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对淮南、淮北解放区的进攻
2010-08-15汪谦干
汪谦干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对淮南、淮北解放区的进攻
汪谦干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停战协议后,国民党政府仍加紧战争部署。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国民党军队对淮南、淮北解放区一直采取蚕食政策,经常发动小规模的军事行动。7月16日,国民党军队4万人在第五军军长邱清泉的指挥下向淮南解放区发起进攻。7月26日攻入天长、30日占领盱眙,随即占领淮南解放区。自7月18日开始,国民党军队在第八绥靖区司令夏威指挥下,分三路向淮北解放区进攻。11月24日占领了淮北津浦路东地区,12月6日占领了淮北津浦路西地区。国民党军队占领淮南、淮北解放区后,立即开始了政权重建,并对解放区人民进行了报复活动。
国民党军队;中共军队;淮南解放区;淮北解放区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停战协议后,国民党政府仍加紧战争部署。驻扎在安徽的国民党中央军主要是第十战区,尤其是第二十一集团军所属部队。4月,第十战区长官部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撤销,在蚌埠成立第八绥靖区。在安徽的地方部队主要是省保安司令部所属部队。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国民党军队对淮南、淮北解放区一直采取蚕食政策,经常发动小规模的军事行动。7月16日,国民党军队4万人在第五军军长邱清泉的指挥下向淮南解放区发起进攻。7月26日攻入天长、30日占领盱眙,随即占领淮南解放区。自7月18日开始,国民党军队在第八绥靖区司令夏威指挥下,分三路向淮北解放区进攻。11月24日占领了淮北津浦路东地区,12月6日占领了淮北津浦路西地区。国民党军队占领淮南、淮北解放区后,立即开始了政权重建,并对解放区人民进行了报复活动。
一、国民党军队的军事部署
虽然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停战协议,但国民党政府在军队整编过程中仍加紧战争部署。早在1月1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在召集各部门主官开会时就要求陆海空各军“密为准备,如中共听命,则国军各师固应趁此时机,充实整训,如其背信抗命,则我有充分准备”[1]387。到这年夏天,国民党已把80%的正规军即193个整编旅158万人调集到内战前线。6月1日,国民党又对军事指挥机构进行调整,裁撤了军事委员会及所属各部、会、厅、处、局,在行政院设立国防部,掌管军政及军令等事,以使军事指挥系统更加统一和集中。13日,国民党更制定了进攻解放区的战略方针,即:东北应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平衡发展,长江以北应以军事为主,政治经济为辅,长江以南则以政治为主,但仍配合军事要求;共军利持久,国军利速战,以国军之优攻共军之劣,防国军之劣取共军之优为制胜要诀;准备时间要长,作战时间要短,战前准备极端重要,兵员粮弹补充愈快愈好,要统一战术思想,节约兵力,集结机动使用。其作战计划是:“应关内重于关外。关内首先打通津浦、胶济两铁路,肃清山东半岛,控制沿海口岸。”[2]510即在战争初期将战略进攻的重点放在华北和华东的部分地区,尤其是苏北到山东一线。蒋介石希望达到的战略目标是:“第一部必须把匪军所占领的重要都市和交通据点一一收复,使共匪不能保有任何根据地。第二步要根据这些据点,纵横延展,进而控制全部的交通线”;“我们作战的纲领,可以说是先占领据点,掌握交通,由点来控制线,由线来控制面,使匪军没有立足的余地。”[3]112-113
在华东地区,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区是江苏的苏中和苏北解放区、安徽的淮南和淮北解放区及山东解放区。负责指挥华东战事的是以薛岳为主任的徐州绥靖公署,它辖第一(无锡)、第二(济南)、第三(徐州)、第八(蚌埠)4个绥靖区。在此方向,国民党“正规军有58个师(旅),连同保安部队,共50余万人,占其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三分之一。”[4]259其军事进攻的重点是:“以徐、蚌地区国军,极力向东、西发展,在第一绥区及第五军北进支援下,合力规复苏北、皖东,彻底歼灭地区之匪军。同时打通胶济线,并准备继续向鲁境进出,寻求华东陈匪主力,实施决战。”其作战计划共分三期,即:第一期,徐蚌方面扩展周边空间,江北方面进至天长、盱眙、如皋、海安线;第二期,徐蚌方面西侧贯通陇海路,东侧进至运河线,江北方面进至东台、高邮线,山东方面打通胶济路西段;第三期,徐州方面廓清鲁西,进出两淮,肃清苏北;山东方面打通胶济路全线。指导方针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次完成碉堡线,防匪反扑,确保既得成果。”[2]530
在安徽,国民党中央军即“国军”主要是第十战区,尤其是第二十一集团军所属部队。1946年4月,根据国民党军事复员会议精神,第十战区长官部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撤销,在蚌埠成立第八绥靖区,夏威任司令官[5]233,刘和鼎、张淦为副司令官,归徐州绥靖公署指挥。第八绥靖区统领由原第二十一集团军所属的第七军、第四十八军、第八十四军。此后,所部进行了整编,原第七军整编为第七师①第七军辖第一七一、一七二两个师。原辖之第一七三师在抗战胜利后被裁撤。1946年7、8月间,第七军(军长钟纪)奉第八绥靖区转国防部电令开赴苏北受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进攻解放区。该军第一七二师(师长朱乃瑞)原驻泗县,第一七一师(师长刘P)原驻固镇,后经灵壁、泗县、泗阳,进驻鱼沟,军部与第一七二师驻旧泗县城,会同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整编第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进攻涟水。到1947年3月,第七军经沐阳到新安镇,归盐阜兵团司令官欧震指挥。(该部不久又恢复了第七军建制[6]279)、第八十四军合并到第四十八军整编为第四十八师②整编第四十八师(师长张光玮)辖3个整编旅,师部驻蚌埠,下辖整编第一七四旅(兼旅长谭何易)驻合肥、六安一带,拱卫安徽省会;整编第一三八旅(旅长李英俊)和整编第一七六旅(旅长秦靖)驻津浦铁路从滁县至宿县一带,保持铁路交通。。1947年3月,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第一三八、一七六旅改隶新组建的第三兵团③不久,两部又合组第一纵队,由第八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张淦担任指挥官。11月,第一纵队改番号为新的第三兵团,张淦为司令官,张光玮为副司令官。下辖整编第七、第四十八、第五十八师。。整编第四十六师④整编第四十六师师长为韩练成,下辖第一七五旅、第一八八旅、新二十九旅。1947年2月该师在山东莱芜被歼。同年6月,谭何易接任师长,组建新的第四十六师。则调归第八绥靖区指挥,第四十八师第一七四旅也由第八绥靖区直接指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第八绥靖区先后受国防部九江指挥部(1947年11月成立)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1948年6月成立)指挥。1948年8月,夏威担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后,第八绥靖区总部亦随之迁合肥。此外,安徽阜阳驻有第五十一军 (后为整编第五十一师),周毓英为军长。该军隶属于第十九集团军,为原东北军系部队。不久该军向陇海路东段方向开进。砀山及江苏徐州驻有第八十八军 (后整编为第八十八师),军长先后为刘嘉树、方先觉。该军隶属于第三十二集团军。该地还驻有第九十八军(后整编为第五十七师),军长为段霖茂。该军也隶属于第三十二集团军。宿县驻有第五十八军(后整编为第五十八师),军长为鲁道源[7]1333、1337、1373。1947 年 12月,国民党又在阜阳设立第十四绥靖区[6]337,李觉为司令官,辖整编第七十四师⑤整编七十四师在孟良崮被歼后,以留在后方的3个补充团和1个榴弹炮营重建,1948年7月后,恢复第七十四军番号。等,由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由徐州绥靖公署改称)指挥。国民党军队在皖南的“绥靖”任务由第一绥靖区⑥第一绥靖区总部驻江苏无锡,司令官汤恩伯,副司令官陈大庆、李觉,参谋长王光汉。隶属徐州绥靖公署,下辖第十九集团军、第二十五、第四十九、第七十一军等。该绥区由原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改编而成。及衢州绥靖公署⑦衢州绥靖公署总部驻浙江衢州,主任余汉谋,副主任李汉魂、蒋光鼐、张达(兼参谋长)。下辖第三十一、四十四、六十五军等。该绥署由原第七战区及第十二集团军总部编成。承担。到1946年初,“皖南方面,以两个团三个独立中队及地方所有自卫队配属衢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协助清剿皖南各县之匪。”[8]731948年,国民党第七绥靖区又移至皖南,张雪中为司令官,辖第二十、八十八军等,归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指挥。根据国民政府行政院有关决议,“绥靖区内各县军事、民政,均受绥靖区司令官之统一指挥。”“各绥靖区司令官受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之指挥监督,但在作战用兵上,则仍依照战斗序列之规定,受其上级指挥官之指挥。”绥靖区所辖地境,如跨两省以上的,则“该绥靖区司令官应受辖境较大之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之指挥监督。”[6]590此外,国民党还在皖西与鄂东相连各县,设立“九县联防指挥部”,专门“清剿”鄂豫皖边区中共武装力量。
国民党在安徽的地方部队归省保安司令部指挥。1946年,国民党中央核定安徽可编7个总队和1个大队,但由于安徽地方财政困难,当年实际只组建了5个总队和1个大队。4月,第二、第五总队奉国防部命令拨补中央军整编第四十六师[9]96,其余的3个总队中,第一总队,除一部分维护合肥至水家湖的交通外,主力布置在合肥附近,作为机动部队;第二总队,驻扎在安庆、潜山、岳西、桐城、巢县,并维护合肥至芜湖及安庆的交通线;第四总队,除一个大队驻立煌县,归第二区专署指挥外,其余驻守皖南。但安徽幅员辽阔,3个总队的兵力自然难以应对,因此,1947年8月1日,安徽省又组建了3个总队。不过“各省保安团之数量,系按人口比例,每省不超过一万五千人之原则,并参照各省交通治安之情形”[6]544。此后,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安徽省地方部队数量有所增加,曾计划扩编3个总队,再加设3个旅,各辖3个总队。[10]2各县也都设有自卫队,1947年改为保安警察队,原有47个大队、308个中队,到1947年11月,已增加到126个大队、506个中队。[11]6地方保安部队的职责是“使足以担负地方之绥靖,并可形成国军之后备力量”[6]592。“省保安司令部隶属行政院,受国防部指挥监督,其有关警保事项,兼受内政部之监督指挥”,省保安司令部“司令由省主席兼任,综理全省保安事务”[6]596。此外,安徽省各县还编组了民众自卫队,省保安司令部希望它能承担“搜剿散匪,防止窜扰”的职责,但“有些县份,仅具形式,内部组织,不甚健全,不能发生较高度的效能”[12]。国民党还在各地布设有情报网和稽查哨。
此外,为加强兵役工作,安徽省还设有军管区(驻合肥)及皖北师管区(驻蚌埠)、皖中师管区(驻合肥)和皖南师管区(驻怀宁)[6]338-339。
二、国民党军队对淮南解放区的进攻
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国民党军队对淮南解放区一直采取蚕食政策,经常发动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如在淮南津浦路东地区,1946年1月25日,驻六合的国民党第七十四军之五十八师一部,向新四军控制的来安县雷官集发起攻击。新四军为避免冲突,稍予抵抗后即撤出该镇,并去函交涉。但该师师长蔡仁杰在复信时,竟大肆谩骂,大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论,仍不时骚扰、抢劫附近村庄[13]35。4月6日,驻来安县大英集的国民党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四团一营300余人,在副团长朱赤生的带领下,突袭了来安城东南的池巷、卯集、何家岗等地,新四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予以还击,在当日下午即击溃了该部,俘75人、伤亡70余人。新四军亦伤亡营长以下12人。[13]35-366月7日,国民党第七十五军、第七十四军约5个师的兵力分3路进犯来安、六合解放区,侵占了新四军收复的来安城。9日,又以4个师的兵力继续向仪征、六合、来安、明光分头进犯淮南路东解放区。在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国民党军也发起了攻击:5月中旬,国民党第四十八军等9个团,分7路进攻津浦路西解放区,经过两天激战,夺占了定远县城及藕塘等重要据点。[8]73华中四地委、专署机关和大部分县委机关及第六旅第十八团等随即撤到津浦路东地区。此时,内战的硝烟逐渐点燃。
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开始大规模的围攻以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宣告爆发。在华东战场,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在基本完成了战争部署后,于7月4日发出第二号作战命令:“以确保京沪、津浦、长江之交通,而达到确实拱卫首都安全之目的,应先肃清长江以北东台、兴化、高邮、盱眙以南地区,及津浦路南段铁道两侧地区之匪,以利尔后之进剿。”[2]531据此,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计划7月15日向上述地区发动进攻。但由于该计划被中共获悉后,通过马歇尔向蒋介石施加压力,未能如期实施。华中野战军决定利用这有利的战机,在苏中战场主动向国民党军发起攻击。7月13日,华中第一师、第六师分别对驻宣家堡、泰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三师发起进攻,到15日,歼灭两个团,初战告捷。此后,又相继取得了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伯,如(皋)黄(桥)路战斗的胜利。此役历时一个半月,以损失1.6万余人的代价先后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和2个交警总队,共5.4万人,被称为“七战七捷”。尽管如此,国民党军队也通过苏中作战,先后夺取了如皋、姜堰、海安等地,故李默庵认为:“我部虽然受到较重的损失,但是,实现了第一期作战计划”[14]271,即收复失地、解除中共军队对江南威胁的计划。
国民党军队虽然在苏中战场遭受重大挫折,但在安徽战场进展较为顺利。在淮南,国民党军先用重兵包围津浦路东地区:在东部,整编第五十四师黄百韬驻扎扬州;在南部,整编第七十四师张灵甫部驻扎在六合及沿江一带;在西部,桂系第七军李本一部集结于六合、来安一线,总兵力有8万余人。一切准备就绪后,国民党军对淮南解放区发起了进攻,即所谓“天长、盱眙战斗”,并宣称,只有“剿灭”了该地的中共军队,才能“解除首都威胁,确保津浦南段及长江通”[13]43。担负作战任务的国民党军队有第五军(包括第四十五、九十六师)和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十八旅(欠1个团)[13]43-44,而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另两个旅在南京,一打起来势必北渡淮南。这两支部队均属蒋军5大主力,加上淮南其他敌军,兵力较强。”[15]1097月16日,国民党军队4万人在第五军军长邱清泉的指挥下向淮南解放区发起进攻,其中第五军第四十五师、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十八旅(缺一个团)组成东集团,自六合进攻天长;第五军第九十六师组成西集团,由来安攻击盱眙。他们都是美式装备、步炮协同,并有空军配合。而中共中央原计划“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国民党军,主力(不少于15个团)出淮南,“一举占领蚌浦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之敌”[16]301。华东局也在6月27日要求粟裕留1个纵队在苏中牵制国民党军,主力集中西移天长整训。但粟裕在研究了华中地区军事形势后认为,集中主力到淮南地区作战有些不利因素,如所需粮、夫超过当地负担,淮南地区国民党军实力较强,苏中地区将会被国民党军占领等,建议“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17]244。此建议得到华中分局负责人的支持,也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这样,当国民党军向淮南地区发起进攻时,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的主力正在粟裕的指挥下,与李默庵的军队在苏中地区激战,无法按原计划前往淮南,仅有谭震林率领的华中军区特务团于7月23日赶来支援。守卫淮南解放区的主力部队为淮南军区第五旅、第六旅和独立旅2万余人,其中大部分还是抗战胜利后入伍的新兵。国共双方在兵力和武器装备方面本来相差就很大,中共方面又采用了分兵防御的战术,不足的兵力更加分散,结果陷入完全被动的状态。这样,虽然淮南军区第五旅在东旺庙歼灭国民党军一部,独立旅在马集、虞家洼之间的戴山庙歼灭整编第五十八旅1个营,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共消灭国民党军4个营,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不利的局面。据国民党战报记载:第五军第九十六师在23日占领汊涧,25日进抵大塌子附近时,“与匪第五旅及由明光增来之匪第六旅相遇,激战竟日,毙匪2000余”;30日,在观音寺及后杨庄附近超越追击时,又“捕歼企图渡河之匪2000余”[13]44-45。这个战绩可能有些夸大,但由此可反应中共军队在这场保卫战中损失较大。国民党军在7月26日攻入天长、30日占领盱眙,随即占领淮南解放区。淮南军区主力部队及党政干部被迫向东转移到苏北淮安一带,第六旅第十八团则转移到淮北。对于国民党军迅速占领淮南解放区,淮南区党委副书记李世农在当时就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认为,“一方面因为新五军火力太强,另一方面我们还缺少大规模作战经验,后勤工作也没做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同志们思想麻痹”[18]25。
9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决定,撤销淮南区党委、淮南军区,华中第三地委、专署,华中第四地委、专署及所属各县党、政、军建制。淮南部队后也进行了整编,第二师番号撤销,第五旅和独立旅第五团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独立旅第三、第四团分别拨归第四、第六纵队;第六旅第十六、第十八团调归苏北第五军分区;盱来嘉与东南支队等全部地方武装编为华中军区特务二团。
国民党军占领淮南解放区后,立即对该区进行所谓的“清剿”,大肆捕杀地方干部和群众,宣称:“淮北绥靖区,淮南确保区。”[13]90。8月中旬,第五军和整编第七十四师北调徐州,接防的是从湖南调来的第二十六军及原在津浦线的整编第四十八师和驻天扬公路的整编第二十五师。他们在大小集镇设立据点,分头多路继续“清剿”。
三、国民党军队对淮北解放区的进攻
在淮北解放区,国民党军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先后侵占了淮北灵璧之沱河集、五河之豪城等地。特别是1946年4月27日,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师和萧县保安团以8000余人的优势兵力突然包围了驻萧县尚口的中共萧县总队,并发起猛攻。经过一昼夜的激战,驻尚口的萧县总队副总队长刘为敬以下300多人牺牲,100多人被俘,仅20余人突围,而国民党军也付出了伤亡近千人的代价。
全面内战爆发后,在淮北战场,担负作战任务的国民党军队主要有第七军、整编第五十八师、整编第六十九师等。在第八绥靖区司令夏威指挥下,国民党军队自7月18日开始分三路向淮北解放区进攻,其中南路第七军由固镇东攻灵壁、泗县、五河;中路整编第五十八师由宿县、蒙城北攻濉溪口,整编第六十九师由宿县北之夹沟东攻朝阳集,再向睢宁、宿迁攻击前进;北路整编第二十八师向徐州东陇海路两侧进犯,以运河铁桥及以南地区为攻击目标。其总体目标是从西、北两面进迫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
国民党军队进攻较为顺利,在月底前先后抵达预定进占地域:在南路,第七军于22日占灵璧,28日占泗县,30日占五河;在中路,整编第五十八师于20日攻占濉溪口,整编第六十九师在25日进占朝阳集;在北路,整编第二十八师也在21日进占曹八集(今邳州市八义集镇)。其间,仅在27日至29日的朝阳集战斗中遭到重大损失,整编第六十九师九十二旅全部和第六十旅一部共5000余人被歼灭。而在泗县战斗中,国民党军队更给中共军队以较大的杀伤。当时在淮北解放区的中共军队,主要有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第七师、第八师、第二纵队以及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共5万余人。他们是7月20日从鲁南越过陇海路隐蔽进入淮北地区的。当时陈毅对形势的判断较为乐观,认为:“现华中全境,苏中敌势已颓,淮南、淮北敌势正旺”,“决心在淮北打一二好仗,即可改变局势”[19]72。他选定的目标是驻泗县的桂系第七军,主要是考虑到在淮北的国民党军队中,中央系军队部署密集,不易分割打击,而桂系军队部署相对分散,容易各个击破。陈毅部署以第八师和第九纵队作为攻击部队,以第七师和第二纵队打援。8月7日晚,中共军队发起攻击,担任主攻的第八师于次日晨攻入城内后,守城的第七军一七二师顽强抵抗,并借助优势火力反击,致使第八师伤亡严重,攻守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又时值天降大雨,“因攻城兵力不足,火炮、辎重因雨水影响未及跟上,打援兵团又为河水所阻,无法投入攻城作战。”[20]83此时,第七军增援之一七一师已突破阻击线,逼近泗县。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陈毅不得不于9日决定撤出攻击,主力转移到运河以东的泗阳、洋河地区。此战,中共军队虽然歼灭了国民党军队3000余人,但自身也伤亡2000多人,是一个消耗战,较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对部队的作战心态也有重大影响。陈毅后来在《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中感叹道:“两广军队是很顽强的,是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硬不缴枪。真是蛮子蛮打,非打死不缴枪,伤兵还拿枪打你,伙夫挑起担子逃跑还骂‘丢他妈’。你捉他,他放下担子就用扁担打。”[21]429
面对新的战争形势,8月下旬,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在徐州召开会议,与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等商定:以淮安、淮阴为目标,继续向华中解放区发动所谓的“第二期攻势”,并决定向进攻淮北路东地区的李延年集团增加整编第七十四师。此后,国民党军队在淮北路东地区军事实力进一步加强。不久,便控制了津浦路、陇海路、运河、淮南路沿线,割断了淮北路东地区与华中其他解放区的联系,并对坚守在淮北路东的中共地方武装,即华中七地委领导的地方武装实行“清剿”。9月19日、22日,国民党整七十四师先后攻下淮阴、淮安,迫使华中七地委领导的地方武装于11月24日向运河以东地区转移。这样,国民党军队便占领了整个淮北津浦路东地区。1947年1月16日,华中分局民运部长、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刘瑞龙在主持检查总结淮北撤退会上说:“根据初步统计,我们丢在淮北(路东)的武装共有3742人,干部2500人,其中县级60人,区级347人,乡级2947人,还有伤员和分区机关人员约1500人。总计干部、武装、伤员近7000人,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13]69
在淮北津浦路西地区,1946年7月中旬,徐州的国民党军为保证后方安全和交通线的畅通,向中共领导的华中八分区发起了进攻。参加进攻的国民党军包括整编第八十八师、整编第五十八师新十旅、交警二总队、江苏省保安旅两个团及萧县、宿县、砀山、永城、夏邑、商丘、蒙城、涡阳、怀远、亳县等县保安团及地主还乡团武装,达2万余人。其中国民党整编第八十八师沿陇海路向西进犯,侵占了黄口、砀山;交警二总队占领了萧县县城、岱山口、瓦子口一线,并在萧县保安团的配合下向萧西进犯;整编第五十八师及宿县地方武装费洪阁、胡开祥等部分由宿县向宿县西部进攻,一路控制宿蒙公路向蒙城、涡阳推进,一路占领宿永公路百善集,一路占领濉溪一带。而华中八分区的全部兵力,仅有第三十四、三十五团,3个独立团,1个警卫营,1个骑兵大队以及8个县总队和区、乡武装,约1万余人。为此,国民党军利用其兵力上的优势及指挥上的统一,将八分区永城以东地区分割成数快,逐步蚕食。在这种形势下,7月26日,华中八地委在永城县城召开了县团级干部会议,传达了华中分局对八分区“坚持地区,保存实力”的作战方针,制定了“军事上以游击战为主,政治上依靠人民,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最顽固的反动派,经济上注意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作长期打游击的准备”[22]205-206的战略方针。但因对八分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及进攻的国民党军兵力多、来势猛、速度快的特点缺乏足够认识,故未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击战的效果。8月10日,为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第六和第七纵队发起的自徐州到开封间的陇海路破击战,八分区第三十五团向驻黄口的江苏省保安团两个营和萧县地方武装发起进攻,占领了黄口车站和黄口镇,歼敌一部。次日,八分区第三十四团又向驻黄口西南何寨的守敌实施突袭。历时13天的陇海路破击战,共破坏铁路300余里,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十五师一八一旅和二十九旅八十七团1.6万余人,解放了砀山、虞城两座县城。此战给国民党军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为此,8月20日,国民党调集10余万兵力向破击陇海路的中共军队发起反击,其中新五军分五路,沿宿永公路向陇海路推进,由东南至西北横穿华中八分区;驻守徐州的军队沿陇海路西进;参战的还有交警三个总队、驻商丘的第三纵队五个团、江苏保安团等。由于敌众我寡,晋冀鲁豫野战军立即向北转移,第八分区主力部队也撤离了陇海路,八分区各县则由配合主力反击作战,转入就地坚持游击战争。国民党军队随即占领了永城、沛县、苗桥及陇海线之丰县、夏邑、砀山、虞城、马牧集等地。这样,淮北路西解放区大部被国民党占领。此后,国民党军队继续发起攻势,在淮北路西地区的参战部队主要是第五十八师新十旅两个团,交警二总队,江苏省保安团,萧、砀、宿县保安团和大批地主还乡团。到10月底,又相继夺占了宿西、萧县、宿怀、宿蒙等地。面对严峻的形势,10月上旬华中八地委在雪商亳县召开县团级干部会议,确定了“主力外线作战,地方武装内线坚持”[23]140的方针。为集中力量,八地委还将全区组建为4个党的工作委员会,将分区所属3个独立团和8个县总队合编为4个支队,分别随各工委开展斗争。会后,分区主力部队、各工委、各支队及各县区武装,分头向负责的地区挺进,与来犯的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其中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先后5次集中分区主力从永西出发东进,但在与国民党军队争夺中,由于力量悬殊,未获成功,不得不返回。12月初,中共华中八地委及所属各县党政军大部撤退到商亳一带,旋遭敌围攻,后突围到河南宁陵县,并与冀鲁豫六分区取得联系。12月6日,接中共豫皖苏区委员会电示,前往睢杞太地区整编。至此,淮北津浦路西地区均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国民党军队占领淮南、淮北解放区后,立即开始了政权重建,开展了对解放区人民的报复活动。在政权建设方面,他们建立了县以下各级党政机构,如县政府、县党部、县警察局及区、乡、保公所,推行了保甲制度;扩建了武装,各县均建立了保安团、民众自卫总队,各区乡建立了保安队、还乡团、黑杀队、夜袭队等地方武装;设立了各种名目的特务机构,如调查统计室、社会服务处,各区乡还设有“肃奸中心组”、“改过自新处”等。在对解放区人民的报复方面,国民党很残酷。他们大肆搜捕中共党员和革命干部,只要抓到,就枪杀、砍头、活埋,手段积极残忍;对农救会员、妇救会员和军烈属的迫害也很残酷。他们还通过地主还乡团迫害那些曾经斗争过他们及分走其土地财产的村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并强迫群众倒粮倒田。可以说,淮南、淮北解放区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广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5编第4册[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1.
[2]转引自汪朝光.中华民国史:第3编第5卷 [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2卷[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
[4]张震回忆录:上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5]李品仙回忆录[M].台北:台湾中外图书出版社,1975.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军事”(1)[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7]曹剑浪.中国国民党军简史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8]安徽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印.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1946年1-6月份)[R].合肥:安徽省政府秘书处,1946.
[9]安徽省政府设计考核委员会编印.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1947年1-6月)[R].合肥:安徽省政府设计考核委员会,1947.
[10]安徽省地方部队戡乱纪要[B].1947.(原件无编写、出版者,存安徽省图书馆)
[11]安徽省政府设计考核委员会编印.安徽省政府动员戡乱工作实施情形[M].合肥:安徽省政府设计考核委员会,1947.
[12]张湘泽.正视当前的绥靖工作[J].安徽政治,1947,(7-8):57-59.
[13]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编:第4卷[M].合肥: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2004.
[14]李默庵.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
[15]粟裕.苏中战役 [M]∥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回忆史料.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16]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7]粟裕.粟裕军事文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18]陶滔.一千个日日夜夜——解放战争时期日记[M].合肥:黄山书社,1998.
[19]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
[20]《第三野战军战史》编辑室编.第三野战军征战日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21]陈毅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22]中共淮北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淮北地方史: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23]中共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亳州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中国共产党亳州地方史:第1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责任编校 文方
K266.4
A
1003-2134(2010)06-0069-06
2010-10-28
汪谦干(1965-),男,安徽怀宁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