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歌曲歌词与语言规范化的互动

2010-08-15石娟娟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规范文本

石娟娟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安徽 蚌埠 233000)

流行歌曲歌词与语言规范化的互动

石娟娟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安徽 蚌埠 233000)

流行歌曲的歌词文本是现代语言原生存在的场域之一,在它的语言使用中既有惯用修辞手法的延留,也有语言结构的变异带来的语言试验和创新,还有大量的语言使用的杂糅;在对这些语言现象的考察中,需要确立动态的语言规范化原则,保持语言规范向语言的现场动态敞开。

歌词;语言规范;特征

1 语言规范与流行歌词

“语言规范化是指人们谋求和保证信息传递效果的一种主动行为,是人们对语言使用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干预,以期语言这个重要工具按照人们的愿望来发挥它的最大作用。”由于语言规范的后置性,语言的规范体系总是对已有的语言现象扫描分析、概括抽象之后形成的,而语言规范体系的时效性随着它的形成就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衰退,相对于正在发生的新的语言现象和将要发生的语言现象就会呈现出整体的陈旧感。因为一旦语言的规范体系形成,它就具有了相对的中心稳定性,在对语言现象的适时跟踪和分析的动态过程中总会显得乏力和不足。所以语言的规范体系能否对现时的语言现象动态的敞开,能否从既定的体系逻辑中推导出对现时的语言现象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分析和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实的语言现象与相对稳定的语言规范体系之间的不完全吻合,也正是语言体系本身保持活力,实现适时更新,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关键。流行歌词是流行音乐(曲 +词)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流行歌词借助于流行音乐的风潮,在我们的生活中风靡。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演化和发展后,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本和语言现象被人们没有戒备的接受,并将其流传。歌词文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和文化风向,无论从流传的广度还是影响深度上,它都拥有其它语言现象无法比拟的丰富性、典型性、广泛性和民间性,成为考察一个时代语言真实存在景观的生动标本。在流行歌词文本的创作中,具体语言的使用又是复杂的,不同的曲风、主题、时代风尚等都会造成歌词文本语言的变化。比如时下流行的“中国风”和“R&B”,在语言运用上前者具有更多的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在语言上就呈现为浓重的文学性特征;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个性表达和青春激情的释放,更具现代感和生活化内容,在语言上就以口语表达为主并兼有各种现代元素。

由此可见,流行歌词的语言呈现出更大的混合状态,它兼有语言外层的创新性、实验性和语言中间层的日常语言的内容,甚至包括一些其他语言系统中流行和新近出现的语词,比如网络语言、方言、其他语种的语言。

流行歌词的创作在语言使用上很大程度受到流行音乐本身特性的制约,在文本层面,流行歌词具备独立的文学审美价值,在漫长的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一套创作方法和技巧。有论者认为,在文本的亲缘关系上,歌词文本和诗歌最亲近,一些优秀的流行歌词就是一首首优秀的当代诗歌。但是由于流行音乐具有的流行性和大众娱乐性的特点,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随之存在的歌词创作都逃脱不出消费性的影子,流行音乐(歌词)从本质上说不具备深度模式,或者说从根本上消解了深度模式。这就使流行音乐在整体上表现出个性和特色,但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上不是去创新和实验,更多的却是守旧和翻新。同时出于流行本身的考虑,词作者更倾向于从大众熟悉的语言修辞手法。

2 歌词语言的修辞手法

2.1 押韵

押韵是古代诗文的一个重要技巧性手段,它带来的音韵和美流畅符合于人们的审美习惯。如《千里之外》的歌词:屋檐如悬崖(ai)/风铃如沧海 /我等燕归来 /时间被安排 /演一场意外 /你悄然走开 /故事在城外 /浓雾散不开 /看不清对白 /你听不出来 /风声不存在 /是我在感慨;又如《菊花台》歌词: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儿弯弯 /固住过往 /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 /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押韵的大量使用不仅在于词作者对于大众对歌词文本的音韵期待的利用,同时也因为歌词文本所具有的音乐与文学的双重性,它更加注重对语言的音乐元素的发掘和使用,在这一点上它和诗歌是相通的。但过度的强调押韵也会使某些歌词文本过于受制于音韵的和谐而在语言的使用上造成的生造、扭曲、移位等不良倾向。

2.2 叠音

叠音又叫“重合”或“复字”,恰当运用叠音词,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如:《天空》的歌词:“划著长长的思念……藏著深深的思念……叠著层层的思念……”;又如:《忘记你我做不到》的歌词:“没有你,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分分秒秒,没有你,管他艳阳高照。”

行语、行文,一般总是以成双句出现的句式较为稳妥,以双音节词作为句子的尾部,读起来舒服。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偶语易安,奇字难适。”

2.3 反复

由于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所以在歌词文本中得到高频率的使用。词作者为了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故意让同一词语,同一句子或句群重复出现。如《有没有人告诉你》的歌词:“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爱你,有没有人曾在你日记里哭泣,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在意……”;又如《夜曲》的歌词:“失去你,爱恨开始分明;失去你,还有什么事好关心。”

反复修辞在情感表达上独特的回荡感被抒情性流行歌曲表达的淋漓尽致,古典诗文的这一独特传统得到更新,使人们感受到了还原诗歌吟唱功能的可能。

2.4 对偶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从形式看,音节整齐匀称,韵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如《当》的歌词:“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又如《又见炊烟》的歌词:“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再如《好想好想》的歌词:“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2.5 顶真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流行歌曲中也常用“顶真”辞格,不仅使整首歌明快、流畅,格调清新,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如《记事本》的歌词:“爱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累了……”;又如《爱情呼叫转移》的歌词:“感情需要人接班,接近换来期望,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短暂的总是浪漫,漫长总会不满……”。

以上歌曲,句句顶接,顺势而下,层层推进,不仅表意连贯,而且造成了文字上的意趣。

2.6 排比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古人说:“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义也。”说的就是排比的作用。流行歌曲中也常用到排比抒情,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当》的歌词:“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又如《有没有人告诉你》的歌词:“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爱你,有没有曾在你日记里哭泣,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在意……”;再如《一路上有你》的歌词:“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就算是为了分离与我相遇;一路上有你,痛一点也愿意,就算这辈子注定要和你分离;一路上有你,痛一点也愿意,就算是只能在梦里拥抱你。”

以上排比句结构相同,语气一致,不但强化了歌词节奏感,而且使歌曲的感情得到了加深。

通过以上对流行歌词修辞手法的举例可以看出,歌词文本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上使用那些在为大众所熟悉的,有着成熟的接受心理的修辞手法,从而为歌词的流行提供一个稳固的手法支撑。在这些手法的使用上,词作者的语言使用没有构成对现行语言规范的挑战。

3 歌词语言词性、词义的变动

施春宏在谈到语言规范化的原则时指出:“语言规范化的根本原则要能合乎确立语言规范化的基本思想。它能最充分地体现动态的、发展的语言观,要能在实现语言规范化的过程中自我发展和完善。同时,它要有方法论的价值,积极有效地指导人们分析语言现象和引导人们得体地运用语言,实现语言生活的和谐。”他认为语言规范化体系应当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从宏观的根本原则到中间层的一般性原则,再到微观的具体原则和各种具体规范。在语言的微观处理上,它包括语言各个组成部分的语音规则、语法规则等等。而在语法规则中,语言的词性、词义是相对稳定的,词性、词义的既定为语言的定性分析提供支持。但在具体的流行歌曲语言运用中,词性、词义的语法规则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在歌词文本中,出于具体的意义表达需要,语言的词性、词义被“人为”转换了。

3.1 词性的语境化转化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驿动的心》的歌词:“曾经以为我的家 /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 /投入另外一个陌生”;又如《每个女人》的歌词:“清晨在我心头洒下了单纯/新生活在阳光下笑着等 /全新的自己”;再如《琢磨》的歌词:“总在下雨的时候 /想起了某种温柔”。

“陌生”“、单纯”“、温柔”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单纯”本为单纯的心灵,在这儿也是指清晨给人的感觉。“陌生”本指不熟悉,在这里指不熟悉的地方。“温柔”本指一种感觉,但这里成为一个实指名词。在语法上,它们看似为某种省略其实是词语的活用,而这类活用正是体现了现代人认识和把握世界时独特的感受与心灵体验。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牵手》的歌词:“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幸福”本是形容词,用在谓语的位置上,这里变成了动词,体现了与君同甘共苦的爱情责任感。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背影》的歌词:“眼看天气秋了 /叶子在哭了。”

“秋”本是四季名之一,在此活用后具有动感,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有异曲同工之妙。

3.2 词义语境化互指

如《用梦联系》的歌词:“折叠好这份情谊。”《苦恋》的歌词:“让我的手撕下你的悲伤。”《涛声依旧》的歌词:“留下一段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相信你也在感觉》的歌词:“看这片落叶 /丢失一地的情绪。”

“折叠 ”-“情谊 ”,“撕下 ”-“悲伤 ”,“停泊 ”-“感情”,“丢失”-“情绪”,将虚指的名词巧妙的搭配动词,在主谓的固定搭配中扩展和实化意义空间,化虚为实。既在表达中涂染浓重情感意味,又在表达上落到似有实无的地方,构成兴味盎然的意义空间。

面对歌词文本这些语言现象,人们依然能够从现有的语言规范中推导出分析的理论逻辑,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语境”的强调,即将语言现象理解为人、语言、社会之间的时空结合点。只有在具体的时空分布中,从语用出发,才能对语言的语用值和交际值进行衡量。在歌词文本的语言运用中各种“失范”在具体的文本语境中却获得存在的意义和合理的阐释空间,“失范”和“规范”之间彼此制衡和激活。

在歌词文本的语言运用中,无论是取法于既定语言规范的修辞格,还是寻求突破“套板反应”的语言结构变形,都能够从现有的语言规范中获得“合法性”的身份,也能够从规范体系本身推导出理论分析的指导性方法。但是在数量庞大的歌词文本中,毕竟良莠不齐存在着大量的语言垃圾和异化语言,对现行的语言规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冲击。

4 歌词语言的杂糅和混乱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本身经历了巨大阵痛,从创作方法到流通传播渠道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网络的介入使得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流行音乐,影响着流行歌词的创作。在音乐风格上,西方的“R&B”、“Hip-pop”等说唱音乐开始流行,“嘻哈”风格由于其对个性的张扬和对现实的不恭态度得到青少年的追捧。而这种风格的变化也带来歌词文本的转变:句式变短,节奏加快,传统的抒情文本被更强的叙事风格代替,文本容量扩大,有语言膨胀的倾向。流行音乐的青年亚文化倾向更加明显,而伴随着扭动的身体、强劲的节奏,语言的风格也被更多的人接受、模仿和使用。

4.1 修辞方式审美空间被压扁

比如《甜甜的》的歌词:“我轻轻的尝一口你说的爱我 /还在回味你给过的温柔 /我轻轻的尝一口这香浓的诱惑”;“尝”与“你说的爱我”构成一般意义上的动宾结构,同时“你说的爱我”在意义表达又意指一种情感,“尝”也是一种体验性的表达,但这所有的关系杂糅交错并没有生成一个可供思索的意义空间。修辞的意义被消解,仅仅是作为一种技巧的展览和语言的肆意编造。

4.2 机械性重复和牵强的韵脚比对

比如《扯》的歌词:“你像一团沼气 /影响我的士气 /损我的英气又那么神气 /说话的语气 /败坏了风气 /我不想为你为你白花了力气”。句末的韵脚安排是机械和牵强的,虽然这与歌词文本受制于音乐性的特点有关系,但这样的韵脚叠加除了能给年青的听众带来新奇的快感之外,其表达的意义是缺失的。

4.3 口语、网络语言及其他语种与规范汉语的杂糅

比如《SHUTUP》的歌词:“我的声音正在怒吼 /YOU ’D BETTER SHUT/我要你闭上嘴 /你到底听懂没 /我管你是何方神圣 /我不管你是谁”;《实现爱情》的歌词:“前奏 ing/看绿色变得很拮据”;《扯》的歌词:“别再跟我哈啦 /我不是个傻瓜 /说谎就要付出代价 /是应有的惩罚 /别再跟我哈啦 /你被当成笑话 /自己造成的那尴尬 /我也没有办法”。任何的语言系统都具有包容性,它都是各种语言因素彼此交流的结果。口语、网络语言和其他语种在歌词文本中的大量出现,正说明了汉语本身的活力和包容性,各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共存有可能成为现有语言系统新的活力增长点。但这种不同语言系统的杂糅共存要有一个存在的意义前提,即这种共存要开拓出新的意义空间,是出于意义表达的特定需要。强调汉语语言包容性,并不就等于放弃语言本身的纯粹性和排它性,这也是一种语言自我更新和维护的必要手段,否则语言也会迷失方向。

4.4 肆意的人为加工造成的语言异化

比如,2005年香港歌星王菲推出了一张专辑中歌名大都是两个字 ,像“将爱 ”、“阳宝 ”、“旋木 ”、“美错”等。据她自己解释是:“将爱——将爱情进行到底 ”;“阳宝 ——阳光宝贝 ”;“旋木 ——旋转木马 ”;“美错——美丽的错误”。词语的压缩,或称为“缩略法”是有严格的语法规范的,即使是出于文本意义表达的需要,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也应当适度。如果词作者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故弄玄虚,雕饰一些貌似深沉的词汇和意象,让人难悟玄机,以掩饰其浅薄的内容,那么这种倾向是要加以抑制的。另外,在当今商业化的社会中,许多词作家都是身兼数职,术业无专功,未经专门音乐洗礼,徒有一腔热血和所谓的音乐感觉,就参与歌词创作,他们在创作中很少禁忌,怎么顺手就怎么来,怎么有效就怎么干,要么只顾个人感受,要么只为哗众取宠,要么只看市场效益。这就是弊端的症结。

流行歌词语言伴随着流行音乐渗透在人们生活中,它体现出较大的复杂性:在这里能感受到语言的真实在场,是语言鲜活的生存场域之一,在这里既有语言程式的惯性延续,也有语言的生动的延展,更有多种语言系统彼此的冲撞交锋,这里是语言诞生的新的狂欢舞台,也可能是语言沦落的地狱。面对这些不同的语言现象,语言规范有时能够显现出其理论的圆满,有时却显得应接不暇。人们需要做的是充分尊重语言的“在场”,将“语境”考察作为语言考察的背景,语言规范对不断更新的语言现象保持动态的敞开。人们需要对语言的垃圾和谬误进行清场,也需要对语言的存在表示应有的尊重和宽容。

[1]王胜香,王艳铃.从两个原则看语言规范工作[J].新世纪论丛.2006,(3).

[2]施春宏.关于语言规范化原则的确立.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王昭全.流行歌曲歌词的个性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4):81-85.

[4]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G614.9

A

1671-4733(2010)03-0121-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0.03.39

2010-08-23

石娟娟(1983-),女,安徽安庆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与公共关系学,电话:13955290573。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规范文本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来稿规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