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0-09-11马立强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院校工程专业

马立强

(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马立强

(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工程实践对工程管理毕业生的现实要求两个方面,说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各种不同类型高校的实际,应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办好具有各自特色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重点阐述了山东工商学院这样一所财经类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验;实践教学离不开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非常重视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提高。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是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学科交叉的基于土木工程技术的管理型学科。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经济、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也适当拓宽相关专业知识,以适应现代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建设与管理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以使学生获得较大的专业发展空间。

1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迫切要求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实践性专业人才,毕业生多从事工程应用的实践性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中心位置,通过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案例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人才专业业务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尽快的适应工程实践的需要。根据李惠玲和白庶所做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可知,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多数是到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做现场施工技术、工程监理和施工预算;还有去咨询公司做造价和工程招标;少数到开发公司项目部做房地产策划、工程管理或造价。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来自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相互融合的一个必要环节。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实践教学就更具有迫切性。当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主要有四个表现。一是实践教学时间被压缩。由于理论课程的设置缺乏优化,重复现象严重,压缩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同时,有些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尚不完善,限制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2009年 3月 28日教育部规定,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这样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的问题愈益突出;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系统性不强。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一对一的设置,比如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实训对应《工程经济学》和《投资项目评估学》,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实训对应《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装饰装修工程造价实训对应《工程估价Ⅱ》等。可以看出,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相对孤立,相互联系不密切,整体性不够,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处于一种疲于应付的状态;三是实践教学未能有效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范围很广,但很少能够进入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由于大多数学校只是安装了软件供学生自学,一般没有专门的课程来辅导学生学习,因此学生对于软件的学习也只能够停留在功能的层面,缺少系统的认识,也很难理解软件背后的专业问题,进入社会后还是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四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案例库还未建立,实践教育的效果难以评价,工程管理实践教育的研究仍不充分等,均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

2 财经类院校构建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主导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按照“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核心,经济是目的,法律是保证”的总体思路进行设置的。原有的公共课、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已不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各个院校应该明确自己的办学思想,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合理调整各平台课时比例,对课程体系进行特色定位。以建筑为特色的工科院校以土木工程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土木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人才培养侧重于土木工程管理;交通类院校可偏重于道路桥梁工程管理;水利水电特色院校可偏重于水利工程管理;而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则应偏重于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等。对于全国及地方重点院校,由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加强基础课程尤其是管理类课程的比重,为学生职业生涯提供厚实的拓展基础。地方性普通院校,则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的定位依据,对专业课程进行细分定位,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专业特色,如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评估等。

2.1 课程体系的系统设置

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是整合了原相关的几个专业,同时由于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强大需求潜力的诱惑,短短 2~3 a,全国设置此专业的院校猛增至 200多所,其中包括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等各类院校。财经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可以熟练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可以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所要求的知识体系结构与财经院校的学科结构基本一致;财经院校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营意识,而这正是一个成功的经管人员必备的业务素质,较其他类院校而言,财经院校具备此优势。因此,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是既要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法律,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又能通晓工程管理实际工作技能,尤其是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应用。

因此,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设置的指导思想应是:第一,夯实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只是是工程管理的必要前提,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其管理的对象就是工程,对管理对象的深刻认识是管理好工程的前提条件;第二,夯实管理学基础。本专业属于管理学类,通过管理类课程教学应该为学生进行管理实践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财经院校的管理学类基础课的设置也充分考虑了这一原则;第三,重视计算机在工程管理应用的训练。现代工程管理离不开计算机,学生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通晓常用工程管理软件的使用,这个环节并不要花很多时间,但边际效用很高,而且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第四,课程内容的安排尽量与工程类执业资格考试对接。目前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有造价工程师、工程咨询师(投资)、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上述四种类型的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分散于各门专业课,可在讲授相关课程时强调,亦可作为专业方向课系统讲授;第五,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效果。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突出管理的特色而非工程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进行模拟训练。

根据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具体开设的课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五部分。开设的学科基础课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投资经济学、统计学。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有: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工程测量。专业课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宜开设的课程有:工程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项目评估雪、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施工企业管理、工程法规。选修课开设有:工程定额原理、工程管理模拟与实践、项目管理、数据库、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工程承包、建设监理概论等。结合学校自身资源和就业前景预测,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两个方向,并设置了相应的课程。

2.2 四大平台类课程关系的整合

工程管理专业的平台课程包括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类平台课程。在四类平台课程组中应首先明确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地位。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工程管理专业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对象是工程,离开基本的工程技术知识,工程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在经济、管理以及法律等三类平台课程设置中,除需开设《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法律基础》等基础性课程外,大量的课程应与工程管理紧密相关具有专业技术性,以加强四类平台课程组的横向联系,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融资》、《建设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等。还要从整体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如《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两门课程中均包含网络计划技术的内容,合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讲授。《工程估价学》、《工程估价基础》及《工程定额原理》三门课程中均包含建筑面积计算的内容,合并在《工程定额原理》中讲授。

我校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修订中主要参考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2003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并结合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对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类专业平台课程的设置和学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四大平台课程的学时分配及学分所占比例具体见表1。

表1 四大平台课程学分分配情况表

3 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除了要有一套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作为指导外,教学第一线的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任课教师的建设更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主观力量。按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广博、全面和综合性知识,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综合性知识,应注重知识的更新,成为学习型人才。要培养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学生,离不开具有更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因此,我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专业任课教师素质的培养也非常重视,把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合理的教师团队结合起来。工程管理专业课任课教师应该具有工程管理领域综合性知识结构,对工程管理相关专业课程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首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又要掌握教育规律。具备“双师型”素质,既要懂理论教学,又要会实践操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产、学、研”的道路。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中青年教师到社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到社会兼职,进行横向课题研究,锻炼其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培训和建设,使之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要切实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使专业教师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掌握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论,保持知识能力与时俱进。学校要在设备、资金、人才和政策上向实践性教学环节倾斜,对从事实践性教学的教师制定出培训计划,参加有关培训班或定期到先进的实践基地锻炼,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第三,提高实践训练教师的素质、地位,鼓励专业课教师从事生产实践,调动教师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实践训练教师通常被视为“教辅”人员。学历高、能力强的教师多从事理论教学,学历较低的、能力较弱的去从事实践教学,影响了实践训练教师的形象,他们的待遇也相对较差,积极性不高。因此应提高实践训练教师的地位和素质,鼓励他们从事生产实践,调动其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于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应该让他们到实际工程中锻炼一段时间,增加感性认识和实践知识,提高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鼓励一些学历高、能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实际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这项工作中来,为其创造一些进修、学习、科研的机会,提高实践训练教师的素质地位和待遇,充分发挥实践训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安心于实践性教学工作。

[1]汪文雄,杨钢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6):43-45.

[2]李惠玲,白庶.面对就业市场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思考.中国建设教育,2009,(12):19-22.

[3]任宏.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

[4]马立强,曾繁伟.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刍议[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8-90.

[5]肖艳.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06,(1):32-35.

[6]李靖华.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1):41-46.

[7]孙炜.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9,(7):33-35.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practical i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 and the practical demand of graduate.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special superiority to build distinctive practical instruction system for the specialty.As an emphasis,the experience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Business and Technology is highlighted.Teacher-team possessing excellent Practical ability is indispensable for practice teaching,and should be valued and enhanced.

Key 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On Practice Teaching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MA Li-qiang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 Shandong264005)

G642

A

1671-4733(2010)03-0072-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0.03.22

2010-08-20

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2008-k9-51)

马立强(1974-),男,山东德州人,讲师,从事教学工作,电话:13465615678。

猜你喜欢

院校工程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子午工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