账转变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
施工企业财务预算是由其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本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施工决策和目标规划的财务数量说明和责任约束依据。它侧重于利润效益,考虑动态因素多,具有高度的总括性,涵盖了施工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的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一切施工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政策,强化财务控制,借以加强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带动和推动施工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其主要内容有:(1)围绕施工目标利润,编制施工财务预算,巩固财务目标在企业计划指标体系中的中心地位;(2)围绕实现施工财务预算,落实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兑现财务政策。为推行预算化财务管理,需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首先,要强化财务信息的集成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的预警能力,建立灵敏准确的施工企业财务反应机制,保证财务预算的实施和管理计划的实现。为此,要建立三大系统:(1)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从会计数据中选择或简单加工外部信息的做法,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提高信息的加工程度,做好内部与外部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同施工生产信息相结合,实现物流和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2)施工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工程。建立施工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财务分析报告,及时提出财务建议和备选方案。施工企业对内的财务分析报告应以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为主,内容要详实,数据要具体;(3)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施工运行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财务评价指标反映。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财务信息,把握并连续不断地反映施工企业动态趋势,直观表达施工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预算执行情况,对照有关指标的最大允许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超前提出财务建议,使财务管理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其次,要建立并完善施工企业内容财务制度,使预算实施有法可依,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要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财经法纪,加大财务监督力度,督促施工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在财务制度许可范围内进行。
再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施工企业内容责任制,正确划分各部门的责、权、利,划小核算单位,确立责任中心,全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二)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制,对施工企业资金运行实行财务监控。(1)建立优化资金结构的约束机制,抓好资金的结构管理;(2)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3)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具体实施中,为保证上述资金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进行下面的实际操作。
首先,流动资金实行集中控管和分工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部门根据施工企业效益、收入、成本等既定目标编制资金来源与运用计划,并按资金管理部门切块下达,包干使用,超过不补,奖惩挂钩,加强日常监控、分析。
其次,按月编制资金调度计划,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财务部门根据施工企业施工和其他用款需要,分清轻重缓急,经过综合平衡,编制月度财务收支和资金调度计划,经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后执行。资金审批必须集中,实行最高负责人“一支笔”审批。
再次,强化施工企业内部结算中心作用,资金实行有偿占用。
最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分级归口管理,财务处、设备处、施工单位三结合协调负责,以财务处为主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施工队、机械班组、个人,与岗位责任制挂钩。
(三)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优势。施工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施工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的管理水平尤为关键。
(四)围绕效益实绩,实行事后考核,兑现财务政策,促进财务运行机制的完善。财务部门的期终决算要和财务预算相衔接,依据各责任部门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效果,提出绩效考核意见。可实行月度预算考核、季度兑现、年度清算办法,清算结果奖惩到位,使财务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有效结合起来。同时,预算委员会要及时针对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分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适时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财务对策,可调整部分或整个预算方案,从而使下期财务运行能够有的放矢,更趋于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