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90后”为对象的高职班主任工作要义
2010-08-15吴凌鸥
吴凌鸥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浅谈以“90后”为对象的高职班主任工作要义
吴凌鸥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高职院校迎来了“90后”大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特点呈现多元化特征。以从事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立场来看,高度的责任感必不可少。引导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当然行动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辅之以恰当的工作方式。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而更好地履行班主任之责做一探讨。
新生代; 高职院校; 班主任; 责任感
Abstract: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welcomed post-90 students whose ways of thinking and action characterize diversity. The work of the form master in vocational college requires a high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Proceeding from love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action is essential,while an appropriate manner is also essential.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combined with featur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better ways to fulfill the form master responsibil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new gen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orm master; responsibility
若说人生如同旅程,大学阶段所经历的由“青涩少年”到“风华青年”的华丽转变,则更让这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不容错过。本专科学生如是,高职生也亦然。
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工作对象,高等院校迎来了出身于1990年之后的“90后”大学生。“9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成果显著、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时代,同时也是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他们正逐渐走入公众视野,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应该说,“90后”大多都还没有真正登上社会舞台,尚处于被呵护、被教育的阶段。对于这一“新生代”,社会上不乏批评之声。“个性张扬、奢侈攀比”等诸多的负面解读,让人不免忧心。然而,汶川地震中部分“90后”的坚强与积极面对、长江大学学生集体勇救落水儿童等事件也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许,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评价,令抱有成见的人为之刮目。
2008年,武汉大学出台了中国首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对“90后”大学生进行了较为权威的解读。调查以武汉大学的800名新生为对象,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调查表明,“90后”大学生们“出手大方,电子产品不离左右,经济独立意识差,心理抗挫能力弱,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1],他们身上带着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展露出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行为方式。“90后”青年群体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的一些普遍性特点,有必要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并采取相关举措。
与普通本专科大学一样,高职院校也迎来了“90后”高职生。高职生既有与普通本专科生共性的一面,也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等特点。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有幸可以见证学生这一重要的人生阶段,同时又肩负起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艰巨使命。毋庸置疑,有着为学生着想的高度责任感是做好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的必备条件。有了责任感,才会去关爱学生,以理解、尊重、包容之心相待,真正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新形势下,以“90后”为对象的高职班主任,需要与时俱进地把握“新生代”群体的普遍特点,以高度的责任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在学业、工作、情感、生活等多方面适时地加以必要的引导与帮助。
一、拉近距离,融入其中
“90后”高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在物质丰富的当代,他们更需要内心世界的关怀。武汉大学的调查发现,“90后”与家人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家长制和与长辈间的代沟,近四成学生认为“家长爱限制自己的行为自由,不重视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与家人沟通不畅的原因;25.5%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家长间存在“代沟”。与此同时,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1]。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90后”对于师生关系的诉求。
礼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老师最难做到。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然后才会受到尊重。新接手班主任工作的人,往往急于树立威信,容易以不苟言笑的形象来维持班主任的威严。其实师生的距离本已存在,作为班主任若再板着脸、端起架子的话,只会让自己高高在上,人为增加师生间的隔阂,让学生难以亲近。当班主任,首先得放下身段,做个容易亲近的人才行。只有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敬重,学生才会对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心悦诚服,然后有问题才会想到要来找班主任商量,成为让学生信赖的倾诉对象。放低姿态,平等交流,才有可能开启全方位沟通与正面引导。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间良好沟通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班级管理的前提。为了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需要融入到学生团队中去,保持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信息化时代的“新生代”,善于利用网络,他们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进行。转变观念,适应学生的沟通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用面谈、电话、短信、邮件、网络聊天工具等不同的方式来保持沟通的通畅。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在意见交换与感情交流中,既可以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把握动态,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同时又增进相互理解,拉近了师生距离。班主任付出越多的关爱,得到的将是学生回馈的更多的尊重与信任。所谓“先贴上人,再贴上心”,当学生从内心接纳并认可了这个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自然就变得容易开展。
二、不拘一格,公平对待
“90后”是充满自信的青年群体,但武汉大学的调查也表明他们“心理抗挫能力弱”,遇到挫折时的抗压能力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1]。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考取普通院校而做出的让步性的选择。基于社会认同程度不高、就业与升学深造有较多局限等社会现实,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失落感。有些学生因此而怀疑自身能力,产生自卑情绪。自卑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跟学生日常的沟通中,结合高职院校的“技能+学历”的特色,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
汇集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总是千姿百态的,矜持内敛者有之,狂放不羁者有之,好学向上者有之,得过且过者有之,家庭富裕者有之,生活困难者亦有之……对于班主任来说,不能以自己喜好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以成绩优劣、能力好坏等某一种标准去考评学生,势必会分出三六九等,也必然影响到班主任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失公允。不以成绩或能力论英雄,以尊重、理解、宽容之心来接纳每一个学生,不拘一格地找寻学生身上的优点与长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班主任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班主任需要做的是,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美好、上进的一面,引导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积极增长才干,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理想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来自各方面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早熟,个性独立,平等意识和民主观念较强,倾向于以利益主体的视角审视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关系。“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是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上的核心原则。这一处事态度在评奖、评优等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时尤为关键。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能真正获得班集体对该班主任的信赖。
三、适时沟通,应需而变
高职的大学三年时间非常短暂,针对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所面临的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调整沟通的思路和切入点,适时开展沟通与交流,做到应“需”而变。
大一是从高中到大学角色转换的“适应期”。无论是学习方法、生活方式,还是管理环境、人际交往都有着重大的改变。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不太适应的集体生活、宽松的管理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容易造成一些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困惑。尽早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培养“学习上要自觉、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的意识,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地完成适应过程。重视习惯的养成,建设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重中之重。
大二是“探索期”。褪去了大一的青涩与懵懂,逐渐融入了校园的大二生,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少了一些盲从,多了一些自我选择。他们各自忙碌着,或者应付各种证书的考试,或者活跃在学生会、社团组织中,或者热衷于社会实践,“忙”是大二生活的主旋律。这一时期,除了鼓励他们做好知识的广泛沉淀、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可以适时地倡导他们展开人生规划。帮助他们在对未来和理想有客观认识和冷静分析的情况下,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求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脚踏实地地做一些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积累。
大三是“冲刺期”。临近毕业,考试、论文、实习、就业等等,压力纷至沓来,学生心理负荷加重,往往容易出现浮躁的心态,无心学习、放松自我约束等现象也频有发生。这一时期,做好毕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帮助克服消极心理。另一方面还需要想学生所想,积极了解相关政策动态,充分收集就业信息,及时开展就业辅导。
“90后”青年的思维方式和行动特点呈现多元化,但无论是普通本专科生,还是高职生,他们发展自我、渴求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在他们走向社会的人生道路上,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教育与引导,以一颗包容之心,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地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迈向成功。
[1]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 [N].中国青年报,2008-11-12.
[2]黄正平.精神关怀: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 [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On the Essentials of the Form Master'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Focusing on Post-90 Generation
WU Ling-ou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Zhejiang 311231)
G712
A
1671-9743(2010)08-0109-02
2010-07-30
吴凌鸥 (1977-),女,浙江台州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从事日语语言、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