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六十年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及其发展因素分析

2010-08-15郑向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自费奖学金外国

郑向荣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广州 510303)

建国六十年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及其发展因素分析

郑向荣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广州 510303)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建国 60年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深刻总结分析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这些因素包括: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是其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其发展的动力;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影响其发展的直接因素。

来华留学生教育;历史;发展因素

1950年,随着清华大学接受第一批来自东欧的留学生,新中国拉开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序幕。自此,来华留学生教育除了在“文革”期间一度中断外,一直持续发展,经历了 60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从1950年的 33人发展到 2008年的 223 499名;留学生的国别从最初的东欧 5国,发展到来自全世界 189个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的类别从当初的语言生发展到本科生、研究生、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等多种层次;留学生的专业分布由当初单一专业发展到覆盖文、理、工、农、医、艺术、体育、经济等;接受留学生的学校由最初的清华大学1所发展到全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92所各类学校。显然,建国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无论在学生规模、层次、类别、国别、专业分布、接受院校,以及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地位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从边缘化逐渐向中心地位的转变,教育起点在不断提高,辐射面在不断扩大。为此,系统回顾 60年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揭示其发展的动因,对我国教育“面向世界”,特别是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建国60年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历程

以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中国家政策的调整、政治外交的变化以及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变化等为维度,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又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 (1950—1966年)

16年中,我国共接受了 68个国家7 259名外国留学生,其中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占绝大多数,共 12个国家6 571人,占同期来华留学生总数的90.8%;其中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 3国达2 866人,占总数的39.5%;其次是亚、非、拉美各国,共 38个国家 533人,占7.3%;日本、西欧、北美,共 18个国家 135人,占1.9%[1],这些留学生分布在全国 17个城市的 94所高校学习。

该阶段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点:(1)来华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社会主义国家,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 90%以上;(2)首次接受非洲国家留学生,但发展不够顺利;(3)开始接受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生;(4)制定了初具系统的来华留学生工作文件——《外国留学生工作实行条例 (草案)》,并召开了第一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由临时性开始走向规范化。

2.恢复阶段 (1973—1977年)

“文革”期间,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一度中断。1973年,我国恢复了接受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工作,当年共接受 44个国家的 383名留学生来华学习,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由于当时我国仍处在“文革”阶段,这个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招生、学制、教学内容、学籍管理、生活管理等均受到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再加之留学生生源素质差,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管理工作中中外冲突时有发生,这个阶段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十分缓慢。

3.改革开放起步阶段 (1978—1989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伟大决策并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稳定快速发展经济的总方针。我国的政治、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在这种有利的国内形势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也进入改革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来规范和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在此阶段,我国政治形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上升。1978年,在华留学生总人数为1 900人,且全部享受政府奖学金,到 1989年发展到6 379人。值得一提的是,自费生有了很大的发展。1979年至 1989年 11年里累计共有26 000余名自费留学生来华学习,是改革开放前 28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两倍多。其中 1979年的自费留学生为300余名,1989年发展到2 500余名,增加了七倍多[2]。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在中央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符合我国国情的留学生工作方针、政策。召开了第二次及第三次全国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民间学术活动蓬勃开展。

4.快速发展阶段 (1990年至今)

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为落实这一任务,从政府角度加强了国家教委宏观指导和调控的功能,突出了学校的法人地位,扩大了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如将留学生的录取权、奖惩权、修退学权、对外交涉权下放给学校,同时自费生的规模、专业、收费标准都由学校自己决定),大大激发了高等院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积极性。并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其他方面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如成立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改变单一的奖学金制度、开始实行汉语水平考试(HSK)、建立包括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内的教育法律法规、实行对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年度评审制度等,使我国留学生工作初步纳入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新体制的创立及一系列改革为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内部条件。

国际上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主题。我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并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大国与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大增强。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为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这种内外部条件的配合和推动下,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不仅在留学生的规模上有重大突破,而且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如 1990年来华留学生总数只有

7 000多人,而 2006年达到162 695人;自费留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超过政府奖学金的数倍,如 1990年的来华留学生中,自费留学生为3 800人,占当年在华留学生总数的 51%,到 2006年,自费生为154 211人,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94.79%;来华留学生在层次上也有突破性的发展,2006年学历生 54 859名 (33.72%),专科生和本科生 46 216名(84.25%),硕士研究生 5 966名 (10.88%),博士研究生

2 677名(4.88%);非学历生107 836名 (66.28%),其中普通进修生(含语言生)63 877名,高级进修生 (已获硕士以上学位者)997名,短期学生42 962名[3]。同时,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别、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学校以及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分布等也更加广泛和多元。这一阶段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超过了我国历史上任何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少数几个大国之一。

二、推动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既有教育系统内部因素,也有教育系统外部因素,如文化、语言、社会环境、地源关系、宗教等。笔者认为,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推动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因,并且这些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持续发挥作用。

1.我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建国之初,我国政府就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的外交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它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专项经费支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不但在组织上专门成立分管来华留学生工作的部门,如教育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是其主管部门,省市一级政府都有专门分管来华留学工作的机构,各高校领导都有人专门分管研究来华工作,而且注重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及时制定新的政策,以保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1989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的有关规定》,允许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均可经申请批准后招收自费留学生,并把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审批权下放给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允许学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自主决定留学生的招生和录取,使学校的留学生教育自主权进一步得到扩大。后来针对自费留学生大量增加,学生的国别增多,层次提高而水平不一等情况,教育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规定。在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重点抓教育质量,有力地保障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继 1989年之后,原国家教委会同原国家计委于 1998年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的通知》,制止了个别学校高收费或者为争夺生源而少收费等乱收费现象,规范了学校的收费标准,也保护了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此外,我国还通过建立“中国文化研究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等新的奖学金制度,鼓励和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实行对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年度评审制度,建立奖学金的激励机制,对提高奖学金的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9年教育部还会同财政部大幅度提高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生活费标准,进一步改善了奖学金来华生的学习生活条件等。这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和制定使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并与国际接轨的方向稳步健康发展。

2.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 30年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民经济以每年 10%左右的速度增长,现在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我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及巨大的市场潜力令全世界瞩目。国际上有人把我国列为“金砖四国”之首,跨国公司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前来投资、洽谈,寻找和扩大与我国的合作机会。因而,刺激了一大批外国学生来中国学习,以了解我国的语言、文化、政治、法律、贸易等。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社会对来华留学生的接纳能力,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得到不断的改善。因此,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迎来了来华留学生教育飞速发展时期。

3.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动力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也影响到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如高等学校实行学费制度。在 1977年以前,我国的自费留学生教育一直未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政策,这种政策在建国初期是需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政策不但不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同时,也因为实行这种政策,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接受自费外国留学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学费制度,为开放自费来华留学生提供了条件,我国开始接受自费外国留学生。而自费外国留学生的开放,恰恰是我国过去 20年外国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立学位制度。在 1982年以前,我国有研究生教育,但没有学位制度,这使在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因没有学位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也是很多国家的学生不愿来华学习的原因之一。1982年我国建立了学位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但在我国学习的本科外国留学生有了显著增加,在我国高等学校学习的外国研究生也有了很大发展。到 1999年,在我国高等学校学习的外国研究生总数近3 000人,占当年在华长期外国留学生总数的 10%,而在 1990年在华外国留学生中的研究生总数只有 200多人。可见学位制度的建立,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在接受外国留学生以及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扩大高等学校的自主权,是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从 1992年起,国家逐步将留学生的录取权、奖惩权、修退学权、对外交涉权交给了学校,招收自费生的规模、专业、收费标准均由学校自行决定。这一系列放权及改革大大调动了高等学校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积极性。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学校从 1990年的 110所快速发展到 2008年的 592所,极大地促进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4.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影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直接因素

国际关系既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也包括地缘关系。留学生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相比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点,它的发展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发展。如我国在50年代接受的留学生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60年代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中韩建交后,韩国留学生如潮水般涌入我国。这都与我国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所采取的外交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地缘关系也是影响留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从建国初发展到现在都是以周边国家为主体。如 2000年来华留学生中,韩国16 878人、日本13 806人、印度尼西亚1 947人、新加坡 854人、俄罗斯 703人、泰国 667人、越南 647人、尼泊尔 527人、蒙古 510人,这 9个周边国家来华留学生数占总数的70%[4]。因而,今后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仍然要以周边国家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周边国家的留学生教育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继续挖掘其发展潜力。

当然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优秀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及高校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视等,这些因素是我国 60年来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而且这些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将继续发挥作用。

[1]国家教育委员会外事司.教育外事工作历史沿革及现行政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5.

[2]胡志平.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提高我国高校国际交流水平[J].中国高教研究,20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edu.cn/edoas/ website18/63/info1226296711722263.htm.

[4]于富增.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94-105.

Abstract:0verseas student education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Retrospecting its 60 years'development after the founding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nalyzing the main factors of its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t ime.These factors include:our government's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is the premise for its development;the steady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is the basis of its development;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its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foreign policy is the direct impact factors of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overseas student education in China;history;developing factors

(责任编辑:朱 岚)

On the 60 Years History and Developing Factors of the Overseas Student Education in China

ZHENG Xiang-rong

(Guangd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Guangzhou 510303,China)

G526.9

A

1001-7836(2010)07-0024-03

2010-04-27

郑向荣 (1976-),女,湖北蕲春人,讲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比较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自费奖学金外国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汪涵自费465万守护方言
自费考察
患者“被自费”引发的思考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